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缺失了这一项能力,责任谁来负?

前两天,无意间撇到了一篇文章,内容中分析了“中国留学生在适应美国课堂的过程中必须克服的几大障碍

”。其中有一条提到了:中国孩子缺乏批判性思维。

看到这里,瞬间就引起了心理不适。

我想起了曾经在各个地方看见或听见过的类似言论,这些言论的共同点为:想当然的就用“批判性思维”这不明觉厉的五个字给孩子们贴标签。但也没见几个人认真的讨论为什么会这样。不应该以偏概全,或许其中就有人真正关心的人,但是大部分人那种缺乏责任的恶臭言论令人反感。


中国孩子缺失了这一项能力,责任谁来负?

轻微吐槽了一下,回到正题。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各大搜索引擎给出的答案是: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

换句话说,就是对一个已有的论证的充分性和必要性进行进一步的识别与分析,最后的出自己的结论。

再换句话说,听到或看到一个结论,不要拍脑袋就得出结论,不要所以毫无根据的判断,要自己有一个接受信息,整理信息,提出论点,论据的过程,要在脑海里和自己举行一个小小辩论赛。(所以,那些想都不想一下,直接说孩子们缺乏某某思维,乱起哄的人们自己就缺乏批判性思维)。

既然是要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识别,整理,并且分析其必要性和充分性,那么请问,凭什么?我的意思是,凭借着什么去进行分析呢?凭空吗?

我在这里举不太恰当的例子:小时候妈妈总是对你说,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要扫大街。

这时,你的反应大概率是以下表情包。

中国孩子缺失了这一项能力,责任谁来负?

被妈妈的假两难谬误唬住了。对于这种结论,你无力反驳。那时候你不是很了这个世界,不是很了解一个人的未来并不只有两种结果;对于这种结论,你无力反驳,那时候你的认知相对局限,你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所以你听到结论时脑海里只有空白和焦虑。

从上述并不合适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我的结论,决定一个人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知识面和认知。而提高这一点的有效方式就是阅读,通过大量阅读来积累知识,拓宽视野。当脑海里有足够的知识,外加随着时间积累的阅历,一个人才会有足以去反思结论的能力

中国孩子缺失了这一项能力,责任谁来负?

所以,大众所言的“中国孩子缺乏批判性思维”,可以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孩子们的阅读量(阅读真的好书)相对匮乏。这时候,人们就会很自然的想起,“万恶的中国式教育模式”,填鸭式地疯狂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给孩子自己探索探究的间隙。

随便搜索关键词“中国学生,批判性思维”,就会出现很多很多迷之分析文章。

中国孩子缺失了这一项能力,责任谁来负?

这些文章除了玄乎的讲了一堆如何提高批判性思维的(但其实是基本没用)废方法以外,把问题的根源都指向了中国的教育模式和高考制度。那行,确实教育模式,高考制度有一定问题,但那也是可以理解为:为调节极其庞大的学生数目和有限的社会资源之间的矛盾时,所采取的淘汰机制。所以,一般孩子们都只能拼了命的去挤独木桥。

那么,能有所改变吗?能让孩子们不要在大环境下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吗?

中国孩子缺失了这一项能力,责任谁来负?

答案是肯定的。其要点就是在于孩子在课堂之外的提升,通过大量阅读和探索,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其中,要点中的要点就是父母的正确引导

现在绝大数家庭中出现了两种极端:

一,为了能让孩子在中国教育的独木桥上站稳,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世界的机会和汲取重要知识的时间,几乎不给孩子喘息的机会,除了补习班还是补习班。这样写孩子或许获得了很多教科书知识和考试技巧,但是说不定就缺失了真正立足未来的能力。这样的结局,只能是后知后觉的,懊悔也无法挽回的。

二,有些意识到孩子们需要自我探索空间的父母,错误的理解了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的含义,过分的纵容孩子,让他们自由翱翔于未知的世界,但是最终上指不定就栽倒在哪个阴暗的角落中了。或许他们获得了非常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但是如果这些能力的根本充满了谬误和歪曲。结局同样是无法挽回的。

我说这么多的,想表达的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正确的引导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能抛开“

批判性思维”的空洞释义,回归到最根本的因素:知识和视野。

在这方面,博文也是想了许久,最终总结出了一份书单,希望能对家长和孩子们有所启发。

书单如下

中国孩子缺失了这一项能力,责任谁来负?

除此之外,从下周开始,博文会恢复更新“

每周一本好书”的栏目。希望这些能对家长和孩子们有一定的建议作用,同时这也算是博文和大家交流观点的另一种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