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原理:事情没有起色,说明缺乏“专注”(收藏)

什么是时间管理?作者的定义是:我们当下的活动要与未来的目标相匹配

。也就是说,让我们今天的活动引领我们走向明天的目标。

我们要管理时间,是因为我们都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经济殷实、身体健康、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等。这些憧憬彼此争夺,都想占用我们今天有限的时间,怎么办?

我们怎样才能用一种平衡的方式追求自己的这些梦想呢?我们今天继续分享另外7个时间管理原则。

时间原理:事情没有起色,说明缺乏“专注”(收藏)

7)混乱原则:生活的引力从来都不是把我们引向秩序,而是引向混乱。

我们没办法铲除混乱;混乱总会存在,甚至常常在最不恰当的时候闯入我们的生活。

作者分享了三个应对混乱的诀窍:

一是,过有秩序的生活。即便混乱出现,也能够更好地去应对,不至于乱上加乱。

二是,直面混乱,而且它也终将过去。

三是,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完美世界里,所以时间表安排留有余地,容许有差错发生。

挑战:居安思危,直面混乱。

8)纽奥原则:计划的价值在于制定计划的过程,而不是所制定的计划。

我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计划这么靠不住,那为什么还要制定计划呢?

2000年时,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预测了三个可能会使美国遭受重创的灾难,分别是:新奥尔良的飓风、加利福尼亚的地震和纽约的恐怖袭击。结果,两个预测都发生了。2001年,发生了911;2005年,一场飓风重创了墨西哥湾大片海岸地区,其中包括新奥尔良市。

当卡特里娜飓风袭来时,新奥尔良完全没有任何准备,造成重创。对这样一件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怎么能没有丝毫准备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纽约遭遇9·11恐怖袭击时的从容应对。尽管谁也不会想到有人会劫持商用飞机来撞击大楼,但他们对各种情况都做了假设,并做成相应的预案。这就是“纽奥”原则的本质:计划的价值在于制定计划的过程,而不是所制定的计划。

很多人低估了计划制定过程的价值,而高估了所制定的计划的价值。作者认为,制定计划的过程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

计划使我们头脑更清楚。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更清楚的认识。

计划促使我们思考未来

。这将我们的焦点从无法改变的过去移开,转向要面对的未来。我们是计划者,不是预言家,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但思考未来并做必要的准备仍是有意义的。

计划能帮助我们获取资源。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开刀之前并不是总能知道将面对什么情况,但他们肯定会把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艾森豪威尔是负责诺曼底登陆的总指挥,他说:“制定出的计划毫无用处,计划的过程就是一切。”如果他只是说:“你们大家跟我在诺曼底碰面,到时候我们再看看该怎么办。”那诺曼底登陆恐怕就以失败告终了。

计划能帮助我们筛除错误选择,还能促使我们去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这让人提前想到有些事情在某些情况下是行不通的,就不用等到撞上南墙再追悔莫及了。

计划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计划似乎总能给人一种依靠,特别是在我们还不熟悉的领域,这种效果更为明显。

挑战:要爱上制定计划的过程,而不是所制定的计划。

9)过程原则:把握好过程,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结果来自过程。我们都需要去学习如何掌握过程。对于任何行动和目标,通常都有一个过程通向成功,也有一些过程导致失败。那钱财做个例子,富有是富有过程的结果,而贫穷是贫穷过程的结果。所以,我们需要去找到正确的过程,比如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过程原则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开花结果。当我们专注于正确的过程,结果是自然而然的事。

挑战:找到正确的过程,耐心等候开花结果。

10)系统原则:有系统总比没有系统好。

当找到通向成功的过程后,我们需要一个系统来确保自己能够遵循这个过程。系统就是一种有规律、有组织的做事方法。

系统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位咨询师去看朋友,朋友是一个大厂子的总经理。到厂里后,咨询师看见什么都乱糟糟的。那位总经理朋友似乎没有办法摆脱这种混乱状态,所以想请他帮忙。

咨询师说很乐意帮忙,但是需要他的朋友先做一件事:拿一张白纸,写下当天最想做的六件最重要的事情,并然后按照重要的程度排好。

咨询师对他的朋友说:

你去做第一件事情吧,做完之前,不要去想剩下的事情。有紧急的事情需要你去处理的时候,就去处理,但是一处理完,就赶快回来做第一件事,直到做完为止。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去做第二件事,其他什么都别想。就这样,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下去。明天,我希望你再拿一张纸,重复同样的过程。每天都这么做,看看情况怎么样。

这么一个小建议,咨询师并没有收费,只是让朋友先试试,以后看着给多少都可以。

几个月后,咨询师收到朋友寄来的一万美元支票,他很快打电话给朋友,了解情况。朋友说,这个建议(小系统)值1万美元。他采用那个小系统之后,很快就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然后他让手下的经理也都采用了这个系统,非常奏效。最后,整个厂子都使用了这个系统,厂里变得整洁如新、井然有序。这个系统并不高级,但却比没有好。

什么是好系统?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虑:简单、清晰、灵活、扩展性好(能适应新出现的情况)、便于携带(把它带到哪里都可以)

开发一个好的系统需要时间。我们的目标不应是等有一个完美的系统之后才去使用它,而是有一个可用的系统就可以了。有系统总比没有系统强,时间长了,一个可用的系统就会发展成一个很棒的系统了。我们不必为自己没有一个完美的时间管理系统而担心,而要为根本没有时间管理系统而担心。

挑战:今天有一个可用的系统,明天有一个更好的系统。

11)硬时间原则:硬时间总会挤走软时间。

什么是硬时间?当我们看自己的时间表时,会发现有些时间段我们必须出现在某个具体的地点,做某件具体的事情,这样的时间作者称之为硬时间。软时间就是我们有更多自主权的时候,可以灵活决定我们出现在哪里或是做什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把最多的硬时间都给了工作。如果我们想在工作以外做些重要事情,通常又会拿出一些硬时间来。比如,我们做出了承诺,要参加某些活动,那通常都会占用我们的硬时间。做出承诺本身没有什么,但我们需要清楚,这些承诺会占用我们的硬时间,而硬时间会挤走软时间

从理论上来讲,我们的时间表应该向重要的事情倾斜,但现实情况中,并非如此。硬时间是我们时间表的老大,软时间必须向它让步。硬时间为什么会如此强硬呢?主要是因为硬时间承诺通常受制于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外部条件,如果不履行这些承诺,就必须面对一些不好的后果(比如工作)。

“挤出效应”是硬时间原则的本质。硬时间总能大行其道,把软时间挤掉。如果我们能把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都放在硬时间里,那么我们这一生总在做重要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把最重要的事情都放在软时间里,恐怕就有些不妙了。

挑战:不要做出低价值的硬时间承诺。

12)效率原则:如果你总在工作,就无所谓效率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作者分享了自身的经历。

在工作早期,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早上第一个到办公室,下班后还把公文包带回家,后来家里老大出生了,他不得不拿出一些时间陪家人,但工作量并没有减少,所以他就需要在更少的时间里完成同样的工作。

他本来以为取得卓越成就的成功人士一定每时每刻都在工作,可事实并非如此。他发现身边的一些成功人士都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二是,工作之外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占去了他们大量时间。

他困惑了,直到在一本书中发现了“效率原则”:如果你总在工作,就无所谓效率了。他甚至发现了帕金森定律:工作会自动占满你投入的所有时间。你是否是帕金森定律的受害者呢?

作者提醒我们一定不要陷入这样的思维圈套:认为要做更多的事情,就要投入更多时间。

事情是怎样填满我们的时间表的呢?有两股力量一直在相互角力:一个是充裕低效,一个是紧迫高效

充裕低效就像作者工作早期的情形:首先,可能把握不好事情的优先次序,可以花时间去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其次,注意力也更容易分散;还有,工作可能也不是那么努力和快速。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虽然工作时间很长,可是并不能完成更多工作。

紧迫高效就像作者孩子出生后的情形:工作时间减少了,不得不分清事情的有效次序,重要的工作重点对待,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非常在意自己的时间。时间就那么多,那些挤不进时间表的事情,往往是一些不怎么紧要的事情。这也正是紧迫高效的妙处。

挑战:要追求工作效率高,而不是工作时间长。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下次我们继续。

时间原理:事情没有起色,说明缺乏“专注”(收藏)

申明: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实际版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转自挑客服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