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電視裡都是假的,哪有這樣打球


這一組唐代打馬球女陶俑收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其色彩、形態、數量國內罕見。

馬球源自波斯,自西域傳入後尤盛於唐代,最初是軍隊中的一項軍事訓練運動,後流行於唐代貴族之間。

打馬球並非同電視劇裡演繹的那麼簡單,其對腿部和腰部肌肉的力量以及身體的協調性要求很高,對觀賞者而言驚險刺激,但對比賽者而言也很危險。

唐代女子自信獨立,從這批陶俑來看,唐代女子們打馬球並非做做樣子玩玩,她們的馬兒尾巴束起,馬鬃修剪的精短整齊,以避免爭奪時纏繞,一看就很專業,哪像電視劇裡,馬尾撒的跟花兒似的。

馬兒膘肥體壯呈騰躍狀,嘴微張,頭偏向一側以方便主人揮杆擊球。馬是有靈性的動物,與騎者若沒有感情,不要說配合,不尥蹶子就不錯了,這馬的動作和形態,很明顯常常與主人配合參加比賽。而女子高發束頂,身著緊身翻領胡服,腳踏黑靴,身微外側,眼神朝前下看,雖手中的木質鞠仗已腐朽不再,但仍能感受到她在賽場上冷靜又緊張的狀態。


“影就紅塵末,光隨赭汗流”,馬的眼睛生於臉的兩側,所以向側的視線很寬,馭馬者不能動不動揮鞭抽馬,沒有動物喜歡被抽打,騎馬時只需要手向外揮揮馬繩,馬就會得到暗示奔跑,騎馬者忌戴圍巾,圍巾隨風飄動馬容易被驚擾,所以像電視裡盈盈弱弱的女主著寬大的披風打馬球還與男子同場競技,簡直瞎扯淡!

“宛轉縈香騎,飄搖拂畫球,俯身迎未落,同轡逐旁流”

“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

很顯然,唐代女子是幸福的,但這種幸福不是被賜予的。

唐代女子的胖,其實是實實在在的力量啊。

對戰,足一套,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