当年考上师范转正的民师,没有直接转正的民办教师工资高,合理吗?

用户4754408311659


当年执笔进课堂,

人生似乎很辉煌。

脱离农事人羡慕,

人称老师心飞扬。



人生不可能顶层设计,吾乡有句话,人的运气,只有撞着,没有算着。凡人都不可能先知先觉。民办教师读两年师范后转正和民办教师直接转正就工资而言肯定不合理,但这都成了过去时,合理不合理又能怎样。

当年,1978年8月,我有幸成了乡中学的英语老师,当然是民办教师。月工资25元,这25元不发给本人,而是交给生产大队,再按生产队中等男劳力计公分参与分配。年底发给一定的补贴。我记得第一年的补贴是一百多元。这已经很好了。农民已加所有成员参与完分配后,到年底分红可能还倒找给生产队。人称“倒找户”。

那个时候城镇居民户口很吃香。公办教师的工资比民办教师高好多。这就有不少民办教师报考中师。我是教初中英语的,有一年报考高师班,虽分数线到档,但没有被录取。到87年报考中师,终于考取了。心里既高兴又有担忧。喜的是终于去读师范了,忧的是儿子才5虚岁,家里的事要考妻子一个人承担。且读书没有工资,那个时候真的叫苦。



读了两年书,争了个居民户口,人家说我出山(有出息之意)了,你想,跟我同龄的人都在农田里干活呢。确切地说,我是幸运的。但那个时候,没有参加中考民师班的也逐渐转正了。而且他们职称都评好了,小教一级。吾等中师生被当作新分配的学生看待,我毕业后中师文凭不能教初中,我只好去小学,教语文。职称,小教二级。少拿了两年工资,少了两年教龄,连工龄也不算。我78年参加工作,在以后填表中参加工作年限被推到80年。96年调到城里工作,工资和90年毕业的普师生差不多。这些想想就生气。但生气有何用呢?



现如今,读中师的民办教师基本上都退休了。吾等在基础教育上奋斗了一辈子,虽苦,但真的喜欢这份工作。尽管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但心知足了。知足才常乐。愿余生身体康健。夕阳无限好,璀璨在黄昏。


含山唐


在这个问题上我最有发言权,因为我就是一名通过考师范的民转公教师。我的工资就没有民办直转公办的老师工资高。是什么原因呢?

1、评职称的时间相对迟了一点。因为我在师范读书,有的民办教师在这期间就评了高一级的职称,我因为读书,就不能评职称,所以,职称的评定时间就迟了。因此工资就少了。

2、另外一个就是说我读书的这两年算工龄,不算教龄。所以,教龄就少了两年。因此工资就少了。

每次谈起此事,我都觉得这种做法太不合理了。说句不客气的话,我们是考上的,总比那些直转的优秀些吧!可又转念一想,还有那些民办教师被清退了的,现在一点着落都没有。自己就知足了,自己已经够幸运了。于是,又默默地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去!


教育志士


“存在”就是合理。我上世纪八四年参加工作——民师,年工资人民币七佰元整,年末乡里统一发放。九一年的一次机会,参加全国高考。我们县给三个名额,我有幸考上了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爱人带两个孩子,供我念了两年大学。两年级里,爱人靠养一头母猪,每年卖一窝猪崽,解决了一家人生存和我念书问题。现在想起来都—想—哭—啊!九三年毕业到镇中学工作,开始月薪壹佰染拾捌元整,生活紧绷紧,没有经济条件本科函授。九七年香港回归,借钱买了台二十一英吋的“平直摇”电视(平面直角摇控),本世纪零七年儿子上大学那年才还上亏空。后来到县城高中教学,因学历不达标,至今中教二级。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同龄人,包括后来“直转”的民师,我刚参加工作教的/从事教师工作的学生,几乎都中教高级。工资每月比我多壹仟伍佰到贰仟。我没有心理不平衡——存在就是合理,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本人非常高兴、愉悦——赶上盛世了,祖国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欣欣向荣。以前想破大天也想不出——日子会是今天这般光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继续为祖国建设、家庭生活——添砖加瓦!!!


马井山172


考入师范就读转正的民师,要比同样文凭和工龄的民师,其他们的工资相差130左右。问题出在职称上。比如:八八年考入的民师,那年底正好评职称,没考上的至少被评为小教一级或小教高级;而两年后民师毕业业转正后只能认定小教三级,一年后评为小教二级。再过五年级评为小教一级。再过五年才能评小教高级。当然,小教高级不是到时间就能水到渠成地评上。这样到了2006年“工改“,必须以两个“年限”及职称和工龄年限为“特杆“以据,来确定教师的工资。以上我说的相差130元左右,这次“工改“后,加之被“评优”的不等因素,同年参工的民师,到“工改“后,工资相差4、5百元的大有人在。这些都是时代的产物,国家怎样来“一碗水端平”,现实中也不大可能。


龙游深海3


这个问题应一分为二看

一 如果教龄一样长,当年考上师范转正的教师没有直接转正的工资高,这肯定不合理。有很多地方,把教师在师范学习期间的工龄扣除,这明显有过错。教师参加师范学习,提升自己知识和业务水平,以利于更好的服务教学工作,学习期间应记入工龄。出现这种情况的,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体查教师呼声,顺情民意,对扣除的教龄,应重新累积进入总教龄。

二 如果直接转正的教师比参加师范学习的教师工龄长而导致的工资高,这种情况实属正常。因为评定职称与工龄有很大关系。


涛声依旧123867


这种差别是时代的产物,当时国家为了解决教师奇缺和给民师一条出路:允许各师范院校在民师中通过各县少有指标召录拔尖人才,同时也促进教师发奋学习提升各自文化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后来政策拓宽:凡是小学高级的民师无条件自转,于是各部门出于地方利己主义思想把文化底子欠好的大量民师一年又一年冠上小高的称号得以转正,公办教师评小高的指标在权利作祟下让位于一时难以应考的民师,那时的民师如同现在的职评:为了争到这一机会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想不到的是:凡是此批人转正以小高享受工资级别,可谓是一举二得,造成民师招考停摆一窝蜂就解决了在编民师的终身大事,因此,民师考入师范的学员反而停留在小教二级或小教三级的岗位上(很长时间还要减少教龄2年)致使以后调级加薪处处受累,起点低了,相比工资也就少了。


周家荣209


支持你的观点。

这个问题存在多年了,一直没人说句公道话。我们这里的民师考上师范后,因为都早已通过函授电大等渠道取得师范或以上学历,所以县里规定这些人只交费,不用去读师范,直接在原学校教班,发代课工资。

但是,这些教师却被扣除了上学期间的教龄,这些教师当年都是教师中的精英骨干,他们在以后的晋级评优套改工资中与没能考上师范的民师相比吃了大亏,不仅是每月三五百的差距,由于晋级是有教龄积分的,与同时参加工作的同事竞争必然处于劣势。

一失足成千古恨,只是因为当初考上师范,没少干一天工作,耽误了晋级,有的人与没考上的就差上千元。

时代弄人,政策弄人,事实摆在那里,从来没听到一句公道话,有时叹两句,反而被嘲讽。

一言难尽。


涛声依然315


请大家不要再去讨论历史遗留的问题了,那是建国初期,国家所需人才匮乏,便提出了振兴教育的国策。然而当时师资非常紧缺,于是在那个特殊时期就采取了一边广招民师,一边通过师范学校培养优秀的教师的策略。对于当时广大的民师而言,既是个人人生的选择,更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因为毕竟还有很多的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他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如今的他们有你们这样的工资待遇吗?在农村,年过花甲,甚至已经到了古稀之年的他们依然在劳作,每一个月只能享受国家发给他们的一百多块钱基本生活费。而你们却在为每月相差一百多块钱的工资,在喋喋不休,在埋怨政策……你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真是不应该啊!请您记牢了:知足常乐,乐者长寿。


阳光168139811


民师通过考师范转正,在校两年不算教龄。如果在30年教龄和35年教龄这个时间节点,退休相差五个百分点。

黄骅市师范学校,在全沧州招生,这种情况在师范校友们实属不在少数。



妖大成仙


/上头条两个月,吸粉300多,凡是关注我的,我就互粉他。我认为,做事如同做人,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