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鲥鱼(扬州江都)

当人们感慨世事无常时,往往企盼时来运转,于是,鲥鱼便成了餐桌上的一道吉祥菜,期望

给主客双方都能带来吉利,从此“走时”。

不过,人们喜食鲥鱼,并非仅仅为此,更主要的还在于它的名贵与鲜美。鲥鱼与刀鱼,河豚

一起,被称为“长江三鲜”,古人也早就有过“河豚过后无珍品,直待鲥鱼始值钱”的评价。

滨江鲥鱼(扬州江都)

据民国《新修江都县志》记载:鲥鱼“四月始由海入淡水,滨江处时有之”。扬州滨江一带,历来是鲥鱼的主产地。(头条号:江都史话 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鲥鱼,形秀体扁,银鳞细骨,鳞似梅瓣,鳞下多脂,其肉细嫩,其肪肥鲜,非一般鱼类所能媲

美。人们多用红烧,尝其肉质鲜美细嫩,但是,却领略不到其膏脂的风味了。所以,也有清蒸的,配以芽姜,笋尖,猪油,让脂质尽融于汤,保其真味。这样,嫩而鲜,肥而美,食肉,尝其滑,溜,香,腻;品汤,享其肥腴醇厚。不过,“内行”人的吃法,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都是先用筷子轻轻拨开鳞片,含入口中吸吮一番,再行吐出,然后才去品尝鱼肉。因为鲥鱼的鲜,香出在鳞上,所以,烹调时是不去鳞的,正如李时珍说的那样:“鲥鱼不宜烹煮,连鳞蒸食乃佳”。(头条号:江都史话 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滨江鲥鱼(扬州江都)

不过,最为难得的,却是登船吃鲥鱼。由于鲥鱼性烈,一般触网不久即死,又极易变质,即使是冷藏保鲜的,那口感和口味也都是打了大大的折扣。而登船吃鲥鱼,则可尽占近水的优势,独享活鲜之美味。过去,一般谷雨过后,渔家往往会在船上备好锅灶,炭火,佐料,邀客上船,这时,只见江阔天低,江天一色,春江潮平,渔帆点点,叫人顿感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情致。在等待与期盼中,鲥鱼触网了,随即剖杀清洗,下锅烹饪,纵使船家厨艺不精,但在春色悦目,春意盎然的美景之中,尽善尽美地尽享活水煮活鱼,真是妙不可言,百味皆忘。

滨江鲥鱼(扬州江都)

现在又到了郑板桥说的“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里”的季节了,只可惜,鲥鱼在长江里已几近绝迹。但是,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已从美国找到近似我国鲥鱼的品种,在国内人工培育繁殖成功,并已在室内养殖批量上市,不过,价格不菲,不是一般人所能品尝的了。

(朱毓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