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巴林右旗概况

巴林右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纬43°12´~44°27´,东经118°15´~120°05´,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地处西拉沐沦河北岸,大兴安岭南段山地,东与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毗邻,南与翁牛特旗隔西拉沐沦河相望,西与林西县相连,北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接壤,是科尔沁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辽代的故土,契丹族的发祥地。

巴林右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1634年巴林部落定居于此,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建巴林右翼旗。1947年,中共巴林右翼旗委员会等机关迁驻大板。

全旗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总面积10256平方公里,全旗总人口为181930人(2017年)[1],辖4个苏木、5个镇、2个街道,有赛罕乌拉自然生态旅游专线、辽文化旅游专线、草原民俗风情旅游专线、巴林石文化旅游专线等,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国格斯尔文化之乡”、“中国好来宝之乡”等美誉。

赤峰市巴林右旗概况

地处大兴安岭山地与燕山山地交接过渡地带,海拔高度从1900米逐步下降到400米。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9℃,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3℃,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2.2℃。年平均无霜期121天,年平均降水量358毫米。年日照为3 000-3 200小时。

行政区划

巴林右旗辖5个镇、3个苏木:大板镇 、宝日勿苏镇、索博日嘎镇、查干沐沦镇、查干诺尔镇、幸福之路苏木、巴彦塔拉苏木、西拉沐沦苏木。

巴林,系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为阵地、“要塞”、“哨所”、“军寨”。蒙古语称西为右。

明末清初,蒙古巴林部于此驻牧。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分封诸藩牧地时定旗地域为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清顺治五年(1648年)设治所,定名为巴林右翼旗,设札萨克衙门,会盟昭乌达。新中国建立后更名为巴林右旗,此名沿用至今。2002年,巴林右旗辖:大板镇、巴彦琥硕镇、宝日勿苏镇、沙巴尔台苏木、巴彦尔灯苏木、巴彦塔拉苏木、幸福之路苏木、岗根苏木、查干沐伦苏木、索博日嘎苏木、巴彦汉苏木、都希苏木、查干诺日苏木、益和诺尔苏木、胡日哈苏木、西拉沐伦苏木、洪格尔苏木、朝阳乡、羊场乡。

2000年,巴林右旗辖3个镇、2个乡、14个苏木,156个嘎查(村),560个村民小组。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174275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 大板镇 50370、巴彦琥硕镇 7752、宝日勿苏镇 12586、朝阳乡 10257、羊场乡 11018、索博日嘎苏木 12341、查干沐沦苏木 3327、沙巴尔台苏木 4498、岗根苏木 4709、幸福之路苏木 6028、巴彦塔拉苏木 10708、巴彦尔灯苏木 7734、巴彦汉苏木 3224、都希苏木 7355、查干诺尔苏木 4381、洪格尔苏木 4424、益和诺尔苏木 4407、胡日哈苏木 5553、西拉沐沦苏术 3603。

2001年,撤并苏木,即撤销都希苏木、洪格尔苏木、巴彦尔灯苏木。区划调整后,全旗辖4个镇、2个乡、11个苏木。2002年全旗总人口17.7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