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院發佈《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白皮書 大數據讀懂法院為保護原創都做了啥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4月24日,河南省高院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2018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白皮書。去年河南省法院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經驗又面臨哪些新問題?大河網記者通過大數據分析為您解讀。

◆數據

去年全省受理8628件知識產權案件

河南高院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大数据读懂法院为保护原创都做了啥

2018年,全省法院共受理一審知識產權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8628件,同比增長33.4%,結案7677件,同比增長20%,審結率88.9%(見圖1)。

河南高院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大数据读懂法院为保护原创都做了啥

二審知識產權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896件,同比增長238%,結案822件,同比增長254%,審結率91.7%(見圖2)。

河南高院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大数据读懂法院为保护原创都做了啥

在受理的一審案件中,著作權類案件2378件,專利權類案件1302件,商標權類案件3749件,不正當競爭案件889件,其他知識產權糾紛310件(見圖3)。

面對知識產權案件大幅攀升態勢,全省法院秉承“簡案快審、繁案精審”方針,不斷提高知識產權審判質效,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特點

案件數量大幅上升,涉外涉港澳臺案件不斷增多

河南高院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大数据读懂法院为保护原创都做了啥

白皮書認為,由於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知識產權案件較為集中地發生在鄭州、洛陽、新鄉等經濟科技文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如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共受理一審案件5107件,佔全省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總數的59.2%;受理案件最少的中級法院為24件,僅佔全省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0.28%。

同時,具有涉外涉港澳臺因素的知識產權案件不斷增多。2018年,新收涉外涉港澳臺知識產權糾紛案件181件,同比增長403%,涉外知識產權案件的快速上升,與我省外向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有關,也與河南法院堅持平等保護中外市場主體合法民事權益密不可分,表明河南的知識產權審判水平和司法保護環境獲得了國內外業界的認可。

河南高院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大数据读懂法院为保护原创都做了啥

這些特點還包括,涉及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知識產權糾紛不斷出現,服判息訴率高,審理週期短,司法裁判影響力顯著提升等。

◆做法

依法對適用緩刑和部分判處實刑的被告人適用“禁止令”

大河網記者瞭解到,河南省法院通過對一大批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的審理,積極應對新領域、新類型的法律問題,破解法律適用難題,通過對社會關注度高、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的案件裁判,回應社會關切,強化司法裁判的規則治理與引領作用。

譬如,河南金博士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訴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河南省農科院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一案,系玉米雜交本生產中因涉及交本和親本關係問題而訴至法院的全國第一例案件,因種植面積廣(全國第一)、賠償數額高(判決賠償4952萬元)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通過審理,明晰了各方主體在簽訂雜交本生產許可時,要經過親本權利人同意的授權規則,對完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在提高刑事審判威懾作用方面,河南法院也重拳出擊,加大對食品、藥品、涉農、汽配等涉及民生重點領域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對主犯、累犯在量刑時均判處實刑。

加大罰金刑適用力度,按法律規定從重判處罰金刑,真正做到從經濟上剝奪犯罪分子再犯罪能力和條件。堅持執行從業禁止制度,依法對適用緩刑和部分判處實刑的被告人適用“禁止令”,從行為上對其從事市場經營活動予以嚴格限制。審理的景某某等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案,涉案11名被告人,選擇著名品牌,有分工地生產、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各被告人之間形成較為穩定的產銷體系。

河南高院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大数据读懂法院为保护原创都做了啥

◆探索

設立鄭州知識產權法庭,建立完善專家諮詢制度

2018年3月2日,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鄭州知識產權法庭掛牌成立,跨區域審理全省範圍內的有關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涉及馳名商標認定及壟斷糾紛等專業性較強的一審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案件。設立以來,鄭州知識產權法庭採取網上立案、電子送達、微信調解等措施,打破時間、地域對知識產權審判的限制,不斷提高便民化、信息化、集約化水平。

2018年,該庭在僅有員額法官12人、輔助人員26人的情況下,審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5107件,其中專利權等專業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1277件。

另一方面,為解決技術事實查明難題,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籌建全省知識產權審判智庫,聘請專家、學者幫助法院解決技術調查、諮詢、鑑定等專業問題。(線索提供:趙棟樑 喬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