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放弃傲慢与偏见,正视学习的死记硬背,同样不可忽视

记忆力对知识经验和积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杰出的成就都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死记硬背这种方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传统教育里,记忆是教学最主要目的,背诵是一种学习的基本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时候的小孩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代文人崇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在当今社会,死记硬背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眼中最笨拙、最低效、最机械的记忆方式,实际上,这种记忆方式有着它独特的用处和科学道理。

死记硬背这个词,在大多数人心中是个贬义词,但谁也无法否认无论科学家、商界名流还是你我,很多知识都是靠死记硬背建立起来的,并在反复死记硬背过程中,把知识学以致用。在我们学习基础数学的时候,就是靠这种死记硬背1+1=2,然后在以后的计算中灵活运用。如果在刚开始先通过抽象的证明为什么1+1=2,再具体运用,会出现什么结果,很难想象。

请放弃傲慢与偏见,正视学习的死记硬背,同样不可忽视

科学家发现单纯的朗读、背诵,能够在大脑的深层留下记忆,当脑的神经回路集中在某一事物的时候,其他事物的刺激,就不能传达到大脑皮层,这就是神经传递意志。当我们单纯的朗读、背诵时,除此之外的触觉、视觉、嗅觉、时间、空间等都不同程度的被抑制了。此时,记忆通过大脑的浅层侧头叶传达到海马,进一步开启深层记忆,也就是超记忆回路。这些记忆用后可能会变成出色的灵感、直觉或者创造力。

古时候的孩子很小就开始背诵四书五经等启蒙书籍,他们对书中的内容往往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完全不能理解,然而这种教育方式某一程度符合了人脑的发育过程。单纯的朗读、背诵,将在脑的深处激发出潜意识的力量,我们一般的记忆只发生在大脑浅层,处于深层的潜意识回路被抑制,如果我们多次重复朗读与背诵,将使我们进入注意力集中状态,不知不觉就可以开启潜意识回路。

不考虑意思,单纯大量背诵,是一件重要的事。当你思考背诵内容的意义时,你就动用左脑了。如果你只是背,这时你的精神非常集中,听觉区非常兴奋,而其他区的兴奋被抑制住了,当精神集中到一点时,以前大脑中各自兴奋的不同区域,现在都集中到了这点上,这时听觉区出现最大的脑电波,在它的周围又有类型相似的波出现,最终所有相似类型的兴奋,扩散开来,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一个中心,所以别误解了死记硬背,它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记忆方式。

有些事情我不说,也许你永远都不知道或者不相信。

超乎常人的记忆能力,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石之一,也是许多精英人士、商业领袖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人类与记忆的关系如同鱼和水,相互依存、如影随形。古今中外不乏记忆力超群的历史人物和精英人士,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能够将自己看过的书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古罗马的战争之神凯撒大帝,可以记住每个士兵的名字和长相,法国军事奇才拿破仑也有过人的记忆才能,可以记住法国海岸线上,几乎所有大炮的位置。

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创办人托尼·博赞曾说,记忆数是一项失传的艺术。当今我们依靠手机、iPad、电脑等记住日常的信息内容,却很少使我们最重要的精神肌肉—大脑进行活动,所以很多人的大脑活跃度降低,记忆效率越来越差。著名的教育学家马丁路德金说我不得不坦诚记忆力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良好的记忆能力,我的演讲就不会这么成功。优质的记忆能让人在演讲、讲课、写作等各个方面受益。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各个记忆大师常用的一招记忆方法。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一再提到“联结”这个词,大家一定已经能够意会“联结”的意义了,在记忆的范畴里,我们将两个信息通过建立关系,并两两相连的过程,称为联结,尽管这个过程像极了连词造句,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联结讲究图像感,讲究脑类成像;而连词造句,注重的是两个信息是否能够组成一个句子。再者信息在联结过程中注重夸张、幽默、视觉、冲击力,而连词造句相对更注重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换句话说,把文字当成文字来记忆,远不如把文字当成图像来记忆效率更高,印象更深刻,并容易回忆。

喜欢的可以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