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埋头干 ——“大光头”为何光芒四射系列报道(一)

大智若愚埋头干 厚德载物利众生

——“大光头”为何光芒四射系列报道(一)

东方今报记者 陈伯辉 王潜龙

自强不息天行健,

大智若愚埋头干,`

厚德载物利众生,

丹心功勋永流传!

1月21日,大寒节气刚过,正是数九严冬,天地苍茫,朔风凛冽,古都开封的大街上显得冷清不少,行人尽量把自己包裹严实,缩着头匆匆前行。

而在夷山大街与万胜路交叉口的大光头绝味炒面(亿成果驴肉鲜汤)店内,则是另一番热气腾腾、欢声笑语的景象。

"光头哥,你这炒面真是炒绝了,你把店名起为绝味炒面,真是名副其实!我隔几天不吃,心里就痒痒的。外地朋友来了,我也常常把他们领到咱这个店来,大家吃后,总是赞不绝口!请给我这份炒面里多放点卷心菜,少放点辣椒!"市民刘先生发自内心地对该店老板张克功说道。

张克功闻言,笑逐颜开,一边高兴地回应着顾客的要求,一边动作麻利熟练地热油、炒鸡蛋、炒面,加入绿豆芽、卷心菜、调料等,大火翻炒,不多时,一份散发着热气、香喷喷的炒面就端在了刘先生面前,刘先生急不可待地大口吃起来,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

大智若愚埋头干 ——“大光头”为何光芒四射系列报道(一)

看着眼前顾客盈门的热闹场面,张克功的眼睛湿润了,他的眼前不由浮现出了一、二十年来自己历尽艰辛坎坷,终于走向成功的创业史。

张克功身材墩实,为人诚信,脸上总是洋溢着善良、真诚的微笑,尤其是他那大光头,与他三十多岁的年龄很不相称,令人印象深刻。

他出生于杞县农村,由于家中兄弟姊妹多,家境贫困,他初中毕业后就离开家乡当兵入伍。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他练就了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坚强品质。退伍后,他被安排到青岛一家工厂工作。

2003年底,由于不安于现状,张克功想自己出来打拼一番,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就辞职回到开封开始创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正走向创业之路,其中的艰难、徬徨、辛酸,是一般人体验不到、难以承受的。他和爱人郭丹丹一起,卖过麻辣烫、包子,做过毛线编织生意,他还跑到南通、苏州等地,学习南方人是怎么经商的。甚至还远赴韩国闯荡。在波涛汹涌、密布暗礁湍流的商海里,他身不由己地扑腾着,怀着一个个希望出发,收获的是一次次失败。

他的心已被现实无情地扯得粉碎,他的心在一滴滴地滴着血,他的自信在一次次失败中被消耗殆尽,他的理想好像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越来越远!多少个难以入眠的夜晚,他在孤独无助中向着苍天发问:"上天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让我承受无尽的痛苦、磨难,干啥啥不成,我的人生难道就是与失败相伴吗?"天地无语,他欲哭无泪。

天无绝人之路。2011年,在几近绝望之时,他经过对市场的考察,看到开封的夜市生意不错,炒面比较受大众欢迎,突发灵感,决定在小宋城北侧的土城夜市出摊做炒面。他以前并没有学过做炒面,所以一开始生意并不理想。但他凭着军人那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观察行家怎么做炒面、看餐饮书籍,加之反复试验,倾听顾客意见,他终于做出了远近闻名的炒面。在这个过程中,不论刮风下雨,甚至下雪,他都坚持出摊,没有叫过苦、喊过累;他的妻子担心他长期熬夜、在恶劣的天气里出摊身体吃不消,常常为此跟他吵架,有时甚至以死相逼,但张克功依然决不动摇。他的妻子眼噙热泪告诉记者:"为了摆摊挣钱养家,他真的不要命了!″由于长年通宵达旦地熬夜,和高强度的辛苦工作,短短几年,他的头发已大半脱落,他索性理成了光头。客人经常不约而同地称呼他的炒面为"光头绝味炒面",时间一长,这就成了他的摊点名字。

大智若愚埋头干 ——“大光头”为何光芒四射系列报道(一)

前年,土城一带拆迁改造,土城夜市被取缔了。经市河洛文化研究会一位专家指点,他依托原来经营的优势、人气,租下了附近的城市印象小区的一处门面房继续做炒面,并扩大了经营范围:加上了实惠、可口的各种凉菜、炒菜,还研发了新品驴肉鲜汤。从室外搬到室内,从夜市摊点到正规门店,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他终于走上了人生发展的快车道!

大智若愚埋头干 ——“大光头”为何光芒四射系列报道(一)

殊为难得的是,张克功和他的爱人郭丹丹不是小富即安、目光短浅之人,而是胸怀大志,心系大众。他们经常挤出时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还去敬老院为老人包饺子、献爱心;近来,他们又作出了"凡是警察、医生、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到店吃饭凭有效证件可以打八折″的爱心活动……

大智若愚埋头干 ——“大光头”为何光芒四射系列报道(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乘长风破万里浪!展望未来,张克功豪情满怀:“我决心终生做好餐饮这一件事,努力把事业做大做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弘扬八朝古都开封的饮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