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幸福去年實現銷售額1628億元環北京內外銷售額比重平衡

跨入“白銀時代”6年後,萬科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裁員調架構、每天數回款、縮減土地投資、用遍融資工具籌錢……這是房地產行業2018年的常態。一年過去了,有30家房企跨入了“千億元陣營”,70%以上房企利潤上漲。

以剛剛披露業績的華夏幸福為例,儘管2018年頗為不平靜,但依舊交上了一份相對不錯的成績單。2018年,華夏幸福實現銷售額1628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7億元,毛利率達42%,淨資產收益率達35.2%。

“2018年,華夏幸福幹了很多事情,核心的有兩件,第一是引入平安這個大股東;第二是防風險,包括實施降費增效、控制產業新城投資等‘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的多重策略。”華夏幸福董秘林成紅向《證券日報》等媒體表示,經過一年多時間,公司在股東、董事會、業務和戰略等多層面的調整,到今年一季度,華夏幸福形成了“人到位、錢到位、地到位、投資到位”的良好局面。

環京內外銷售比重平衡

在華夏幸福銷售額中,有一組數據頗為引人注意。2018年,華夏幸福環北京以外區域銷售額達756億元,佔比提升至46%,同比上漲22個百分點;在產業發展方面,環北京以外區域新增產業服務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316%,新增簽約投資額1406億元,佔公司整體新增簽約投資額的85%。不難看出,這意味著“異地複製模式”帶領公司突破了環京區域政策面限制的圍困,尤其在2018年承擔起了重頭戲的角色。

眾所周知,環北京區域的產業新城模式讓華夏幸福發跡,進而邁向全國。但倚重和大量佈局政策層面不穩定區域,也讓公司一度難以穿越市場週期。事實上,為了培育自身穿越調控週期的能力,華夏幸福4、5年前即開始大規模異地複製,但相應規模的回款卻要在近兩年或以後才能陸續進入結轉週期。原因在於,產業新城的異地複製不同於開發商在公開市場拍地即可擇城而入,9個月即可產生銷售回款的“買地—建房—銷售”模式。

正如華夏幸福聯席總裁趙鴻靖所說:“在具備標準化程度較高的能力下,單個產業新城從項目落地到現金流回正週期基本上要達到4年至5年時間。”按照趙鴻靖透露的數據來看,華夏幸福已佈局15個核心都市圈,2018年,新簽了18個PPP項目合作協議,全部在環北京以外區域,目前佈局的77座產業新城中,有20個已經進入成熟期,未來會持續貢獻更多現金流。

而關於接下來產業新城的發展目標,趙鴻靖表示,公司內部一直有所規劃,大方向是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提升經營質量,包括提高產業落地投資額、實現每個產業新城內的經營閉環等指標;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孔雀城能夠在環都市圈中市佔率達到10%。

事實上,“產業新城+住宅開發”這一商業模式,華夏幸福已經跑通,並形成了標準化的產品,全國複製的版圖也已經鋪開,只要在選定的核心都市圈內,加大土地資源獲取能力,就可大概率拉動業績增長。但重點在於,產業新城模式下的PPP項目未來的地理空間和市場空間還剩多少,現金流改善之後,華夏幸福是用於拓展新的產業新城,還是轉向新業務的戰略部署。

謀“進城”佈局新業務

在2018年業績報告的《致股東》篇幅中,華夏幸福這樣說:“水逆的2018年已經過去!變中有憂的焦灼,跌宕起伏的煎熬,都已悄然劃過!美好的春天和嶄新的希望正向我們走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報告中,華夏幸福對未來戰略也進行了規劃,即在城鎮化邁向都市圈化的戰略機遇下,堅持做強產業新城業務,並結合空間都市圈化、運營精細化、地產金融化等新趨勢,開拓新領域、新模式和新地域。

新業務的核心是綜合不動產運營,包括佈局商辦、長租公寓和康養業務。據林成紅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新業務主要由華夏幸福南方總部操刀,是華夏幸福聯席董事長兼CEO吳向東等原華潤置地高管加盟後重點發展的業務。

業界對此解釋稱,因不動產運營業務多集中在核心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中,這是華夏幸福要“進城”佈局新地域的信號,領域則包括探索盤活存量資產、運營寫字樓和商場等。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新業務需要的是長線資金的匹配,而平安的入股且充當財務投資的角色定位,可謂合作者和助力。同時,華夏幸福方面也表示,在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的同時,將以資產管理輸出的輕資產模式,快速切入市場,並逐步探索其他市場化模式,比如基金模式、資產證券化模式等。此外,隨著城市商辦開發業務逐步成熟、管理經驗逐步豐富,華夏幸福也不排除投資持有型資產,形成輕重資產結合的城市商辦開發運營業務。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