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帶動全球豬價上漲 利好美國、巴西、加拿大生豬業!

從2018年8月確認在中國遼寧爆發第一例非洲豬瘟疫情,到2019年4月19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發佈,海南省萬寧市和儋州市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截至目前,已經波及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僅有港澳臺暫未出現疫情。

疫情的持續性,導致豬肉短缺和豬肉價格上漲,同時也帶動豬肉概念股最近一段時間的持續走強。

4月22日,截至收盤,在滬深兩市震盪下挫之際,豬肉板塊整體漲幅超過5%。其中,大北農(002385)、唐人神(002567)、傲農生物(603363)、新五豐(600975)漲停,正邦科技(002157)上漲9.74%,廣弘控股(000529)上漲6.82%,天邦股份(002124)上漲6.18%。

一般情況下,出現疫情之後,如果本地區連續6周無新疫情,經過相主管部門評估後解除疫情。目前,2018年出現疫情的省份基本解除了疫情,23個省份已全部解除封鎖。

當前,中國生豬存欄仍呈現下降趨勢。預計今年5-7月份,生豬存欄將達到下降的最大值,全年生豬產量下降20%附近。根據綜合評估,業內預計,2019年2季度全國生豬均價有望階段性突破20元/公斤,全年有望階段性達到25元/公斤,2019全年,生豬均價有望達到16-18元/公斤。

非洲豬瘟疫情對行業的影響,將大大超過2006年及2010年的疫情,這次將大幅延長本輪豬價的上漲週期及幅度。

值得關注的是,疫情對整個行業造成的深遠影響,也不容低估。

疫情給產業帶來深刻影響

疫情對行業造成的影響,首當其衝的是產能出現缺口。

在疫情爆發的前期,大量母豬提前淘汰。2018年12月至今年1月,市場恐慌性拋售,部分地區豬價甚至跌至7元/斤,刷新2003年以來的新低。全國生豬均價跌破了10元/斤,為2010年以來新低。

由此導致整個行業虧損嚴重,大量中小養殖戶徹底退出。國內上市的生豬養殖企業,普遍在今年一季度出現大幅虧損,整個行業迎來新的整合期。

從歷史來看,在2010-2011年上漲週期,生豬存欄下降幅度不超過10%,豬價最高飆至21元/公斤。對於本輪週期,業內保守評估,2019年豬肉產量下降15%,激進甚至超過20%。巨幅的豬肉減產,導致豬價上漲空間很大。短期內豬肉偏弱,主要是由於凍肉庫存的衝擊,及豬肉消費尚未進入旺季。

受豬肉、雞肉價格上漲,及今年南方夏季水果減產導致價格上漲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推升了今年的食品物價水平。

豬價大幅上漲也將改善生豬養殖行業的利潤。由於非洲豬瘟疫情的不確定性,再加上防控難度大,豬價大週期上漲並非所有的養殖企業或養殖戶都受益,對於資金充裕、管理到位的企業來說,養殖利潤將在第二季度後逐步兌現。不過,大企業生豬存欄受非洲豬瘟的影響,目前來看,比較大,後期是否能兌現前期的業績預期,還有待觀察。而對於資金鍊緊張的養殖集團,可能在本輪行業整合中掉隊。

另外,本輪疫情導致生豬產能出現新的佈局,前期生豬產能較少的飼料集團,可能會加快產能佈局,分享本輪豬價牛市帶來的紅利。

通過此次疫情,也暴露了國內仍缺乏生豬屠宰、加工、冷鏈運輸等基礎條件,過度的生豬產銷區分離養殖模式暫不適合我國生豬產業。這對我國生豬產業新佈局及產業下游的屠宰、加工、倉儲、冷鏈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非瘟帶動全球豬價上漲 利好美國、巴西、加拿大生豬業!

冠通期貨生豬分析師姚桂玲分析稱,非洲豬瘟對整個行業帶來的影響,有四個方面。最明顯的影響是價格,這次疫情導致行業的產能大幅減少,不僅影響到商品代,還對種代影響巨大,預計未來至少一兩年內的豬價水平都比較高。

再往大的養殖佈局來看,以前南豬北養基調將逐漸淡化。目前,不管南方還是北方,都是疫病高風險區,為確保供應,必須通過各項措施恢復生產,確保需求。

第三是飼料配方,將不能再倡導低蛋白日糧。研究表明,低蛋白會增加豬的發病率,這使得飼料添加劑需求將向好。

第四是生產方式,由於目前尚未研發出來有效疫苗,之前那種發生疫病即清理的方式,可能會向帶毒生產的方式轉變。

姚桂玲還提到,非洲豬瘟影響的不僅是眼前的存欄,目前來看,種代生產也受到不利影響,從而影響到未來兩三年的供應,行業要高度重視和嚴肅對待。從非洲豬瘟的影響來看,我國後期對國外種豬的需求量增大,有比較大的可能性。

不只是中國的豬價出現上漲

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生豬生產及消費國,其生豬生產和進口情況對全球豬肉價格的影響非常明顯。

按照農業農業部能繁母豬2018年年均10%的降幅推算,2019年豬肉缺口至少在550萬噸以上,2020年豬肉供給缺口將更大,國民豬糧保障會受到威脅。生豬價格大幅上漲,必定會從國外進口豬肉,但世界可供出口中國的豬肉量偏少,2018年,全球豬肉出口總量790.6萬噸,佔全球總產量比重很小。

按照美國農業部數據來看,美國、加拿大和巴西2019年預估增加近70萬噸豬肉產量,即使全部出口至中國,仍難以彌補國內豬肉缺口。

另外,一般情況下,中國豬價進入上漲週期,均會較大程度上影響全球豬肉價格的上漲。2006年至今的三個豬週期,其上漲週期中,中國進口豬肉的數量均會出現大幅上漲,並帶動全球豬價上漲。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稱,本輪國際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18年8月初到12月初。由於前期受貿易關係的影響,CME豬肉期貨價格持續下跌至48.85美分/磅,為2017年最低點。隨著中國爆發非洲豬瘟疫情,CME豬肉期貨持續上漲,12月初,上漲至73美分/磅附近。中國非洲豬瘟持續發酵,前期大量被動壓欄生豬集中在12-1月恐慌出欄,中國豬價暴跌,局部地區活豬價格跌至7元/公斤,低於國際價格。受中國豬價大跌的影響,從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中旬,CME豬肉期貨弱勢整理。2月中旬,回落至63美分/磅附近。

第二階段是春節後,中國豬肉深加工企業擔心後期豬價暴漲及國內流通豬肉難於保證無非攜帶非洲豬瘟擔憂,大量在國際市場採購豬肉,甚至出現買斷國際豬肉的情況。CME豬肉期貨爆發性上漲,兩個星期左右,上漲了超過50%。

對比來看,在中國爆發非洲豬瘟疫情的那段時期,2018年8月8日,美國瘦豬肉期貨指數僅為48.85美分/磅,2019年4月17日,指數最高飆升至96.48美分/磅,累計漲幅為97.5%。

按照當前匯率折算,當前美盤瘦肉豬期貨主力合約價格,摺合14.0-14.3元/公斤,與國內當前白條批發價20-20.5元/公斤,價差幅度顯著縮小。如果考慮運費、關稅及增值稅,進口凍肉豬成本大體與當前國內白條肉價格持平,甚至出現小幅虧損。

考慮到受疫情影響,國內豬價在後期大幅上漲的確定性很強,今後中國豬肉供應缺口將進一步擴大。林國發稱,在中國豬週期的帶動下,預計2019-2020年美國豬價將持續上漲,有望逼近2014年的高點133.9美分/磅,後期CME豬肉價格有望上漲至150-160美分/磅(摺合人民幣22-24元/公斤)。

姚桂玲表示,中國豬價的大幅上漲,以及豬肉進口量的大幅增加,對美國、巴西和加拿大的生豬養殖是一個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