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縣朗公廟鎮垃圾分類實踐,沒有雜亂差,村民笑開顏!

一輛三輪、幾隻大桶,音樂響起,便是“信號”。此時,嬉鬧的孩童紛紛跑回家報信兒:收垃圾的來了!

暮春,一輪紅日躍出。新鄉縣朗公廟鎮毛莊村以自己的打開方式開始了新的一天。

毛莊村現有400餘戶、2000餘口人,是豫北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子,曾經垃圾遍地、蚊蠅亂舞,生活環境很差,群眾意見很大。

怎麼辦?毛莊村黨支部書記張新嶺帶領村幹部動腦子,想辦法,決定進行垃圾分類,改變村容村貌,建設美麗鄉村。

村民們聽聞後直搖頭:城裡都難搞,農村能行?2018年,機遇來了。一次大學生志願者到村裡搞活動,學生們打掃衛生,並向村民講解環保知識。大學生走後,村幹部“借勢”行動起來,上街清掃,大幹十幾天,街道變了樣。趁熱“洗腦”,村委會通過播放環保題材視頻,讓村民觀看和了解環境汙染帶來的影響,以及“垃圾圍村”對子孫的危害。村民的心態,慢慢有了變化。

新鄉縣朗公廟鎮垃圾分類實踐,沒有雜亂差,村民笑開顏!


隨後,村委會又邀請環保專家、老師到村裡講課,為村民宣講垃圾分類處理等知識,在村內顯眼位置安裝垃圾分類宣傳板,併為每戶村民送去一份“環保告知書”、一張垃圾分類知識掛曆和兩個垃圾分類桶。今年年初,毛莊村垃圾分類“工程”正式啟動。

村民朱新梅告訴記者,現在村民都養成了垃圾不亂扔、有意分類的習慣,她家的垃圾基本分成5類,放在專門的袋子裡,等待義工來收。

路豔麗是義工中的一員,和她一起的,還有10多名村民。她告訴記者,每天,他們將村民分類好的垃圾進行回收,然後運到村頭垃圾處理站,進行乾溼分離、專業處理,果皮、菜幫等可回收的做成環保酵素,塑料、廢電池等不可回收的分離出來後,等待專業的環保公司回收處理。

新鄉縣朗公廟鎮垃圾分類實踐,沒有雜亂差,村民笑開顏!


張新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天2000餘斤的垃圾回收量,97%的能做成環保酵素、肥料,再次利用。

此外,村裡還整理出20畝酵素實驗基地,完全不上農藥和化肥,生產出來的無公害蔬菜,售價是普通蔬菜的3倍,一旦技術成熟,將在全村和周邊農村推廣。“做酵素,真是好,廢物利用變成寶……”看到村裡的變化,77歲的大娘李純蘭由感而發,自編了一段“順口溜”。

新鄉縣朗公廟鎮垃圾分類實踐,沒有雜亂差,村民笑開顏!


如今,毛莊村統一的旱廁改造正在施工中,“美麗鄉村”建設步入實質性階段。“告別髒亂差,村民笑開顏。”張新嶺介紹,有越來越多的村民志願加入義工隊伍,幫助回收垃圾,分類處理,共建美好家園。

新鄉縣朗公廟鎮垃圾分類實踐,沒有雜亂差,村民笑開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