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畲族:10张图片带你认识它,江西这个彩绘村是个凹造型好地方


中国畲族,最早是从广东潮州凤凰山一带向四处迁移,据今有1000多年,大多聚集在中国东南省份如福建、浙江、江西的丘陵地带,全国人口70万左右,江西有9万人,是江西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唐朝时称为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时才出现“畲民”和“拳民”的称谓,解放后被正式命名为“畲族”。图为江西乐安的金竹畲族乡民居。

畲族族源比较复杂,大多数人认为与瑶族同宗同源,属汉晋时期的“武陵蛮”,因为崇拜的图腾一致,同族内姓氏相同,以盘、蓝、雷、钟四大姓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南蛮”“东夷”、“河南夷”等一些说法。说明在历史发展中,畲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往比较密切,相互融合比较深远。图为畲族采茶女。

畲族服饰色彩艳丽,线条图案分明,以青蓝色为主,袖口、领口、开襟对口处大都绣有各种图案。妇女的头饰非常精美,一般头带凤冠,脖、手、耳部等有带银饰的习惯。这些服饰猛一看与瑶族、苗族相似。


畲族的传统节日很多,“三月三”是很重要的一个,是要活动内容是踏青、吃乌饭,祭祖等,也叫“乌饭节”,当然畲族也是过春节的,杀鸡宰猪做糍粑,也是非常热闹的。图为畲族三月三节上的活动。

畲族妇女能顶半天天,她们不光能生产劳动,而且个个是编织刺绣的能手,各种手工品花样繁多、精巧细致,很受人们欢迎。图为江西乐安县金竹乡大通畲族村里正在做刺绣的畲族母女。

畲族的竹编也是非常有名的,畲族居住区都会种植适合做编织的各类竹子,畲族人不分老幼都编的一手好竹品,图中的老人年过八旬仍然坚持一直做竹编,身体非常健康,编织的竹口特别受游人喜爱。

畲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与客家话相似,自古有以彩绘图画形式记录本族生活的习俗,金竹乡大通村在南昌大学的支持下,将这一习俗充分利用到本村的旅游发展上,将3333只凤凰以不同形式绘在各家房屋的墙壁上,创造了一项新的吉尼斯记录,目前正在申报认证中。图为大通村的彩绘。

大通畲族村现在有居民30多户,基本上每一户房屋的墙壁上都彩绘有一组巨大的壁画,壁画制作的非常精美,人物描画惟妙惟肖,题材涉及与畲族元素有关的建筑、生活、服饰等,让人耳目一新,对认识了解畲族生活有非常直观的帮助。图为大通村的彩绘。


这种满含原生态文艺氛围的彩绘壁画让游人惊喜不已,大家纷纷在各个壁画前打卡凹造型,加上大通村周国群山环绕,空气清新,幽静秀美,相信很快就成为江西旅游的一张新网红地。图为大通村的彩绘。

大通畲族村,离乐安县50公里左右,四周丘陵密布,田地稀少,是抚州地区仅有的三个贫困村之一,目前正在通过深化乡村旅游、开展多种经营等模式改变穷困面貌。图为大通村村口一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