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你这个月才寄一千块回家啊”“是的,我以后都不寄了”

“女儿,你这个月才寄一千块回家啊”“是的,我以后都不寄了”

做子女的孝敬父母是应该的事情,但是不能变成做父母的无条件的需求,因为子女也有困难的时候,不管怎样做父母的不要因为子女是自己养大的,就那种无止境的索取,特别是在子女成家后,都希望互相体谅一点对方,而不是一直在为难对方,让对方出于一种很尴尬和不知道怎么办的局面。

小菊和丈夫从恋爱到结婚也很多年了,这些年小菊在婆家的位置常常让她无奈,一边是自己的婆家,一边是自己的娘家,就像手板一样,怎么都得罪不了,自己的父母是生她养她的人,自己的婆家在自己和丈夫恋爱的时候对她也很好,不管什么事情都帮着自己,小菊在结婚前就是一个一心为娘记得女孩。

“女儿,你这个月才寄一千块回家啊”“是的,我以后都不寄了”

因为家里的姐妹多了自己又是老大,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分担一些,这不在外面上班的时候,刚开始工资不是很高,小菊每个月要寄回去一半多的钱回去给家里,每个月到发工资的时候,小菊从来不敢和朋友出去逛街,也不敢参加任何聚会,因为对于每一分花出去的钱都要有计划,不然自己就要借钱生活了。

在别人眼里觉得小菊很节省,是一个很自律的女孩,只有小菊自己清楚她也想和那些女孩一样,买化妆品买好看的衣服,但是金钱不允许她这么做,在后来一次父亲的病重,小菊回到了家里,在离家近的地方找了一份工作,方便照顾父亲和减轻家里的负担,这不就认识了自己的丈夫,经过相处也有了结婚的想法。

“女儿,你这个月才寄一千块回家啊”“是的,我以后都不寄了”

在结婚前丈夫也知道小菊的难处,所以很多时候丈夫这边都是帮着小菊的,自己的婆婆也对自己很好,这不是结婚后,因为每个月都会给娘家寄钱,当初婆婆很理解小菊,说作为家里的老大她也明白家庭的情况,可很多时候刚开始的理解不代表一直都理解,时间久了就会有分歧,容易产生矛盾。

小菊也结婚几年了,孩子也有了,基本上自己没有为孩子花什么钱,都是丈夫的钱在支撑家庭,而自己的钱都是给了娘家,好像变成了习惯了一样,每个月本来是一千,后来不知道母亲说要弟弟们要学什么东西,每个月加五百,就这样持续了几年,这不小菊自己也想买房子了,不应该一直和公婆挤在一起。

“女儿,你这个月才寄一千块回家啊”“是的,我以后都不寄了”

到了买房的时候,小菊发现自己都没有什么存款,基本上都是婆婆和丈夫出的钱,当时就觉得自己很无奈,又遇上给自己母亲寄钱的日子了,小菊就给了一千块过去,钱过去没几天,母亲电话来说:“女儿,你这个月才寄一千块回家啊”!听到母亲这样的质问,小菊不知道怎么说,就直白的一句说:“是的,我以后都不寄了”。

小菊不知道怎么跟母亲解释,挂了电话后小菊深思了,自己一直这样对家里的要求不知道拒绝,还一次次的妥协,难道是因为自己应该的吗?

“女儿,你这个月才寄一千块回家啊”“是的,我以后都不寄了”

结语:在小菊的思想上,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和自己家人沟通好,面对母亲的要求也不知道说说结婚后的出境,更多的是再某些方面,小菊不懂得和自己的丈夫讨论一下,而是一意孤行,其实她完全可以说过节过年给母亲钱,而不是每个月,毕竟结婚和不结婚是有区别的,结婚前是一个人,结婚后是两个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两个人互相有商有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