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不曾留意的小細節:抗生素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去年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了朋友圈,在感慨生命無常的同時,也讓我們對流感有了新的認識——原來感冒也是可以危及生命的。每逢冬春季,各種合理用藥、安全用藥的指南也都顯得彌足珍貴。特別是看到很多病號,甚至是某些庸醫依然在使用抗生素“治療”流感,作為一個常年與致病菌共同“生活”的科研工作者,筆者就相當著急。那麼今天我們不妨來一起聊聊抗生素,尤其是那些你不曾留意的小細節。

抗生素究竟是什麼?

抗生素(antibiotic),應該是我們中國人最為熟悉的藥物了,像是我們平常說的“XX黴素”,基本上都是抗生素。從專業角度來解釋,抗生素就是“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所產生的具有抑制其它類微生物生長、生存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以及用化學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類似化合物(維基百科)”。

從廣義的範疇來說,抗生素包括很多,像是殺細菌,殺真菌,甚至其他一些病原微生物,但從我們熟悉的狹義的角度來看,抗生素很多時候是跟殺細菌藥物劃等號的,也就是說,在我們普通老百姓理解的前提下,抗生素是殺菌的,這裡需要特別強調,抗生素殺細菌。因為我們接下來就要看到,我們對抗生素的誤解和誤用了。

消炎藥≠抗生素

回到我們剛才文章開頭說的流感,流感究竟是什麼原因發生的呢,包括我們以前聽說的“禽流感”、“甲流”等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導致,隨後因為機體抵抗力減弱,細菌會趁虛而入,引發很多併發症。那這個症狀究竟是病毒還是細菌引發的,或者二者同時作惡,這就需要進一步進行檢測了。

但是對於感冒來說,最本質的仍然是病毒感染——病毒和細菌是完全的兩回事,是兩個物種,構造大小都完全不同。雖然我們經常說殺菌消毒,但這是一個並列短語,是把兩件事合在一起說,而不是一件事強調兩次。因此,殺菌就要用殺菌的藥物,消毒就要用消毒的藥物,倘若用錯了,就完全不對症,自然也就談不上治癒了。

如果我們的感冒只是病毒感染,你卻大量使用了抗生素,首先,藥不對症,對感冒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其次,會把體內正常的有益菌群大量消滅,對身體就是一種傷害;然後,還會將身體變成一個篩選培養基,在體內自我培養耐藥的超級細菌。於是,最終,抗生素這一殺菌利器,讓我們手把手變成了一個柴火棍。所以,如果只是無法治病,其實還是一個最無關緊要的問題,最糟糕的其實是,濫用抗生素,會導致超級細菌的產生。

正確給藥方式很重要

一旦確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何給藥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選擇——重要到關乎“生死”。在我們國家,尤其是小診所,有一種特別的偏見,那就是能輸液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口服。似乎只有輸液才是最顯著見效的方案,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在輸液一兩天,甚至是當天,藥效就立竿見影,如此也彰顯醫生的“妙手回春”。我們的病患似乎也一直樂此不疲,甘願配合醫生實現這一“藥到病除”。

但不知你是否留意過,在新聞報道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某某小診所因為給病人輸液導致病人猝死,但似乎很少聽說過口服抗生素髮生死亡的事情,這就說明,輸液確實強效,但同樣,副作用也十分強大。

所謂的輸液,老百姓也叫做打點滴,就是通過靜脈直接注射藥物,避開了口服藥物經過腸胃吸收,或者臀部注射通過肌肉逐步流到血液中,這一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著療效快、療程短的優勢。但也正是這種好處,使藥物完美躲過了身體免疫系統的“檢驗辨別”,直接經由血液到達心臟。倘若有副作用,就會立馬爆發,而且結果往往也是十分兇險。

另外,在注射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很多小微粒進入血液,這些小微粒不僅包括藥物本身所含的小顆粒,也包括操作過程中醫療用品、操作人員、注射環境中所攜帶的微小顆粒。這些雜質都有可能引發機體的不良反應。因此,作為我國的“特色”醫療方案,需要醫患雙方都慎重對待。至少筆者在國外這些年,雖然也有頭疼腦熱,但還沒碰到一次醫生要求打點滴的病情。

謹遵醫囑服用抗生素

最後,就是要叮囑你自己了,一旦你開始口服抗生素了,必須要按照藥物說明夠量夠療程,謹遵醫囑,絕不能想當然的自己中途停藥。很多時候,在我們用藥兩三天後,就感覺似乎已經藥到病除了,身體似乎已經完全康復了,就本著減少副作用的願望,自己做主停了藥物。但事實是,正是這種做法,大大加劇了副作用。

在藥物初始作用階段,首先殺滅了對藥物敏感的細菌,而那些耐藥菌正在負隅頑抗,想盡一切辦法苦苦支撐,可能就在“崩潰”的邊緣了,你突然停藥了,對它們來說,無異於突然迴歸自由,於是就開始大量繁殖,猛攻倒算,要知道,現在反攻的這批細菌已經不是原來的那批細菌而都是耐藥菌,於是你想要再次使用開始的抗生素,幾乎已經完全不起作用了,這就不得不使用更高級更強效的抗生素,但是又有多少抗生素可供你揮霍呢。如此一來,害苦的可不是你自己,而是整個公共衛生領域都將造成難以預計的後果。

不濫用抗生素,從我做起

說了這麼多,似乎都是老生常談,但真的還是有很多人不以為意,或者並未完全瞭解。但是希望大家要牢記,沒有細菌感染的病症,一定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想當然地將抗生素與消炎藥對等,是一個對自己不負責任的錯誤。

那麼,如果感冒了該怎麼辦呢?說實話,也沒什麼好辦法,雖然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藥物,比如最近因為流感而讓大家耳熟能詳的奧司他韋,就是一種有效的消滅流感病毒的藥物。但大多時候,還是主要指望自己身體的免疫系統。比如我家小朋友前些天感冒,大夫診斷化驗後,認為是病毒感染,就沒有開任何藥物,讓回家自己休息靜養。所以說,加強身體鍛鍊,是真的很有必要的。

細菌感染的主要病症為:咽炎,百日咳,尿路感染等,這些需要用抗生素;細菌或是病毒感染的病症為:鼻竇感染,中耳炎,支氣管炎等,是否要用抗生素需要進一步檢查;病毒感染主要包括:一般的感冒,咽喉痛,流感,請不要用抗生素~~

最後,筆者由衷希望各位讀者將這篇文章更多地分享給你的身邊人,合理用抗生素,從自己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