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小姐姐的成功你们不懂

武汉理工大学-小姐姐的成功你们不懂

这一年,对于考武汉理工专硕的小伙伴们来说,都是几经波折的一年,想过放弃,但是,不甘心,大家也都继续坚持着。一路走来,感谢学姐,感谢张叔,感谢一路支持我陪伴我的家人和小伙伴们。考研的路枯燥且漫长,没有他们,我坚持不到四月十几号的复试,所以,在这里,感谢的话,我想写在前面。

对于武汉理工的专硕,英语和政治在录取成绩中占百分之四十,专业课百分之三十,复试百分之三十,2018年统招全日制22人。我的各科成绩相对均匀,都不算太突出。但是政治英语还是尽量多拿分(这也是我学姐告诉我的),毕竟占比大。英语政治的学习都有套路可循,英语需要从前期开始打基础,政治跟着肖爸爸不会有错的,突击也是很有用的。下面我主要还是分享一下专业课部分吧。

关于手绘

初试手绘6小时 工业产品命题设计 2K素描纸(17年用的是A1素描纸)

复试手绘3小时 产品图示与分析,APP设计,展厅设计三选一4K素描纸(17年是2张A3纸)

我的手绘一直跟着张叔,不因为别的,我就觉得张叔画产品好看,零基础去远川学的手绘,在远川也学会了好多关于手绘。张叔总教导,光画的好没用,要学会设计,要理解产品,画的产品要能让人读懂,产品要丰富,快题要有代入感,这些在我后来备考的过程中,我一直也提醒着自己。七月去了远川,八月份回学校就开始自己准备了,按张叔说的,时间不用太多,每天抽出固定那么一两个小时在淘宝上找产品,画产品述说,积累造型,熟悉产品及其细节。从远川回来,我没有立马就投入到准备快题,主要是因为从前期到产品造型的一整套方案,自己一个人准备有点难,在集训的时候,总会有张叔或学长学姐的指点。我只能每天上网看看,积累一些新鲜的想法和造型,两个星期才能想出完整的一套。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到后期,我和考研的小伙伴们互相分享了一些快题,别人那么多方案,把它们全转为A1有点困难,但至少要尽量记住一些,遇到好的方案,一定要动手画出来。纸张大,画起来就是六个小时,每次画都得按时间坚持画完整。画a1是件孤独的事情,需要一个人耐心坚持。(永远都会记得当时在远川第一次画A1通宵到天亮的感觉,也一直告诉自己坚持下去总会有好的结果的。)

初试的时候,我准备的方案都没有用上,题目出的对我来说也是很陌生的,时间虽然有限,但肯定是够的,我回忆了一下自己平时积累的造型,抽取一个合适的就给他画上了,按照考试的要求,在草图里面加上了材料结构说明,出来的成绩也还行。不管题目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自己有没有准备到,尽量应用自己画过的造型,不能生搬硬套,要改,要按题目的要求完成一张版面。多积累很重要!复试的手绘就已经不是快题了,产品的图示与分析,不需要草图,不需要前期,但需要从品牌,人机,产品语义,材料工艺,选材理由等各个方面分析,这里对产品的理解要求相对较高,注释是用爆炸图的方式标注出来的。考试时间比较晚,我还是从淘宝或是花瓣找一些产品来画画,什么都画一下,题目不好猜,画的时候记一下材料结构。材料结构是最不好记的,主要是抓常用的,大范围使用的来记。

关于史论

三个小时,填空20分,名解40,简答50(包含一题制图题),设计解题40(今年是一题论文)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这本书我看的比较早,大三下的时候没事就会看看,结合他上课时候的视频,看得时候并没有要求自己记住些什么,某些时候我把它当成小说了。书里面和视频里面有好多有意思的故事,有些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时间久了,整个设计史的脉络发展就自然而然的理清了,这对回答简答题有一点帮助的。后期换书之后,这本书我放了一个月,到后期,我整理了一些名词解释,然后开始记忆。

郑建启的设计材料工艺学,讲述得非常之详细了,看起来快,但是什么都记不住。当时时间比较紧张,我在认真过了第一遍后,第二遍就没那么仔细了,开始抓重点,自己整理出来一份笔记,后面的一遍一遍就只看自己的笔记了。材料这块的内容多,占的比重也比较多,复试的时候也是主要的考察对象。

吕杰锋的人机工程学,看起来很快,内容不多,书中的每章提纲很清晰,可以直接根据书本来记忆,每天记忆一点,记不住的就反复多看。人机部分在复试中也占一部分。

产品结构设计,在我看来,这本书相对较难,有些书上的复杂结构根本看不懂,当时时间有限,也就放弃了难的部分,理解了一些简单的,考试题目并不难,关键就看书中的知识点有没有记住了。结构这块,记得时候,也尽量记一些产品上的应用,这样可以帮助记忆,也可以理解产品。

制图方面,爆炸图的标准画法及注解了解一下,不对,是好好地准备一下,因为复试中占了大部分。初试的时候就只在简答题里面出现了一题补画三视图的题目,难度不大。整本书看起来很快,本科也基本上都学过,我很快就看完了书,后期就找了当时大一时候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练习册来做,花的时间相对较少。

对于我个人,考研的付出比当时高考付出要多得多。高考时,可能当时还没开窍,也不知以后该干嘛,只是大家都高考,那我也就一起考一下呗。而决定考研,并坚持走完这条路,压力一直都是有的,这也是对即将毕业的自己负责的一种方式,这一次,就是想为自己的以后努力一次。考研,关键在坚持。另外,学习的效率也必须强调一下,去图书馆就学习呗,离开图书馆就放松呗(得感谢这一年b站的cut的陪伴哈哈)

考研是一种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年轻的优势就是有资本去尝试,但一旦做出了选择,就不要轻易放弃。最后,祝大家考研顺利!祝远川越办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