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三换董事长,将对蒙牛乳业(02319.HK)产生什么影响?

在没有北水南下的情况下,5月2日的港股市场却现不一样的活力。而在昨日涨幅板块中,乳制品可谓是名列前茅,其中蒙牛(02319.HK)直接大涨创新高,似乎也与来了一位新董事长有关。

5个月三换董事长,将对蒙牛乳业(02319.HK)产生什么影响?

蒙牛三换董事长

谁能想到,2019年还尚未过半,蒙牛乳业的董事长就已经换了三轮。

1月7日,蒙牛公告表示,马建平先生因工作调动,已辞任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等职位,由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先生接任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任期从2019年1月7日起为期三年。

事实上,这并非于旭波首次在蒙牛履职,他曾担任蒙牛董事会副主席、非执行董事至2016年9月。于旭波与蒙牛的渊源也颇深,除了曾出任蒙牛董事会副主席职务之外,他还担任现代牧业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至2017年3月。

现年52岁的于旭波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后获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人员管理硕士学位(EMBA)。于旭波于1988年加入中粮集团,并从2007年4月起任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还曾先后出任中粮集团多个职位,包括中粮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粮集团副总裁等。从于旭波的任职履历来看,他先后与中粮集团三任董事长搭班子,可谓中粮集团的“三朝元老”。

不过,三年任期仅过去4个月,董事会主席又换了一个人。

4月29日,蒙牛乳业发布公告表示,上任仅3个多月的于旭波因工作调动,已辞任蒙牛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蒙牛提名委员会主席及公司战略及发展委员会主席,自2019年4月29日生效。

5个月三换董事长,将对蒙牛乳业(02319.HK)产生什么影响?

两位董事长均为工作调动而辞任,这似乎与中粮集团内部混改有关。不过,蒙牛的董事长更迭似乎并不改长期战略方向,千亿目标持续在行。董事长更迭因工作调动原因而非控股方中粮集团因战略方向改变而更迭负责人,因此对于蒙牛乳业似乎影响并不大。

而此次接任的董事长,又是何许人也?

华润系陈朗接任

于旭波卸任之后,蒙牛公告,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由陈朗接任。

据了解,陈朗现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及中粮我买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食品有限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以及中国食品有限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及中粮可口可乐饮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兼董事长、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副董事长及战略委员会委员等。

此前,陈朗曾担任中国华润有限公司(前称中国华润总公司)的董事、华润万家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华润五丰有限公司及华润怡宝饮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及华润励致有限公司(现称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的副主席兼行政总裁。

在许多熟悉蒙牛的业内人士看来,董事长的更换对于蒙牛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第一大股东中粮集团于蒙牛而言,更多的扮演财务管理者的角色。具体经营则交给了总裁卢敏放。不过,亦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此次陈朗任董事长,将配合卢敏放团队的改革,强强联手。

花旗日前发表报告指出,蒙牛在4月29日公布由陈朗接任于旭波成为公司主席,相信本次主席变更是由于蒙牛大股东中粮集团的高级管理层工作调动。

该行表示,陈朗在华润集团任职期间长期参与消费者相关业务,了解中国消费市场并有前瞻性看法。预期蒙牛首席执行官卢敏放将在董事会和战略股东(包括中粮集团和达能)的支持下,继续执行高端化战略。

卢氏改革成果

中粮和蒙牛的渊源,还得从2009年说起。

2009年7月6日,中粮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20%的股权,中粮成为蒙牛的第一大股东。而在2011年,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长一职,也正是在2011年,伊利开始反超蒙牛,并继续维持着高增速,稳坐中国乳制品行业“头号交椅”。

随即,为了对伊利奋起直追,以卢敏放为核心的新管理团队开始对蒙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卢敏放上任后,对蒙牛进行了系统性改革,让上下员工找到“狼性精神”,因此,这也被外界称之为“卢式改革”。

而今年,卢敏放管理团队交出了第三份年度成绩单。

蒙牛2018年财报显示,去年全年收入近700亿元,同比增长14.7%;净利润30.43亿元,实现48.6%的高增长。收入增速从2016年的9.7%到2017年的11.9%,再到2018年的14.7%,净利润从2016年的亏损到2018年盈利超30亿元。

全年分产品来看,液态奶收入593.9亿元,同比增12%,其中UHT奶增长15.6%至296.9亿元,市占率提升0.2%至28%,重点产品特仑苏去年5月上市新包装有机纯牛奶增速特别快,带动特仑苏实现双位数快增长;乳饮料增长1.2%至99.98亿元;酸奶增长12.9%至197亿元,常温酸奶规模过百亿,而且纯甄PET瓶装新品小蛮腰上市后供不应求。冰淇淋收入27.2亿元,同比增8.4%。奶粉业务收入60.2亿元,同比增48.9%,是去年增长最快领域,对整体盈利提升贡献较大。

美式豆奶等其他业务合计收入8.5亿元,同比增44.8%。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5.6%,表现优良。

5个月三换董事长,将对蒙牛乳业(02319.HK)产生什么影响?

近年来,国内市场中,蒙牛方面新管理团队采取新战略,追求有质量增长,希望通过产品结构升级等持续提升毛利率,规划部分增量毛利润作为费用再投入。相较于伊利,蒙牛促销力度更大,主要因为公司需通过更低价格的品类进入下线城市/空白网点。

而在这个过程中,蒙牛已然化身成为并购狂魔。2010年11月,蒙牛出手并购君乐宝乳业,以4.692亿的价格收购君乐宝51%股权。2013年6月,蒙牛以124.6亿港元的代价并购广东乳企雅士利,轰动国内奶粉业。2016年,蒙牛旗下公司雅士利以12.3亿港元并购连年亏损的多美滋中国。2017年,蒙牛增持主要奶源供应商现代牧业,截至目前仍持有现代牧业60%以上的股份。2018年12月,蒙牛再度出手中国圣牧,以3.034亿的成本收购其51%股份。

而近年来,蒙牛并购而来的企业,也在逐渐的整合复苏。一直以来,蒙牛的奶粉业务一直都是蒙牛的短板,雅士利和多美滋的常年亏损一直拖累蒙牛的业绩。而今年以来,蒙牛奶粉业务实现营收60.17亿元,同比增幅近50%。

根据公司业绩说明会指引,公司19年希望实现低双位数增长,OM提升0.5%,公司将力争收入业绩双达标,业绩弹性通过销售费用率降低、毛利率提升等方式实现。投资业务中,现代牧业受益奶价景气度和精益管理,有望继续减亏,VAT减税等效应若落地亦将对业绩有贡献。

14年之后乳制品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但格局仍未确定,内资奶粉历经三聚氰胺后十年蛰伏期,当下再奋力反扑。18年飞鹤、君乐宝、伊利、蒙牛等均有快速增长。国内品牌企业向上高端化PK外资,向下高性价比抢份额享受注册制红利,在新增人口不乐观的情况下,通过竞争开拓空间,但也面临较大的市场投入费用。

而从常温液奶及其他快消品的发展历程来看,产业集中过程往往伴随着头部企业的利润率提升,未来几年,低温、奶粉有望复制常温过去十年成长历程,保持第一梯队的公司有望在竞争突围中提升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