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時代的福特,如何讓產品“更中國”?

福特中國開啟2.0時代後再迎重大人事調整:原福特中國市場、銷售及服務副總裁劉曰海被調任福特中國產品創新副總裁,曾在福特服務27年之久的劉宗信重回福特,任職福特大中華區市場及銷售副總裁。此番人事變動無疑是為加速公司管理團隊的本土化,以實現“更福特、更中國”。

然而,不管戰略、人事、營銷模式如何調整,福特最核心的癥結都指向產品。

2.0時代的福特,如何讓產品“更中國”?

根據福特中國的“330產品計劃”,未來3年內將在中國市場推出超過30款新產品,其中超10款為新能源車型。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凍更需要漫長時間。長期忽視中國消費需求變化的福特經過這一番調整,未來將如何在中國市場對症下藥?

產品老舊 支柱車型相繼失守

中國是福特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但這兩年在華銷量不升反降,2017年、2018年分別同比下滑6%、37%。究其原因,產品老舊是最大問題。

在中國新車銷量跨越2000萬臺大關仍保持穩健增量時,所有主流車企都在加緊推出新品瓜分市場紅利,唯獨長安福特創下連續40個月沒有新品上市的記錄。

福特曾經的支柱車型福克斯,以老舊之軀征戰數年疲態盡顯,狹小的後排空間和老舊的內飾設計一直廣被吐槽,月銷從兩萬直線下降到5000臺左右,直至去年11月新款上市後銷量才緩慢爬升至7000臺。

本該成為長安福特“左右腿”的福克斯、翼虎皆已失守,去年銷量雙雙暴跌60%以上。也正因此,長安福特2018年累計銷量只有37.7萬輛,相比2018年的82.7萬輛下降54.38%。

2.0時代的福特,如何讓產品“更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以操控性能著稱的福特目前在中國最暢銷的車型卻是定位最低的福睿斯。這款車憑藉市場終端的巨大優惠,入門車型價格低至7萬元,因此得以在競爭最激烈的緊湊型車市場佔有不少的份量,但這對福特的品牌形象卻造成不小的影響。

2.0時代的福特,如何讓產品“更中國”?

長安福特的車型全部引自福特歐洲或者福特北美,其管理和質量控制體系也完全沿用福特全球的統一標準。對中國市場缺乏認識與尊重,讓福特在華失利成為必然結局。

未來產品如何做到“更中國”?

福特需要讀懂中國,福特中國2.0戰略因此而來。但不管藍圖描繪得如何完美,調整後的管理團隊如何強大,產品才是企業的靈魂,一切矛頭都指向福特能否推出真正接地氣的車型。精準把握中國用戶的需求,才能被市場接納從而扭轉頹勢,福特專為中國消費者設計的“特供車型”福睿斯撐起了長安福特去年銷量的近半壁江山,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2019上海車展,福特拉出了四款計劃在年內推出的首發新車——全新福特Escape ST-Line、新福特銳界ST及ST-Line以及全新美式豪華皮卡福特F-150 LTD,以證自己“更福特、更中國”。未來3年內,福特汽車將在中國市場推出超過30款新產品。

2.0時代的福特,如何讓產品“更中國”?

但是,光有數量是不夠的,質量才是關鍵。福特中國如何確保產品力足夠接地氣呢?

“我們知道中國的消費者有著獨到的審美理解,他們對汽車的功能、設計、外觀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和想法,同時對內飾也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包括設計、質量以及後排的功能以及空間等因素。所以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超過30款新車型,會尤其考慮到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美學。” 福特中國產品開發執行總監Tim Slatter在上海車展期間接受大事君採訪表示。

2.0時代的福特,如何讓產品“更中國”?

(福特中國產品開發執行總監Tim Slatter)

福特中國的口號是“更福特、更中國”,這兩者如何定義,孰重孰輕?

劉曰海解釋稱,“更中國”表現在主流車型會走時尚、潮流路線,不管是審美、設計、配置方面,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更福特”則是指福特的高端進口車型,包括ST、ST-Line,會繼續保持運動性能和個性化的選擇,因為中國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差別顯著,比如皮卡,就屬於個性化的、“更福特”的產品。

2.0時代的福特,如何讓產品“更中國”?

(福特中國產品創新副總裁)

大事君觀察:福特要想“更中國” 可以學大眾

福特要想真正做到“更中國”,其實可以向大眾這位“老司機”學習。

要說“懂中國”,旗下兩家合資企業總銷量一騎絕塵的大眾汽車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由於過分依賴中國市場,大眾對中國市場消費需求非常上心,不管是對用戶心理的研究,還是對市場的把握都很精準。

例如中國人喜歡SUV,大眾可以在一年之內接連推出探歌、探嶽、途嶽三款SUV新車型。雖然豐田、通用、現代起亞在中國都有著完善的SUV產品線,起步較晚的大眾如今卻把這些跨國車企都拋在了後面。大眾在中國的本土化玩法,值得福特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