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远门怎么证明自己身份?他们有身份证吗?

苏城小人物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有很多人可能认为,在古代是没有身份证明这种东西的,但有一个例子就足以证明古人是很早就有身份证明了。还记得商鞅的下场吗?商鞅变法后,贵族产生不满,其后诛杀商鞅,商鞅随后出逃,但是在夜晚投宿的时候,因没有自己所定下的凭证,导致店家不收留,最终被抓。

特殊群体他们的身份证

在古代,需要身份证明的,往往是一些需要流动的特殊群体,比如僧侣就游方挂单,就需要度牒,《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途中没经过一个国家,就要拿着度牒去通关,度牒就是他们的身份证。度牒在唐代成为祠部牒,上面详细记载了僧侣的籍贯、俗名、年龄,所属寺院等信息。



除度牒外,囚犯这一特殊群体,也需要特殊的身份证明——刺字,在脸上刺字是古代惩罚凡人的一种方式,也称“黥刑”或“墨刑”,秦末汉初的名将英布,因为受过黥刑,所以又叫黥布。

除了他们,官员也会有自己的身份证。古代的身份证式样很丰富,像虎符、免符、鱼符、龟符、龙符、麟府、牙牌、腰牌等。其中鱼符最典型、使用时间长。一般就是姓名、官职两项再详细一点就是加上单位。


明朝的身份证

明代官员则用“牙牌”来证明自己的身份,牙牌的材质有兽骨、象牙、木材等,形状如笏板一样细长,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和所属衙门,已经接近于现代的身份证。明代“牙牌”不再仅限于官员使用,而是慢慢向社会扩散推广了,社会上的一些嫌贵也开始持有“牙牌”、“腰牌”等。


清朝的身份证

清代官员的身份证明主要体现在帽子上的帽珠,帽珠的材质有宝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属等,官阶不同,帽珠的材质也不同,一品大员,帽珠为大红顶子;秀才帽珠为铜质顶子;普通百姓冒上无顶,就只能用绸缎打一个帽结。有些富商为了抬高身份,便花钱捐顶,于是有了“红顶商人”这一称呼。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蘑菇雅说


身份证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日常出行订车票、订酒店等等,都需要有身份证。而身份证这种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也并非是现代的产物,古代的时候就存在。

在古代,身份证主要是用于“有身份的人”身上,就是政府官员那种。毕竟政府官员平常出入官府或者去外地公干之类的,都需要有这个身份证明,以防假冒。如隋唐时期的“鱼符”、宋朝时期的“腰牌”等等,都是用一些木头或者金属之类材料进行制作的一种“身份证”,上面写着持有人是什么身份,以及官职、所属机构之类的信息。




当然,身份证这种东西除了主要是官员持有,古代历史上普通百姓也曾有过,如在战国时期,商鞅在变法的时候,就曾弄了个叫“照身帖”的东西,就是把竹片打磨光滑,在上面刻上持有人的头像、姓名等信息,方便查验,让百姓也持有这个身份证,以证明本国成员的身份,要是没有,就是黑户,就要被处理。

而古代,因为交通的不发达,百姓也很少出远门,若是出远门的话,也是有身份证明的,有一些类似现在护照这样的文书,如“路引”、“通关文牒”这样的书面证明,以方便路上的查验,在《西游记》中就有关于通关文书的记载,唐僧在途中经过一些国家的时候,就会出示通关文书,来表明身份。




所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身份证都是很重要的东西,没有这种身份证明,那么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說与山鬼聽


古代老百姓几乎碰不上非要证明自己身份的事儿,如果有需要,凭书信或信物办理即可,没有国家统一发行的身份证明。但官员因为身份特殊,就必须持有国家统一制作的“身份证”,才能确认身份,享受特权。 唐朝时,鱼符是证明官员身份的符信,其来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调动军队用的虎符。 清代又有“腰牌”一说,即系在腰间作为出入通行证使用的牌子。 另外,由于古代的僧人道士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特权,如免税等,因此他们也需要有身份证明。他们的身份证就是“度牒”。度牒是僧道出家时,由官府颁发的凭证。


茶玉无双


一般公务有文书,带官府印章

普通人有举荐书信,手喻

和尚有度牒

军权者有虎符

钦差有上方宝剑

另各品官员秀才员外等有衣帽严格区别

妇女未婚发式有别


天马云影


古人一般都有通关文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