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是當下最有助於讓我們瞭解空相的道具

“ 孔子問於老聃曰:“今日晏閒,敢問至道。”老聃曰:“汝齊戒,疏瀹(yuè)而心,澡雪而精神,掊擊而知!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而萬物以形相生,故九竅者胎生,八竅者卵生。其來無跡,其往無崖,無門無房,四達之皇皇也。邀於此者,四肢彊。思慮恂達,耳目聰明,其用心不勞,其應物無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廣,日月不得不行,萬物不得不昌,此其道與!””

梁冬 | 比特幣是當下最有助於讓我們瞭解空相的道具

今天這篇是“梁注莊子”倒數第五篇文章。唉呀,心生感慨,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是好像我們已經成為了很熟悉的朋友。

當小梁閉上眼睛,開始和大家一起學習《莊子》時,彷彿又活在了無數的人群當中,也活在了單獨的那一個你的旁邊。感謝所有的朋友。

提前說再見的話,是不是有一點點不合情境?可是我看到了,觀察到了自己的一點點的粘連。原來任何一件事情,你真正付出了,才會有執著。

所以父母總是對孩子有更多的牽絆,因為在過去的很多時間裡,在培養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父母付出的稍微多一些。你付出的越多,你粘連的度就越強。

好了,說回來,希望到明年3月21日時,我們仍然能夠交流。

如果願意的話,你仍然可以來“自在睡覺”這個微信公眾號看一看,或許我們能夠提前預約明年的“睡睡平安”。

梁冬 | 比特幣是當下最有助於讓我們瞭解空相的道具

01

通過物理層面的功課,調整好自己的頻道

孔子問於老聃曰:“今日晏間(間,通“閒”),敢問至道。”晏,廣東話讀an,保留一些方言土語,有助於我們理解古人。

因為方言就像某一個亞文化,一種文物一樣,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保留了一些上古時期的語言密碼。

這句話意思是孔子問老聃:“難得今日你我有一段舒朗的心情,我能不能向您請教什麼是至道呢?”

老聃曰:“汝齊戒”(齊,通“齋”)。”——老聃說:“你要齋戒,身心做減法,把汙濁的東西排掉。”

老聃又說“疏瀹而心”——要疏通你的心靈。我們常常聽說有種人被豬油蒙心,一個人的心被堵住了,就不開心;心被疏開了,才能開心。

“澡雪而精神”——把你的精神在雪裡面洗洗澡,“掊擊而知”——打破你所知道的一切。

看見沒有,老子在提到“道”這件事情時,他認為首先該做的事情就是調整你的身心狀態。

“道”不是語言上的傳遞,就算我想告訴你一些,你也得自己把頻道調好——調好你的頻道,需要在物理層面上做一些功課。

小梁也有類似的感受,每次錄“梁注莊子”之前,如果還有時間,我都會稍微地靜一靜,深長勻緩地呼吸一下。

就有如我跟人學打拳,雖然我是一位很糟糕的學生,但每次打拳之前,師父還是會讓我吸氣、呼氣,調整呼吸,三五個呼吸來回以後,找到自己的頻率。

寫字之前也是這樣,沉密神采,如臨至尊。

你會發現,無論是打拳、說話、寫字,乃至於吃一頓超級火鍋,你都必須讓自己的身心乾淨。

有天晚上錄節目之前,大智哥非常貼心地點了最好吃的白切雞外賣,打包上來的時候,錫箔紙包著的白切雞熱騰騰的,還滴著油。你知道當時我最痛苦的事情是什麼嗎?就是已經吃過晚飯了。

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原來面對一隻雞,也是需要齋戒的。

你把自己的肚子放空,把自己的精神清洗乾淨,把自己的心打開,懷揣著一顆開放的心,這就叫“疏瀹而心”。

不要帶著你以往吃某隻雞的期待,這就叫“掊擊而知”——打破以前你對雞的成見。

剛才我用吃雞來講述一種調頻的狀態,連吃雞都是這樣,聞道就更是如此了。

我很喜歡一位叫梁文道的朋友,我覺得他揹著一個“文道”的名字,天天行走江湖,那要如何齋戒,如何開心,才能夠對得起這個名字啊。

梁冬 | 比特幣是當下最有助於讓我們瞭解空相的道具


02

世界是如何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的

老聃繼續說:“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窅然指深遠莫測的樣子。

老聃的意思是雖然“道”很難用語言表述,但是您今天問了,而且時空都對,並且以孔夫子您今天的修為,我是可以和你說一說的。

這段話大致也是老聃的心理描述——就算我很努力地想告訴你一些什麼,但我也只能夠大略地講講。

讀到這一段,我覺得《莊子》基本上已經學完了。言語道斷,當我們一開始試圖說點兒什麼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遠離了我們想說的東西。

許多人會說:“既然如此,為何還說?既然不可說,為何還要說?”所以只能大概地說,只能不得不說,只能說完便錯……

“夫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而萬物以形相生。”——剛開始的時候,一切事物都來自於一種迷迷濛濛、不知不覺、幽暗的狀態,甚至你都不知道它在哪裡,你也不知道它有什麼用。

當你意識到它已經成形的時候,必須意識到它來自於無形;當你為此感到精神亢奮的時候,要知道它來自於那個最開始的規則。

試舉一個最近大家常常提及的例子——比特幣。

比特幣源於哪裡?它源於最開始的某個人,或許後來這個叫中本聰的人已經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的代表。

但就算中本聰是一群人,比特幣也一定始於某個人的一個想法,而那個想法最開始的時候很可能是非常模糊的,甚至是不確定的。

在今天一個比特幣價值兩萬美元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大概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前,有一個人獨自坐在夕陽下,閃過一個念頭——我有沒有辦法做一個基於賬本和賬本之間的咬合、電子賬本之間的咬合的東西?有沒有辦法讓別人在相互作用當中,產生一種價值?

比特幣最開始肯定始於一行代碼,但這行代碼在寫下去的時候,一定是基於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又是基於一個模糊的想法,而這個想法的開始,是一個你都不確定是在清醒還是不清醒的狀態下,蹦出來的閃念……

我相信,最初的設計者在設計比特幣時,一定沒有認真想清楚它會怎樣,也沒有想過它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就這樣,從一個非常模糊的,甚至自己都不清楚,都不明確的一個想法的閃念開始,在冥冥之中,生出了昭昭;在無形之中,長出了今天的有倫。

然後有了一群懂電腦、懂IT的人,在網上找到了一些開源的程序。最開始的時候,他們用自己的電腦就能夠找到或者“挖出”一些比特幣,而大家都不知道此時比特幣有什麼用,以至於許多人挖出了幾百個以後,覺得不好玩兒,就把電腦關了。

後來因為推出了新的電腦,他們就換了一臺電腦,以前那臺電腦又不被小心格式化了,於是就被賣掉——這種故事一定在很多人的靈魂深處記憶著,成為他們這輩子最大的痛。

然後,慢慢地,這套算法就像規則,包含了彼此之間的咬合,彼此之間分佈式的賬本處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人們開始關注這些本來沒有精神的東西。

隨著越來越多應用場景的出現;隨著比特幣被顯示成某種價格;隨著第一個披薩換了這麼多比特幣(當初一個披薩能換一萬個比特幣)……然後很多人在交易的過程當中看見它的價格在屏幕上翻飛——從一千七百美元到一千八百美元,只用了三分鐘。

於是,人們就有了一些意念、情緒、意志,乃至於很多人共同的意念、共同的情緒、共同的念頭,生成了共同的精神。

於是你感覺到,世界上真的有一種東西叫比特幣。儘管它很有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個泡沫,但是在這個泡沫破滅之前,在我講到這段話的時候,它仍然能讓無數人在深夜裡情緒激昂,讓無數人看著屏幕上的一條線上竄下跳。

無數的人都在幻想自己如果當時買了的話會怎麼樣,還有許多人捶胸頓足:我當時以人民幣一塊錢買了比特幣之後,怎麼在人民幣一百塊錢的時候就把它賣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仔細想想,你有多大的可能性,能做到回報率一百倍的投資呢?

現在看來,已經成形了的比特幣價格,就像幽靈一樣,穿梭於比特世界裡。

它幻化出來的形象,顯示在電子屏幕上是一串紅色或者綠色的數字;是一條上竄下跳的線;是許許多多的人在網絡空間裡帶有悔恨的留言;是無數一線到九線城市街頭燒烤店裡,乃至於硅谷的IT精英之間,都興奮地談論的話題……我們在它的背後已然看到了形狀。

我們只要認真想想,這個本來就沒有,不管多久都註定會破滅的東西,它是什麼樣子(這個樣子在你的心裡,我的心裡,大家的心裡)。你就能瞭解世界是如何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的。

有些公司在說All in AI,有些公司在說AI in All。其實所有這些都集中在一個點上,又從這個點分佈到世界各處,如環相生。

本篇,小梁和大家在《知北遊》這一小段裡面講了兩個話題:第一,如果你要了解“道”,必須要開心地調頻;第二,如果你要感受“道”,你可以從一個現在很熟悉的現象,比如比特幣,來感受它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幻滅過程。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我突然感覺到好像在“梁注莊子”快結束的時候,才慢慢地讀懂了《莊子》,這就是學習的樂趣。你也是這樣嗎?

梁冬 | 比特幣是當下最有助於讓我們瞭解空相的道具



在學習《莊子》的過程中,

哪一篇或者哪一刻

讓你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