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實用三極管開關電路的分析

三極管開關電路作為功率管的控制應用廣泛。這裡對一個實用開關電路中的各元器件作用作具體分析。

三極管開關控制電路


一個實用三極管開關電路的分析

上圖是一個小功率三極管控制大功率三極管(達林頓管)開關電路。

控制信號通過控制小功率三極管的開關來控制大功率管Q1的開關。

原理分析

三極管開關電路的基本原理就是控制三極管工作在截止區和飽和區工作。電路設計原則等不作贅述,一般的三極管電路參考書籍有介紹。在這裡也只討論圖中這些阻容元器件的作用,不討論其取值計算(因為取值計算需要選定三極管,而且頗為簡單)。

圖中R1作用是Q2的基極限流;R3作用是洩放掉關斷狀態時基極電荷,讓Q2在低電平時保持截止狀態;R4作用是Q2的集電極限流以及Q1的基極限流;電容C2是加速電容,加速Q2的開關速度,降低Q2管耗,從而延長Q2壽命;R5和C1是作為輸出反饋給Q2的基極,作用同樣為加速Q2的開關速度,延長Q2的壽命以及電路整體的性能,此為正反饋。

下面主要解釋下C2的作用,其餘的元器件作用,相信有一定三極管電路基礎的都能理解。

讓我們來看看C2是如何“加速”的——

先來看看電路在沒有C2的情況下是如何工作的:控制端由低電平拉昇到高電平的過程中,集電極電流增長使得三極管從截止區—>放大區—>飽和區變化,從而使三極管從關斷狀態(截止)變為開通狀態(飽和),注意,開通過程中,集電極電流增長全部靠Vcc提供;反過來,控制端從高電平變為低電平過程中,通過R3對基極電荷的洩放,加速控制三極管從飽和區—>放大區—>截止區變化,並最終變為關斷狀態。

再來看看加上C2後的電路工作情況。來看由Vcc、R4、C2、R3、GND構成的迴路:當電路沒有控制激勵的情況下(Control端低電平),Vcc給電容C2充電,C2和R4連接端的電位為Vcc;當控制激勵從低電平向高電平轉換的過程中,由於基極端電位上升,導致C2向三極管集電極放電,這樣,集電極電流增長中,一小部分靠C2提供,其餘靠Vcc提供,加速了三極管從截止到飽和變化的過程,此時C2兩端的電壓反轉,大小約為0.7(VBE)-0.3(VCEsat)V;反過來,控制端從高電平變為低電平過程中,由於基極電壓的下降以及集電極電壓的上升,集電極對C2充電,從而導致三極管集電極與發射級間的電流更快速的下降,配合R3的作用,更快速的使三極管進入截止狀態。所以,C2在這裡確實起到了加速開關的作用。

但問題又出來了,這個電路實際應用到我產品上所需要的頻率僅僅是幾百赫茲,對於毫秒級的應用,出來的開關波形根本不會有延時,按道理無需另加加速電容,這是怎麼回事?這裡要感謝IR公司的白師兄給我的釋疑:這裡加速電容的作用並不是改善頻率特性而加的,而是為了改善三極管的功耗;眾所周知,三極管在截止區和飽和區功耗最小,而在放大區功耗最大,原因是截止區VCE大、ICE極小,飽和區ICE大、VCE很小(等於飽和導通電壓VCEsat),而放大區是大電壓大電流;加速開通和關斷時間就是為了讓開關三極管快速穿越大功耗區(線性放大區)而進入到小功耗區(截止區和飽和區),從而降低功耗來降低三極管的溫度,延長三極管的壽命。而本電路恰恰應用在開關電路持續開關工作的情況,也印證了師兄的解釋。

類似地,R5/C1正反饋的作用同樣也是加速Q2的開關,來降低管耗,延長壽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