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一定要打扫战场吗?

利刃军事


理论上来说,一场血战结束后,双方士兵都会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打扫战场,这样可以缴获战后可利用的武器或者物资,其次还得掩埋战友和敌人的尸体,如果这些尸体不加以处理,其腐烂后会影响环境,爆发瘟疫。

所以说,战争中打扫战场是非常必要的,但前提是要掌握战场控制权,保证自身不受敌人袭击。抗战时期我军经常用游击战袭扰敌人,在消灭敌人后,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在战场上逗留,因为此时敌人的增援部队已经接近战场,如果不赶紧撤退,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我军在缴获日军的武器和物资后,将收尸这种事让给日军做,这也是无奈之举。

一般在大的战役中,特别是打了胜仗,打扫战场就更为重要了,这样即可以缴获大批物资,还可以统计歼敌数,好报到上级去邀功,特别是经媒体报道,战果很容易被扩大化,这是国军一些高级将领惯用的伎俩。其实打扫战场也是一门技术活,还得防止有“漏网之鱼”打黑枪和防诡雷等,一些没有经验的士兵经常因为这样丢掉了性命。

在苏德战争中,我们很少看见苏德双方士兵认真打扫战场,那是因为他们是大规模机械化作战,战后根本没有精力来打扫战场,而且双方也不缺武器装备,缴获的敌人武器反而成为一种累赘,再加上苏联天寒地冻,尸体也不易腐烂,所以双方就养成了不打扫战场的习惯。


兵说


打扫战场,也就是处理死尸和收集丢弃的武器,听起来似乎是个发财的差事,但是老兵知道打扫战场的过程其实是很痛苦的。首先是你要面对重返战场后的恐惧,打仗的时候杀红了眼还不觉得,现在在安静的情况下站在尸体中间,无论如何也让人高兴不起来。完整的尸体还好处理些,最麻烦的是那些东一块西一块的散尸,拼都拼不起来,还有成了肉泥的,就只能随地挖个坑推进去,然后铲几铲子土撒在上面,也算是一个坟头。再次,是有未死的敌方伤病打冷枪的情况,在日本对外作战战场上经常出现日本伤病打冷枪袭伤对方战场打扫人员的情况出现,所以打扫战场还要考虑到冷枪的突袭和救治受伤士兵的考虑。回到苏联二战中为什么没有打扫战场这个问题,实际上苏联并不是全部不打扫战场,很多战场苏联还是打扫的,但有时候限于战争的突然性和未完成性,及人手不够,无法全面清理战场,所以苏联有些战场未来得及打扫就进入下一场战争。

而就收集战场散落的武器来说,苏联当时已经是一个初步工业化的强国了,缴获或收集战场散落武器对其来说补充自己武备的意义相对就不那么明显,所以苏联也不是太重视收集战场散落武器。

其三,有些战役发生在冬天,苏联的寒冬是十分寒冷的,在莫斯科战役,列宁格勒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候,有时候战争发生在冬天,相对户外的零下几十度,尸体不会腐烂,这也不会造成疫病扩散,再者冻僵的尸体在冬天不便的情况下也不容易搬运,这也是苏联有时候不会打扫战争的原因之一。

再者,卫国战争时期,往往是下场战争连接着上一场战争,连续不断作战,后卫打扫部队也来不及跟上,这也是没有打扫战场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二战中苏联有条件的话,基本是打扫战场的,但没有条件或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也只能放弃打扫咯!End!


利刃军事


肯定是要打扫战场的

战争是一种人类独有的群体性对抗事件,其中死伤肯定是避免不了的,而在战后胜利者一般是要打扫战场掩埋尸体的。

打扫战场首先是可以捡拾战利品,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防止瘟疫的爆发。

古人对于瘟疫的的防范十分无助,依照古代的医疗水平,一旦爆发大规模瘟疫是很难遏制的,只能将疫区隔离起来,等着疫区的人都死光了瘟疫才能彻底结束。

而在战争后大量的尸体暴露于荒野之中,腐败的尸体会滋生大量的病菌,若是不及时打扫则会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瘟疫。在13世纪蒙古人西征之时曾经在乌克兰就用死尸来制造瘟疫,以此致使敌方丧失战斗能力。

所以死人的尸体是一定要及时掩埋或者焚烧的,否则后果极为严重。要是再恰巧碰上大雨,大量的病菌就会随着雨水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源,进一步加速瘟疫的扩散。这对于胜利者来说也是非常恐怖的,所以在战争结束后胜利的一方都会迅速的打扫战场。

(蒙古大军西征曾给西欧带来了恐怖的黑死病)

当然这种体力活一般是交给战俘去干的,毕竟搬运和掩埋尸体是一项非常劳神的体力活。

而在中国有些时候打扫战场的事情也交给僧侣去干,因为僧侣普遍没有什么威胁。比如在明末清初,清兵就是不杀僧侣的,在战后则将掩埋尸体的工作交给这些佛门弟子去做。


千佛山车神


虽然我们生在和平年代,但是对曾经的战争年代还是要有一些了解的。在影视作品中会出现战斗结束后胜利的一方打扫战场的画面,这好像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那么战争当中是一定要打扫战场的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肯定要打扫的,除非没有时间,因为打扫战场的作用不仅仅是搜索物资那么简单,打扫战场的意义很大。

首先,打扫战场可以回收很多可以继续使用的装备。而且对于本身装备很差的一方尤为重要。就拿我国抗战来说,我们的部队有的时候连温饱都不能解决,装备和弹药就更是匮乏,甚至不能保证人手一枪,很多时候都是从战场上缴获日军的先进装备使用。

其次,打扫战场是处于人道主义。战争肯定是要死人的,士兵们牺牲之后,尸骨无人处理,腐烂后会发出恶臭,还有可能带来瘟疫。胜利的一方会把自己阵亡的士兵的遗体运回,把对方士兵的遗体埋葬或者火葬。

再者,打扫战场可以为后面的战役做准备。每场战役之后双方都会统计自己的伤亡人数,而战争中胜利的一方通过打扫战场可以知道对方损失了多少兵员,对后续的战役部署有很大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打扫战场时,清理战场的人员容易遭受到冷枪的威胁,在日本对外作战战场上经常出现日本伤病打冷枪袭伤对方战场打扫人员的情况。

打扫战场的价值很大,一般情况下肯定是要打扫战场的,但是有的时候会因为战争的突然性和延续性无法完成打扫。


诸葛小彻


作战完毕后是很有必要打扫战场的。

首先就是清理尸体,作战之后战场上往往充斥着作战双方的尸体,对于己方的尸体,肯定是要收集好之后埋葬的,至于敌方的尸体很多时候也是要集中掩埋的,不然尸体腐烂会产生恶臭的气味,并且极有可能导致各种传染病,而这些疾病极为致命,极有可能摧毁一支军队。

所以尸体是必须清理的,而且很多时候一些士兵只是受伤而昏迷了,打扫战场就可能及时发现这些伤员而予以救治。同时,通过清理尸体,也能很快估算出敌方的损失情况,参考己方的损失,总结战斗经验,而这对后续的作战会有一定的帮助。

整理武器装备。战场上往往充斥着士兵们的武器装备,而这些东西还是有很大的价值的。收集可用的武器、弹药等物资,对后续的作战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抗战中,八路军等极端缺乏武器装备等,很多时候会把日军的武器、被服、头盔、装具、地图等全部带走,补充上来自己使用。林彪就是因为穿着缴获的日军大衣,结果被友军看作日军而被误伤的,而且当时八路军不仅使用日式武器,还使用日式头盔等其他装备。

然后就是一些其他原因了。比如敌方尸体、装备残骸过多的话,就会影响道路畅通,导致己方部队难以通行,所以必须予以清除。


用户5770541302


战后打扫战场虽然是必选项,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最重要的条件是确认掌握了“战场控制权”,否则一切免谈。比如抗日战争在敌后打伏击战时,如果日军增援部队已接近战场,那么八路军就将失去打扫战场的时间和权利,总不能为了弄些装备而被敌人咬住,那就得不偿失了。



也有故意不打扫战场的例子,比如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后,长沙城周边日军尸体和装备横七竖八,按例第十军是要认真打扫战场的,毕竟日军已彻底败退。但李玉堂接到薛岳的命令是:“战场不动”,因为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重庆的中外记者要来长沙采访,薛伯陵故意要保持战场原状用于宣传,也算煞费苦心。

当然,这只是延缓打扫而已,而非不扫。



打扫战场的目的无外有四,清理本方牺牲官兵的尸体、统计歼敌数字、缴获战利品和防止有战场上装死的“漏网之鱼”。一般来说,除认真收殓已方战死者尸体同时祭奠之外,也会集体掩埋敌人尸体,这么做一方面是出于人道,一方面是非此容易造成瘟疫流行,那吃亏的就是本方军队了。

打扫战场是个专业活,并且还充斥着一定危险性,保不齐哪个伤兵就会打黑枪,所以没有经验的部队经常吃亏。在太平洋战场的冲绳之役中,一个装死的日军伤兵摇摇晃晃引爆了手雷,炸死了美军的巴克纳将军,损失可谓惨重;平型关战役结束后,缺乏对日作战经验的115时打扫战场时也有意外伤亡,还像在国内战场上一样对日军残兵和伤兵喊“老俵,缴枪啦”,结果鬼子回答的是子弹和手雷。

(陈赓将军在战后)

亮剑里丁伟不是跟老战友吹嘘自己的军是“铁扫把”嘛,其实就是战场打扫既干净、同时又经验丰富的意思。

实事求是地说,侵华日军的战场打扫更为认真,这也是小日本的民族特点决定的,日本兵不管死的活的基本都要用刺刀“补刀”。由于国民党军队败多胜少,战场控制权大多为日军掌握,所以造成两个恶果:第一是伤亡远超过日军,因为伤兵和俘虏都被日军残杀了,而日军伤兵却可以及时得到救治,轻伤员隔段时间又是拎枪上阵的“鬼子”;第二是武器装备损失严重,带不走的东西都被日本人所获,重建部队时就需要大批武器补充,也是抗日战争里中国军队最吃亏的环节之一。



打扫战场统计歼敌数字也很重要,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华野发现毙伤俘敌的数字与整编74师的编制有较大出入,立即派兵搜剿,果然在一条大沟里发现了弹尽粮绝的第51旅大部约7000人,如果匆忙撤离漏掉这股国军,那整编74师就不算被全歼,重建的资本更多。

所以在解放战争中我军追求的就是歼灭战而非“击溃战”,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因为这样敌人的部队就失去了重建的基础,部队的“魂”没了。彻底打扫战场后解放军也能得到较大补充,在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后,战场上好东西漫山遍野,仅155美式榴弹炮就缴获了十几门,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首次成立了“重炮团”,整个辽沈战役期间,缴获各种炮6000余门,东野进关时真正的兵强马壮。



所以都挖苦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其实蒋介石也委屈,好东西部队用不好怪谁。

而侵华日军就比较顽固,弹尽援绝的情况一旦出现,他们经常会在自杀前毁坏武器,以免落入我军手中。同时一部被围周边部队增援比较迅速,像王近山将军消灭日军“战地观摩团”的韩略村战斗,打扫战场的时间非常有限,冈村宁次都快气疯了,再不火速撤离就麻烦了,哪有李云龙般的闲情逸致,还有空跟鬼子白刃单挑呢。


度度狼gg


是的。只要不是特殊原因,战胜对手后,要打扫战场。

打扫战场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清点我方损失。搜救伤员。整理战场可以使用的武器和其他补给。

二是确认对方伤亡和损失,为下一步作战提供依据。

三通过打扫战场可以判断对方的战备部署情况。

四已经阵亡的将士,不论敌我,需要妥善安置。这是人性,也是卫生。


小黑豆


古代是没有热武器的,那时候一旦发生战争就是肉搏战,俗话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交战双方零伤亡的可能性太小了。古人有几种处理尸体的方法,最后一种很让人恶心。

古代肉搏战

一、尸体暴尸荒野

这种是比较常见的,失败的一方要么被杀光,要么被俘虏,要么就是急着逃跑,活着的都自身难保了,哪里还会有人去管尸体。而胜利的一方可能也会损失惨重,他们能收拾己方的尸体就不错了,敌方的尸体就要看心情了,一般为了泄愤,只会将他们弃之荒野喂野兽。

尸横遍野

二、就地掩埋

为了不让尸体腐烂,滋生病毒引发瘟疫,他们会挖一个很大的坑,将所有的尸体都抛入坑中掩埋。后来有狠心的将军把俘虏也这样处理,就是坑杀活人,杀神白起就这样干过。

挖坑掩埋

三、火化

这也是为了怕尸体腐烂后滋生病毒引发瘟疫,而且省了挖坑的功夫,尸体堆积起来,一把火就完事了。

焚烧尸体

四、充当军粮

这就是恶心的处理方法了,还需要士兵有强大的心里承受能力。因为打仗时往往物资不足,而且战事可能持续事件很长,总不能让士兵饿这肚子上战场,战后为了补充物资准备下一次的战斗,将领会下令将战死的马匹当作肉食储备,甚至将尸体当作军粮。


月痕居




再次是获取对己方有用的武器、车辆、工具及可以提供情报的书面性东西等物品。



第三点也是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处理尸体。



一是出于人道主义,安葬己方死亡士兵,集中掩埋或者焚烧对方士兵尸体。第二点是因为人类的尸体属于有机物,如果不处理任由其腐烂,会产生恶臭,这带来的后果不亚于一场毒气战争。更严重的会造成瘟疫,后果不堪设想。在历史上战斗胜利一方在时间及人力物力允许的情况下都会打扫战场的。


孤独终老87161876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战争中是一定要打扫战场的。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防止瘟疫的发生。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战死的人员都是以万计;若是不打扫战场,很容易出现瘟疫万一传染出去这仗就不用打了。

在电视剧也能看到战争一停止,双方都会派出人员举着白旗出来打扫战场。这个时候是不能攻击的,这是自古以来战争双方默认的规则。

不经历过战争的兵不是一支精兵。打扫战场也不是人人都行的,不般都是派一半老兵一半新兵。全是新兵他们会崩溃,战争的压力下再看到残尸断手脑袋,不是什么人都能受的了。

战争中活下来,能见惯了尸体的兵,已经算是精兵了。见惯了各种场面,死亡在身边游走,还有什么可怕的?

另一个就是收集武器,不能让武器流落在外,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