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一張橙色圓環中間為黑色的圖片在我們的社交平臺上刷屏了,它有一個官方名字,叫
黑洞。科學界為它而瘋狂,對此不甚瞭解但極其接地氣的廣大熱心網友們則紛紛發揮自己出色的想象力將其與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食物,哦不對,是與事物聯想起來。對不起放錯了,這才是這兩天在社交平臺上備受關注的寵兒,我們今天來看看該如何向孩子介紹的天體,黑洞。
北京時間10日晚9時許,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佈首張黑洞真容。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員歷時10餘年、從四大洲8個觀測點“捕獲”的視覺證據,有望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
一圖解讀黑洞啥是黑洞?黑洞是怎麼成形的?給黑洞拍照難在哪?你知道我們看到的黑洞照片的“沖洗”就用了約兩年時間嗎? 央視大大給我們整理出了一張乾貨滿滿的黑洞解讀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黑洞是個什麼“洞”吧!
黑洞是怎麼被發現的?我們為啥要給黑洞拍照片?給黑洞拍照片時到底拍的是什麼東西?這些問題被孩子問起時,你會回答嗎?一起學起來!
宇宙中的黑洞是怎麼被發現的?
科學家們發現在一些被X射線望遠鏡發現的雙星(由一個緻密星和另一個正常恆星組成)中,緻密星的質量比中子星的質量上限(約為3倍太陽質量)還大,但半徑卻差不多,因此認為這些引力極強的緻密星只能是黑洞。
目前在銀河系中已發現20多個黑洞X射線雙星,它們的黑洞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5到20倍。
黑洞剪影的模擬圖像:廣義相對論預言剪影是圓形的(中),其他理論則預言了不同的形狀(左、右)↓
最近幾年,地面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 已宣佈已探測到11對雙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這些黑洞的質量都是幾十個太陽質量。
天文學家通常把這些質量為幾個到一百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叫恆星級黑洞。
二次世界大戰後,雷達技術廣泛用於射電天文,許多宇宙射電源被發現。這些射電源的光學像有的看起來很像恆星,但光譜觀測顯示它們本質上不是恆星,而是譜線有巨大紅移的銀河系外遙遠天體。
這些被稱為“類星體”的活動星系核能輻射出比銀河系高成千上萬倍的能量,其發光原理不能用核反應來解釋。
科學家們認為類星體的能源來自於其中心質量極大的黑洞吸積周圍物質所釋放出的巨大引力能↓
類星體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及吸積盤、噴流示意圖↑
後來的觀測表明像我們銀河系這樣的正常星系中心也存在質量在百萬太陽質量以上的黑洞,只是因為這些正常星系中心的黑洞周圍沒有多少可供吞噬的物質,所以其表現不如類星體中心的黑洞“活躍”,無法釋放像類星體那樣巨大的能量。
天文學家把類星體和星系中心質量在百萬到百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叫超大質量黑洞。
那麼宇宙中是否存在介於恆星級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質量為幾百到幾十萬倍太陽質量的中等質量黑洞呢?天文學家雖然在一些近鄰星系的極亮X射線源中似乎已找到中等質量黑洞存在的跡象,但還需更多的觀測予以證實。
捕獲首張黑洞照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有何特殊之處?它是如何運行的?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國家天文》執行總編苟利軍表示,首先這些望遠鏡都是在亞毫米波波段,通常需要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來減少大氣中水氣對於亞毫米光子的影響。比如說位於智利的ALMA望遠鏡的海拔就有5000多米,這些分佈於全球不同地方的望遠鏡通過所謂的甚長基線干涉技術(VLBI)連成一個虛擬網絡,構成了一個口徑達到一萬公里的望遠鏡,VLBI技術是實現成像觀測的關鍵。
都說黑洞看不見摸不著,那麼給黑洞拍照時,我們在拍些什麼?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國家天文》執行總編苟利軍表示,首先這些望遠鏡都是在亞毫米波波段,通常需要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來減少大氣中水氣對於亞毫米光子的影響。比如說位於智利的ALMA望遠鏡的海拔就有5000多米,這些分佈於全球不同地方的望遠鏡通過所謂的甚長基線干涉技術(VLBI)連成一個虛擬網絡,構成了一個口徑達到一萬公里的望遠鏡,VLBI技術是實現成像觀測的關鍵。
截至目前,我們對黑洞的認識是怎樣的?
苟利軍表示,對於黑洞的認識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兩百多年前,拉普拉斯基於牛頓的萬有引力提出暗星,到大約100年前,史瓦西基於廣義相對論得到第一個沒有轉動的精確黑洞解,自此之後,很多的物理學家都對黑洞研究做出了貢獻,包括奧本海默、科爾、基普索恩、霍金等。我們現在有很多的電磁觀測表明黑洞應該是真實存在的,然而我們就是沒有看到過黑洞的真實模樣,所以此次照片的影響是巨大的。
都說黑洞會吞噬掉很多東西,那它吸進去的東西都去哪裡了?
苟利軍表示,這的確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在被吞噬的過程當中,物質都首先會被撕裂成一些最基本的粒子,然後很可能在黑洞的內部又進一步發生其他的物態變化,具體會發生什麼樣的過程,我們並不是特別的清楚。
經典的理論認為,掉到黑洞裡的物質都會朝著中心的奇點運動,最後會聚集在那裡。隨著聚集的物質越來越多,質量也會變得越來越大,黑洞的半徑也會變得越來越大。
為什麼花這麼多錢給黑洞拍照?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呢?
苟利軍說,因為是第一次看到黑洞,所以滿足我們黑洞模樣的好奇感,另外從科學的角度還可以提供很多的信息,幫助我們瞭解氣體在黑洞內區真正的運動狀態。
中國教育報: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4/11/content_516202.htm?div=-1
光明網: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0493953274102982&wfr=spider&for=pc
轉載內容如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後臺小編,我們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後進行相關內容的修改及刪除,謝謝您的支持。
閱讀更多 新方向國際教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