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士無雙的韓信遇上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兩人帶兵交戰,最終誰會戰敗?

藍衫龍王


韓信會勝,諸葛亮會敗!

<strong>

其實這個還真不好比較,因為韓信與諸葛亮雖然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也都是歷朝歷代武廟供奉靠前的人物。但是由於他們本就不是一個朝代的,沒有過交手經歷,也沒有第三方人物為參考對象,所以如果如果要來比較他們誰更厲害,只有史書所記載中兩位的生平,來“以偏概全”的做個對比,這樣未免有些片面和主觀。


我只能儘量客觀的闡述我的觀點!

首先韓信,他本是是一個小老百姓,當時生逢亂世,很多人吃不飽飯,韓信也是其中一個。

因為在這個小地方沒有人看重韓信的才華,所以他還曾淪落到街頭討飯。

他曾到南昌亭長家蹭口飯吃,但是寄人籬下的樣子受到亭長夫人的唾棄,把吃食都放在室內讓韓信知難而退,韓信當然也懂她的意思,也不強求自行離開。最後還是受到善良的老婦人接濟,供他十幾日的吃食,讓韓信十分感激,揚言等自己發達後定要回來報恩。

後來他投靠項羽,想做出一番事業,不過項羽剛愎自用,不會識人,所以也被項羽忽視掉。於是,迫不得已的他去了漢王劉邦那裡,同樣一開始劉邦對他也很輕視,只是讓他當個小糧官兒!

不過幸得蕭何力薦,劉邦用人不疑,韓信高臺拜將,終成一代佳話。

而韓信也沒有辜負劉邦的信任,為劉邦統領四方立下了汗血功勞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垓下,名聞海內,威震天下,戰功赫赫,成為了打敗“項羽”的男人,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當然,作為一位軍事家,要的是理論與實踐並舉,而《韓信》兵法三篇絕對稱得上是兵家鉅著。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飛黃騰達之後,他不忘舊恩,給那位老婦人錢財報一飯之恩。只可惜,功高蓋主,沒能得以善終。

至於諸葛,他的生平沒有韓信這麼坎坷,出道即巔峰,聲名在外,人稱臥龍,蜀漢陣營中第一大謀士,草船借箭、借東風、借荊州無一歸還,人稱“三國借貸殺手”!

而且更可貴的是,但諸葛亮沒有讓自己的主公懷疑自己,君臣之間,相處融洽,想必這和蜀國的“基佬”傳統有關。正所謂“曹魏好人妻,東吳愛蘿莉,蜀漢全是基”。當然,這是依據《三國演義》。在正史之中,諸葛亮沒那麼神,不過也算是一位非常稱職的謀士了。特別是在劉備死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實乃忠臣之典範,值得歷史稱讚。


伴著紅燭寫下《出師表》最後一句:“深追先帝遺照,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我看到了一世名臣的孤獨與擔當!

至於他和韓信的軍事能力的話,個人認為還是韓信比較厲害,因為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是韓信佔優。諸葛亮雖然有隆中對,但是並沒有讓歷史跟著他的想法發展。而韓信則不一樣,同樣是偏居巴蜀,他硬是能夠幫助劉邦出川而取天下,諸葛亮則次次功敗垂成。雖然兩者所面對的歷史背景不同,但取天下這件事兒,沒有誰更容易這一說,都是打的逆風局。

所以我還是站韓信!


白話歷史君


蕭何評價韓信:國士無雙。什麼是國士無雙?是指一個國家獨一無二的人才。

司馬懿評價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 什麼是天下奇才?是指普天之下具有獨特才能的人。

那麼當韓信遇到諸葛亮,當國士遇到奇才,會怎麼樣呢?

一、論綜合能力

這個不用比,諸葛亮完勝韓信,諸葛亮在內政、治國、軍事等諸多方面均有建樹,其治理蜀中,官員百姓遵紀守法,政務井井有條,政局穩定,五出祁山北伐而官民不怨恨,成績有目共睹,而韓信除了軍事方面的能力尤其突出外,其它方面能力非常一般,甚至幼稚。

通俗的說法就是韓信是特長生,偏科,諸葛亮是優等生,全面發展。



二、論軍事理論

韓信熟悉兵法,用兵多多益善,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非常經典的戰役,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一戰、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其在軍事方面的建樹,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著名的將領,在軍事理論方面,韓信曾與張良一起整理過自春秋戰國以來歷代的兵書,曾寫作兵法三篇,可惜已失傳。

諸葛亮精通兵法,再加上自己豐富的作戰經驗,南征南中,五出祁山北伐,一生編著過多種兵書,但大多已經失傳,較為有名的有兩部,一是《便宜十六策》,這部軍事著作流傳了下來,另外還有一部《八陣圖》,相傳是諸葛亮推演兵法而創立的一種陣法,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有說,但內容失傳。但直到唐代,唐太宗與李靖多次提到諸葛亮的《八陣圖》,仍然十分推崇。



另外諸葛亮還改良了連弩,發明了木流牛馬等軍事技術。

在軍事理論方面,諸葛亮強於韓信。

三、論軍事戰功

眾所周知,韓信一生戰功,天下無二,沒有人能比得上韓信的戰功,滅魏、徇趙、脅燕、定齊,獨自平定整個黃河以北的地區,為劉邦打下天下,立下獨一無二的功勞。

諸葛亮一生,從劉備去世後,開始獨掌軍政大權,平定南中叛亂立首功,五次出祁山北伐,有勝有敗,第一次勞而無功,第二次無功而返,第三次奪取武都、陰平兩郡,第四次大敗司馬懿,斬首3000級,繳獲玄鎧5000領,角弩3100張,斬殺名將張郃,第五次病死。

諸葛亮軍事功績確實不如韓信,論功績,韓信完勝諸葛亮。



但諸葛亮所在的時代與韓信不同,諸葛亮面對的是一個統一、強大的魏國,而韓信面對的是項羽分封的尤如一盤散沙的諸侯。

諸葛亮的對手是曹真、司馬懿、張郃等當世名將,而韓信的對手是魏咎、陳餘、龍且這樣二流或三流及不入流的將領,諸葛亮的對手要比韓信的對手強的多。

諸葛亮所在的蜀漢,國力弱小,而諸葛亮的敵人魏國的實力數倍於蜀漢,諸葛亮是以弱抗強,以一州之力獨抗九州之力,以割據對抗中央;而韓信所在的漢軍,實力與對手項羽相比,旗鼓相當,就連最後一戰韓信擊敗項羽,也是靠人多欺負人少,才擊敗項羽的。



諸葛亮北伐都是自已帶兵在正面戰場對抗魏軍,而韓信在楚漢戰爭中,是劉邦在正面戰場對抗項羽,劉邦在正面戰場遇到的壓力比韓信大的多,韓信是在側面戰場對戰那些實力並不強大的對手,從這個方面來說,諸葛亮的困難也比韓信大。

如果韓信遇到諸葛亮,兩人各自帶兵交戰的話,暫且認為雙方各自實力相當,那麼個人的看法是諸葛亮不輸韓信,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平手,或者兩敗俱傷,誰無法擊敗誰。

如果一定要分出個勝負,我覺得是諸葛孔明勝。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首先要明白一句話: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技巧都等於零


注:本文有關諸葛亮部分基於正史《三國志》勿以演義小說來爭辯

有關諸葛亮的人物事件,一直是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列如隆中對,火燒赤壁,北定中原。

諸葛亮祖上為漢光祿大夫,其父為泰山郡守,叔父曾為袁術部的豫章太守。所以諸葛亮並不是“布衣出身”,相反而是官宦世家。無奈家道中落。但也沒有讓諸葛亮露宿街頭,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時結交荊地名士,探討古今賢典,分析天下大勢。後效命於劉備旗下,一身只為匡扶漢室,欲挽天下趨勢之狂瀾,力圖穩立大廈之將頃。說服孫權,一眼看破未來天下十年之走向。


吳蜀聯軍,大破曹軍於赤壁。蜀漢趁此得江南四郡,為三足鼎立打下堅實基礎。後,五伐曹魏,六蕩祁山,雖無大建樹卻已盡心盡力。在蜀國,軍事政務,經濟民生,民族矛盾,親力親為,力輔後主。

一紙出師表,真情流露,令後人感嘆千年。五丈原身竭力盡而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實至名歸!

韓信,兵家四聖之一,兵仙也。後人贊其功冠三傑(漢初三傑:韓信,蕭何,張良)。早年屈不得志,垂釣於城池,受辱於胯下。後投奔於項梁項羽的楚軍,霸王署韓信執戩郎中,屢次獻計不為重用。後結識蕭何,效命於漢王劉邦。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漢中韓信獻謀初露鋒芒,睢水之戰蕩平魏王。井陘一役,背水一戰,拔旗易幟大敗趙軍,活捉趙王,僅此一戰足以千古留名。後滅燕,平齊,誅殺驍勇龍且。垓下之圍,四面楚歌逼死項王於烏江!




可謂建立漢朝大業當居頭功。無奈,功高震主。功勞太大,劉邦再無物可賞,只能賞“死”。違背當初“五不死”(信見天不死,信見地不死,信見君不死,無捆信之繩,無殺信之刀 )。呂稚誘已經被貶為淮陰侯的韓信入宮,銅鐘遮天,懸吊離地,被宮女之手執竹刀刺死……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得天下,謀臣亡。在韓信和劉邦身上演繹的淋漓盡致,也讓後人唏噓不已!


總結

綜上所述,諸葛亮雖心懷天下,屢有奇謀,治軍有方,執政有度。但在數年五次北伐卻不見其顯著成果,最後力竭而猝。

韓信者,兵仙神帥也(成語非杜撰)。一生戰功勳赫,用兵出神入化,帶兵多多益善。


大漢基業多成於韓信之手,助漢王盡掃群雄,一統天下。非諸葛亮可比。謀政且看孔明,用兵還是韓信。

客觀結論:諸葛亮帶兵和韓信軍隊交戰,或可一戰,戰必敗!


他們是烈士嗎?

不是

他們是敵人嗎?

不是

那他們是什麼?

他們是歷史!

(請客觀看待歷史,客觀評論,謝謝!)


如有異議,煩請海涵!


濟州府一戶侯



國士無雙的韓信遇上諸葛亮。兩人帶兵交戰。韓信完勝。

秦末有三大名將:項羽第一、章邯第二、韓信第三。

在中華歷代名將軍事才能的排名中。吳起排第一位。韓信可以排到第30—50之間。諸葛亮排不進前100位。

在演義小說中,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被誇大了一百倍。

《三國演義》中有五位主角:關羽、諸葛亮、劉備、曹操、孫策。其中,武將中唯一的主角是關羽。文臣中唯一的主角是諸葛亮。此二人都被過度神話。

舉兩個例子:

演義中神勇無比的關雲長溫酒斬華雄。事實上,斬華雄的是江東猛虎孫堅。

演義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草船借箭。事實上,草船借箭的是孫權。

諸葛亮是個政治家、文學家。但不是軍事家。

諸葛亮最傑出的才幹。是極具戰略頭腦。中國歷史上最具戰略眼光的人,諸葛亮可以排進前三:

一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之後齊國失去霸主地位。但晉文公、晉厲公、晉悼公、晉平公等霸主。全都舉起尊王攘夷的大旗。

二是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戰略構想。幫助劉備建立蜀漢。實現三國鼎立。可以說若無諸葛,便無三國。


三是白崇禧提出持久抗戰的戰略構想。白崇禧指出,日本強,中國弱。日本小,中國大。要想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必須以時間換空間。把日本拖入持久戰的泥潭。我們打不過日本,但可以把敵人拖死。

諸葛亮的戰略眼光可以排進前三位。而韓信的軍事才能肯定排不進前三位。

諸葛亮的綜合才能遠比韓信卓越。僅僅是軍事才能不如韓信。

此二人,我更欣賞諸葛孔明。


楊朱學派


“兵仙”韓信與“智聖”諸葛亮進行一個軍事比較,誰更勝一籌,對於這個問題是仁者見仁的問題,韓信唯一能跟諸葛亮進行比較的也只有軍事才能,那麼韓信的軍事才能,是否比諸葛亮強呢?

我的答案是“不是”,個人認為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絕對不在韓信之下,為什麼這麼說呢?論功績諸葛亮不如韓信,這一點大家都沒意見,但是論軍事才能,可就有得一比,有人說,諸葛亮六次北伐,無功而返,韓信百戰百勝,諸葛亮打仗不如韓信。對於這個觀點,需要解釋一下,首先評價一個人是不是有軍事才能,不是用功績來評價的,周瑜也不過赤壁擊敗曹操,奪取的荊州也歸劉備,寸土未得,為何是當世名將?陸遜指揮幾次大規模作戰獲勝,未獲得一寸土,為何是軍事家?評價一個人是否有軍事才能,是根據他的用兵和謀略來分析的,而不是用他所取得的功績來定的。

韓信戰績非常多,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濰水殺龍且,垓下破項羽。都表現出了韓信超高的軍事指揮才能,但是說句實話,個人覺得韓信的對手,除了項羽,真沒有一個能拿的出手,並且項羽實際上是劉邦和英布拖垮的,韓信也只是撿了個便宜,如果韓信一開始對付的是項羽的主力部隊,韓信能擊敗項羽,那韓信會更令人信服。

對於諸葛亮,很多人說除去演義的層分,在歷史上諸葛亮沒有戰績,說這話的人只是對正史中的諸葛亮不瞭解罷了,試想一個沒有軍事才能的人,自比管仲樂毅豈不讓人笑話?一個沒有軍事才能的人能入武廟十哲?一個不懂軍事的人,在中國古代名將通史榜前五?不懂軍事的人,頭銜帶有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如果說諸葛亮軍事才能一般,給個軍事家頭銜就足夠,何須加傑出兩字?不要小看傑出兩字,有這兩個字,軍事地位完全不同,舉幾個例子,大家都認為周瑜軍事才能很高,但是周瑜只是個名將,還談不上真正的軍事家,大家認為諸葛亮的宿敵司馬懿很厲害,但是司馬懿只是個軍事戰略家,還談不上真正的軍事家,三國的陸遜參加幾次大作戰,並獲勝但也只是個普通的軍事家,大家熟悉的孫武,他也只不過是著名的軍事家,還談不上傑出。

諸葛亮為何是傑出的軍事家,他有什麼戰績而言?諸葛亮戰績是有的,如果沒有戰績,就成為傑出的軍事家,武廟十哲之一,豈不讓人笑話,下面就一起來看正史中的諸葛亮一生戰績:

未出山定三分天下;聯吳敗曹;戲耍周瑜,巧奪荊州;取益州;定川蜀;平南蠻;七擒七縱;揮師北伐,奪陰武兩郡;斬大將王雙;敗名將郭淮;敗名將曹真,後抑鬱而死;敗名將張頜;射殺名將張頜;敗軍事戰略家司馬懿,破甲三千甲首,畏蜀如畏虎,擊退司馬懿偷襲,千里請戰,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十萬大軍。

我們來看看諸葛亮的對手都是些什麼人,曹操、周瑜、孟獲、曹真、張頜、郭淮、司馬懿等。這些人除了曹操是傑出的軍事家,其他都是當世名將,任何一個人拿出來都比韓信的對手要強很多,還沒有說魏蜀兩軍的軍事力量差別。後代兵家為什麼稱讚的都是諸葛亮軍事才能,軍神李靖,還精通諸葛亮兵法,專研諸葛亮陣法,諸葛亮沒有點軍事水平,讓一代軍神如此佩服?

諸葛亮打仗最令我佩服的是,兩軍作戰來去自如,可以百般羞辱敵軍,能打的對手畏蜀如畏虎,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十萬大軍這一點非常令人佩服,更打出讓對手感嘆,真乃天下奇才,歷史從未出現過,更令人無法想到的是,敵人的後代感嘆,吾有諸葛亮輔佐何至於此如此勞累,使身邊的大臣感到羞愧,最後因為諸葛亮軍事才能突出,追封武興王,這就是司馬懿的孫子,晉朝的皇帝司馬炎。

韓信軍事才能,也沒有打的敵人畏蜀如畏虎,打的敵人心服口服,在這一點上面韓信不如諸葛亮,如果做一個比喻,韓信王者對菜鳥青銅,諸葛亮王者對高手。韓信跟菜鳥過招,諸葛亮跟高手過招,這就是差距,只有把厲害的對手擊敗,才能體現出一個人更高的軍事水平,孫臏對龐涓,周瑜對曹操,諸葛亮對司馬懿。


汐水柔情


問題提的是兩軍交戰,既然是戰爭我個人認為韓信勝過諸葛亮。韓信被稱為“兵仙”,且帶兵大多不是精兵也非良將,卻用兵如神,多次都能出奇制勝,可謂統兵之良才,用兵之良帥。後世更是留下了“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歇後語,大漢的天下大半都是韓信打下來的,甚至只要韓信有反意,絕對可以做到三分天下。軍事戰爭,韓信的長處。

而諸葛亮,評價多是足智多謀,如果說韓信是一技之長,那麼諸葛亮可以稱為全才者,他的戰略,謀劃,外交,政治,軍事都堪稱一流,被老對手司馬懿稱之為“天下奇才”,但是他這個奇才並非每項都出類拔萃,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善於治國,所以被劉備委以重任,託孤重臣。諸葛亮也善於安民,伐魏戰爭幾乎都是傾全國之力作戰,多次糧草告急,耗費錢糧無數。而蜀民卻大多沒有怨言,這些都是諸葛亮的功勞。但是他的缺點也挺明顯,就是不善治軍,六出祁山沒有取得大的建樹不說,他再用人方面也極為苛刻,武將中只重用趙雲一人,大將中同被劉備委以重任的李嚴,入川戰爭中立下奇功的法正等,皆可獨當一面,卻都被諸葛亮撤職,論罪,導致蜀國後期人才凋零,不堪重任者比比皆是。

所以就戰爭這一塊,韓信絕對勝過諸葛亮,韓信者,帥才也,縱觀中華歷史將才無數,韓信絕對是最頂尖之一,甚至前陣子投票決定的歷史十大帥才中,韓信居於第一位,剩過岳飛,孫武,白起等人。而諸葛亮,戰功絕對比不過韓信,所以我絕對有理由相信,韓信與諸葛亮兩軍對壘,勝的是韓信。




竹木草蟲魚


最大的可能是——戰術上韓信贏了,戰略上諸葛亮贏了!諸葛亮六出祁山興漢室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以攻代守,戰略出擊,尋找一線生機。出師表上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此處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已經認識到再這麼下去就是坐以待斃。六出祁山卻是失敗了!但是從戰略上說也不能說是完全失敗了。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創造瞭如此多的經典戰役,戰術之上是相當成功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大破趙軍,攜此餘威,一書降燕。但是從戰略上來說相當失敗,若是沒有劉備張良查缺補漏,正面戰場抵抗,這麼大的地盤,敵人攻來,簡直就是四處漏氣的篩子,那麼點兵力,怎麼守?當然這也不能怨韓信,人家韓信又不是主公,韓信我就是個打工仔,我給你拉來大量訂單,至於你產量跟不跟得上?那是我個銷售該考慮的嗎?但是從建漢後韓信愚蠢的政治智慧來看,韓信還真就應該不會想這個問題。

綜合來看應該是諸葛亮略勝半籌。

如果兩軍交戰,韓信絕對贏。

如果戰爭拖個三年五載,韓信會輸,畢竟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諸葛亮是個聰明人,既然沒法在戰場上打敗敵人,那就讓敵人自己打敗自己。挑撥離間美人計。長平之戰廉頗是怎麼被秦軍弄下課的就照著來,如果君主不是劉邦這種心大的,絕對中計。

如果同殿為臣,快算了,十個韓信都不是諸葛亮的對手。


灬冫丶灝


若是讓這兩個人打仗的話,十個諸葛亮放在一起,都不夠韓信打的。

韓信打仗一般都是靠借力打力,熟練的運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

韓信打仗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出奇兵以致勝。

不管敵人有多麼強大,他都不怕。只要他出戰就能全勝而歸,這就是“兵仙”韓信的厲害之處。

你看想當年的時候,劉邦拜他為大將軍。

那時候的他,根本就沒率兵打過仗,他一直都是在部隊裡做後勤工作。

劉邦拜他為大將軍之後,他竟然獅子大開口。要去挑戰剛分封了天下僅僅只有四個月的西楚霸王項羽。

這在當時任何人看來,就等同於是在做以卵擊石的事情。

可是,在別人看來做不到的事情,韓信卻做到了。

他在當了大將軍之後,所打的第一仗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戰”,這一戰韓信旗開得勝,竟然把當時秦末名將章邯也給逼迫的自殺了。

要知道想當年的時候,項羽和章邯之間的較量,也僅僅是打了一個平手。

最後章邯投靠項羽是怕趙高算計他,可以說章邯是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靠的項羽。

但是,章邯最終卻是敗在了韓信的手下。這是不爭的事實。

韓信打贏了這一仗之後,就帶領劉邦殺出了漢中,然後佔據了關中。到中原和西楚霸王項羽角逐天下去了。

可以說韓信幫助劉邦走出了奪取天下的第一步,那就是出漢中,佔關中。

諸葛亮當年面臨的局勢,也和劉邦、韓信當年面對的一樣。

但是,諸葛亮在漢中待了一輩子,都沒能夠出漢中一步。

這就是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有限導致的。

諸葛亮無論做任何事,都是以小心謹慎為主。

正如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諸葛用兵,一生唯謹慎”。正是他這點,限制了他帶領士兵,創造奇蹟的可能。

你看當年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想要直接帶領五千士兵,去偷襲長安。

按理說這個勝算的把握應該還是很大的。但是,諸葛亮覺得風險太大,就沒有讓魏延出兵。魏延僅僅要了五千士兵,又不是五萬,諸葛亮竟然捨不得。

這要是放在韓信身上,早就豁出去幹了。要知道當年背水之戰的時候,韓信用三萬老弱病殘的軍隊,打敗了趙國二十萬精銳部隊。

你看韓信的這種冒險精神,諸葛亮是不是沒有。

打仗總歸要分勝負的,大的風險後面,就是更大的利益。沒有風險的戰役,只能叫蠶食,這樣也就根本取得不了大的勝利。

韓信之所以敢冒險,所以他也幫助劉邦奪得了天下。

反觀諸葛亮,行事的時候前怕狼、後怕虎。這樣的人,是不太適合打仗的。即使在打仗的時候,能取得一些功績,但是,也起不了根本性的改變。

總之,拿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和韓信來比,根本就沒法比。兩個人就不在一個頻道上,諸葛亮的長處,也僅僅是在政治才能上。要說軍事才能,諸葛亮能算上二流水平,已經是高估他了,而韓信是兵仙,是超一流的軍事天才。


史學達人


諸葛亮輔佐劉備時候,劉備那時剛在魯南被曹操打的大敗 而且是潰不成軍。只剩幾十人投靠劉表,劉表安排劉備駐守新野 劉備招回所有被打散的殘軍也只有一千多的兵馬。劉備去請諸葛亮出山時所有家底也就一千多兵馬。(經過招募有四五千)然而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 白河用水 讓曹操手下大將曹仁 夏侯惇 的十萬大軍大敗而回,這難道不是諸葛亮的奇謀嗎!取荊襄九郡那時 荊州九郡全在曹操控制之中。取西川 取漢中 都是諸葛亮的奇謀。劉備沒有得諸葛亮之前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劉邦沒得韓信之前已經是漢王 軍隊不少於十萬。而且坐有巴蜀和漢中之地,(巴蜀和漢中就是劉備之後所取得西川和漢中)巴蜀地遼土闊足夠耕田種地以備足夠的糧食供應。而且韓信直接被蕭何舉薦為大將軍。劉邦家底雄厚時韓信投靠了他,韓信打勝仗這不奇怪。劉備一無所有的時候諸葛亮輔佐他成帝業。


丙福丙


諸葛亮完勝韓信,無論從人品,骨氣,謀略,才華上來說,韓信在諸葛亮面前無一拿得出手。

韓信雖幫助劉邦奪得了天下,但其本身就劉邦就兵多將廣,從地勢上說也出了漢中,到了中原。而且少了一個孫權一樣的勢力對手。雖然打仗有一套,但也只是攻城略地,在戰爭術語中,他是執行戰術的人。

諸葛亮隆中對,未出茅廬,就已三分天下,在劉備一無所有,居無定所的情況下,而南孫權,北方曹操已經強大的歷史背景下,諸葛亮,法證,龐統卻幫助劉備三分了天下,然後諸葛亮硬是以一個最弱的蜀國,打得一個強大的魏國不敢主動出戰,只是被動防守,雖無進攻之利,確有防守之功,蜀國也沒有敗在他手中。

因此不難看出,韓信就是一單一的軍事戰術人才。而諸葛亮確是一個複合型,戰略人才,像諸葛亮的看連弩,木牛流馬,音樂,文章,等。這些韓信都沒有,所以說韓信在諸葛亮面前就是一小學生和中科院院士的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