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印公路上的锁钥:二十四道拐

中缅印公路上的锁钥:二十四道拐

二十四道拐名气很大,拍照片很好看。

二十四道拐是一个地名,也是一段二十四道弯的公路,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它是抗战公路的一个节点,也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

二十道拐所在的地方古称“鸦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

中缅印公路上的锁钥:二十四道拐

明清时代,此处是蜿蜒的古驿道,民国24年(1935年),在茶马古道的基础上,贵州当局拓宽了原有的曲折小道,成为黔滇公路的必经节点和咽喉要道。 二战时期,美国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要经“二十四道拐”的滇黔线才能送到前线和重庆。二十四道拐成了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日寇曾多次派飞机对二十四道拐公路进行轰炸,欲截断黔滇咽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陆军准将约瑟夫·史迪威受任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为了保障公路畅通,他派出一个营的工程部队,对这个咽喉要道进行了水泥挡墙加固,保证了运输畅通。美国工兵一直驻守到日军无条件投降后才逐渐撤离。

中缅印公路上的锁钥:二十四道拐

目前在二十四道拐的旁边新修了一条国道,已经废弃不用,成为了一道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