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興寧:做好造林、管護、綠色惠民“三篇文章”,盤活森林資源助力“創森”

天氣漸熱,沿著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綠道向山上爬,綠樹遮蔽下,風兒攜著花香迎面吹來,不僅給人們送來了香甜的空氣,還吹散了人們一身的熱氣。春末夏初的天氣總是多變,傾盆大雨突然降臨,人們躲進景觀亭裡,望著山腳下雲霧中被綠色植物環繞的城市,好似進入了仙境。

梅州兴宁:做好造林、管护、绿色惠民“三篇文章”,盘活森林资源助力“创森”

森林是水之源、土之母、氣之肺,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也是梅州市的生態資源優勢。目前,梅州正開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百日攻堅戰,作為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廣東省林業生態市,興寧是梅州市“創森”的重要力量。

興寧市不斷加大林業四大重點工程建設和森林撫育工作力度,近三年來,累計投入資金1.8億多元,森林覆蓋率從2007年62.2%到2012年的66.45%,再到2017年的67.65%,逐年遞增。

生態環境的變化,市民感觸最深。“這十多年來,生態環境變化太大了,我們不僅有了休閒娛樂的森林公園,還能以此為業來發展致富。”在神光山下發展林下經濟的貴峰村村民硃紅英說。

近三年“造撫”並重嚴格監管

樹木成活率高達95%以上

4月21日,在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興寧市舉辦了“森林城市·共建大灣區·森林惠民”主題宣傳徒步活動。近600名市民從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廣場出發,沿著祖師殿、三山大王、五彩湖、體育廣場、百花園進行徒步,路線全長6公里。

“行走在森林之間,既能鍛鍊身體,又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非常有意義。”市民王女士帶著他8歲的兒子一同參加活動,她說,在平時節假日裡,他們一家人也很喜歡來到神光山散步、遊玩、運動,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除了神光山,我們居住的小區及附近公園,國省道邊新種植的大樹,讓整座城市綠意盎然。”

興寧擁有梅州市範圍內最大的盆地——寧江盆地,350平方公里的寧江盆地集聚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及寶貴的生態資源。曾經發展資源型產業及工商業,讓這座城市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也因此消耗了大量資源。

加上此前相關部門的管控意識不到位,燒山毀林事件時有發生,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對自然的“傷害”也遭到了自然的“報復”。每當雨勢過大時,山體滑坡等事件時有發生,對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帶來了深刻影響。

森林資源的破壞帶來的教訓讓興寧人民深深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入新世紀,特別是近年來,在積極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和綠滿梅州大行動中,興寧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和森林撫育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並不斷強化森林資源管護,嚴防森林火災,推動林業生態建設。

“興寧的林業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造林和撫育是基礎工作,也是第一步工作。”興寧市林業局副局長曾憲禹介紹,為做好造林工作,相關部門建立時間任務倒逼機制,確保在春季完成種植任務。除了加大林地生態木種的種植外,還對水庫及水源涵養林周邊林地、高速公路及國省道主要節點進行景觀帶提升。

近三年來,該市共建設森林碳匯造林工程15.17畝,完善提升生態景觀林帶4298畝。

種植後的撫育工作也是重點工程。該市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強森林撫育管理的實施方案》,重點明確項目撫育施工監管工作。聘請了監理單位,對每個施工工序進行檢查和指導,形成林業局、監理單位、鎮政府三方監管,讓造林、撫育工作真正落實到位。

相關數據顯示,近3年,興寧市實施中央森林撫育53.6萬畝、省級碳匯林撫育33.32萬畝。在極嚴格的質量監管下,樹木成活率達到95%以上。

“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應該都能明顯感覺到城市綠化越來越好,每天早晨起來,蟲鳴鳥叫聲都多了許多。”市民劉先生說。

群眾的主觀感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興寧林業資源的變化,而數據更能客觀地反映這一事實。

2007年,興寧林業用地面積約13.699萬公頃,有林地面積11.786萬公頃,活立木蓄積354.1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62.2%。到了2013年,數據分別為13.650萬公頃、12.476萬公頃、552.3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6.67%。2017年,數據又有了很大變化,分別為13.651萬公頃、12.691萬公頃、743.34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則為67.65%。

創新森林管護

在全省率先開展網格化和信息化管理

沿著鐵山渡田河省級自然保護區彎彎曲曲的山路向前行,眼前林海茫茫,峻嶺疊嶂,耳邊是美妙的鳥語聲,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讓人忘卻了登山的疲憊。

登上保護區內的興寧最高峰陽山嶂,舉目遠眺,林海和雲霧在腳下飄蕩,遠近風光盡收眼底。有“一覽眾山小、身在仙境中”之感。

興寧鐵山渡田河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興寧市北部,總面積1.782萬公頃,西南與河源市龍川縣相鄰,北與江西尋烏縣接壤,像一條綠色的絲帶圍著這個物產豐富的盆地。

興寧市目前建有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6個梅州市級自然保護區。“隨著造林和撫育工作的深入,第二階段的工作森林管護被提上日程。”梅州市林業局副局長盧寶炎介紹,目前,該市採取種管並重的形式。2015年,該市定下管護工作基調,以“轉變、鞏固、提高、規範、常態”十字來指引日常工作,爭取5至8年實現森林“零火情”。

“五至八年目標”的第一年,林業部門主要抓轉變工作。“抓思想意識和責任態度上的轉變。”盧寶炎介紹,客家人祭祖延續傳統的燒紙錢等形式,對森林資源的破壞帶來一定隱患,而部分群眾防火護林的意識不強,導致每年春節、清明或是氣候乾燥之時,火燒山的情況時有發生。

為了改變這一狀態,轉變群眾的思想觀念,林業部門通過廣播電視、流動巡查宣傳車、村級廣播、橫幅等多種媒介,開展全方位立體化宣傳。此外,該市每年9月都會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月主題活動,在各鎮(街)和社區、中小學校集中開展宣傳講座。防火宣傳進林區、進學校、進社區,不斷提升群眾的防火意識。

為了增強鎮村幹部和護林員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林業部門還創新監管方式,在全省率先開展護林工作網格化和信息化管理,層層壓緊壓實森林防火工作責任。

“2016年,我們和電信部門合作,成立信息化管理平臺,追蹤護林員的行蹤,監管護林員的工作實效,以此提升護林員的責任感和積極性。”盧寶炎介紹,省林業部門來興寧檢查工作時,認為信息化管理值得全省推廣。2017年省林業部門將興寧、韶關市始興縣、清遠市陽山縣定為林業信息化管理試點縣。

意識觀念得到轉變後,興寧市開始做好鞏固工作。加強對森林防火基礎設施、裝備投入和野外火源管控,不斷鞏固森林防火工作成效。近三年來,該市投入1500多萬元,在全市林區和重點景區周邊新建高標準生物防火林帶150多公里,開設防火隔離帶800多公里,建設防火瞭望臺3座等。

“同時,充分利用省定試點的契機,興寧市以網格化和信息化,建立市、鎮、村三級護林信息網絡,提高森林防火管理水平和撲火應急處置水平。”盧寶炎說,在“轉變、鞏固、提高”的工作指引下,該市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全面加強,為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該市制定出臺了史上最嚴《興寧市森林防火工作責任追究實施方案》,全面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責追責”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

2016年清明期間,水口鎮一護林員就因管護責任落實不到位,造成山火事故而被問責。“自實施方案出臺以後,因森林防火工作責任落實不到位引發山火,共問責幹部、護林員80人。”盧寶炎說。

在高密度、嚴要求的監管下,興寧市自2015年起未發生較大森林火災,森林火災發生率也呈現大幅下降趨勢,2018年度實現全年“零山火”“零火情”。

全市林下經濟經營總面積6.1萬畝

林下經濟產值達2.3億元

夏初,在寧中鎮新塘村彭豐塘的廣東興東生態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各類名貴樹木映入眼簾,而更引人關注的是一圈圈寄生在樹幹上的林下石斛,有部分已悄悄地盛開,淡黃色的石斛花在風中搖曳,層層疊疊,煞是好看。

該公司經理鄒恆文介紹,該公司種植的鐵皮石斛主要有兩種,分別為大棚種植和仿野生栽培。目前有20畝左右為大棚種植,30畝是仿野生栽培。

在該公司的東部,初具規模的“花果山”採摘體驗區呈帶狀分佈,百香果園沿湖而建,火龍果園錯落有致,藍莓園、葡萄園等展現雛形,不遠處幾名工人正在採挖良種紅薯。

鄒恆文介紹,鐵皮石斛是公司的主打產業,接下來將與沉香、金線蓮等藥材連片種植,打造“藥王谷”南藥種植區,突出園區特色,提升園區的旅遊形象。“我們將投資約10億元建設廣東和山·休閒農業旅遊產業園,佔地面積3500畝,將現代農業和園林景觀、休閒、度假、遊憩、養生、科普等功能完美結合,助推鄉村振興。”

在突出抓好造林綠化和森林管護的基礎上,興寧市充分發揮林業生態優勢,促進綠色生態與林業產業全面發展,實現綠色惠民,助推興寧鄉村振興。

圍繞產業興旺和生態宜居的要求,興寧以林業生態建設綠色惠民為導向,加強生態公益林管理。將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提高至每畝31元,全市103萬畝生態公益林每年發放林農損失性補償2000多萬元。

“補償金提升了,群眾也就減少了對生態公益林的開墾和破壞。”盧寶炎說,該市著力構建生態宜居的綠色環境,目前該市共建成森林公園24個、溼地公園1個,並不斷加大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重點建設並免費開放的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月形山森林公園,已成為市民休閒放鬆的好去處。

依託國家3A級景區月形山森林公園,徑南鎮東昇村修建了登山道路、環園公路,種起了向日葵和荷花,建起了水產基地,成為休閒旅遊勝地。一年四季,前來旅遊玩耍的人絡繹不絕,讓村莊逐漸富起來。去年,該村共接待遊客15萬人次,帶動旅遊收入400萬元。

興寧市是“中國油茶之鄉”,有著悠久的油茶種植歷史,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是農民增收的良好渠道。2015年,興寧市成立市油茶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油茶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出臺扶持油茶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措施,推動油茶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目前該市油茶種植面積達25萬畝,目前掛果面積約18萬畝,茶果總產量約4.8萬噸,茶油產量約3600噸,油茶產值近6億元,解決勞動就業崗位8100個。

羅崗鎮潘洞村有一片老的油茶基地,該村的支部書記楊春泉說,油茶就是看得見的“金子”,每斤曬乾的茶果能榨出近三兩的茶油,成為了當地村民致富的主要渠道。“去年,每家每戶產茶油一般300斤到500斤。老人們都說這幾年收成越來越好了。”

近十年來,潘洞村的茶林已經從2000畝擴展到了4300多畝,僅油茶收益就達670多萬元,人均3350元。

像潘洞村這般依靠油茶振興鄉村經濟的村莊在興寧還有很多。近幾年來,興寧支持建設千畝以上的油茶基地有25個,較大規模油茶加工企業4家,打造了“樹人”“陽康”“山茶樹”等多個優質茶油品牌。

此外,該市充分利用豐富的林業資源,以龍頭企業示範帶動林禽、林畜、林蜂、林蛙、林果、林花、林菜等林下特色養殖業和種植業全面發展,建成4家省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1個省級農民農業合作社示範單位。全市林下經濟經營總面積6.1萬畝,林下經濟產值達2.3億元,林農純收入達1.5億元,解決林區就業勞動力2萬多人。

■記者觀察

創新管理方法 做好管護工作

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具有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肩負著優化生態環境和促進發展的雙重使命。

如果說植樹造林為森林的成長“施肥”,那麼做好管護工作,則是為森林的成長樹立了防護網。在梅州,森林管護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客家人向來有尊老愛親的傳統,每年的春節、清明、中秋等日子,是客家人祭拜祖先的日子,不少客家人仍習慣於用傳統的燒紙錢等形式掃墓,容易產生山火隱患。

據統計,2015年以前,五華、興寧、梅縣三個縣是梅州市山火發生最多的地區,這三個縣的山火佔了全市山火總數的78.2%。加強森林管護、防火護林在這三個地區顯得尤為迫切。

2015年開始,興寧市林業部門以“轉變、鞏固、提高、規範、常態”十字來做好管護工作,特別是創新管理辦法,在全省首創網格化和信息化管理,建成市、鎮、村三級護林信息管理網絡,實時掌握網格化責任人和護林員巡查軌跡,指導管理巡查宣傳各項工作,壓實森林防火管理責任。

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興寧市的森林火災發生率大幅下降,2018年度實現全年“零山火”“零火情”,提前完成該市5至8年達到“零火情”目標。

從全市火災發生率前三位到“零火情”,可以說興寧市的森林管護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依據自身的特點,“對症下藥”,不斷創新管理辦法,讓管護工作實現質的飛躍。

當然,管護工作並不能因一時達成目標就“沾沾自喜”,還需要將管護工作真正實現常態化管理。在高火險期間,要在關鍵區域嚴防死守,同時做好森林防火的宣傳,引導文明祭祀、安全祭祀,不斷提升各類涉林案件查處力度,讓“零火情”成為常態化。

梅州兴宁:做好造林、管护、绿色惠民“三篇文章”,盘活森林资源助力“创森”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張柳青

【通訊員】黃佑鵬 鍾思婷 劉海陽

【作者】 張柳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