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能CT血管造影:鑑別心源性卒中的新方法

本文通過一個典型病例的診療經過,介紹了雙能計算機斷層掃描(DECT)血管造影在急性心源性腦卒中診斷與鑑別,以及患者心內血栓檢測、鑑別和隨訪方面的應用價值。

病例介紹

患者為男性,76歲。因突發言語障礙和左側肢體無力而急診就醫。但在大約4小時前,患者朋友還看到其沒有發病。

患者既往有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室射血分數30%)、房顫、起搏器植入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平時所用藥物包括阿昔洛爾、地高辛、抗高血壓藥和他汀類藥物等。

神經學檢查顯示其存在構音障礙、左側偏癱和左側面癱。

心電圖顯示為房顫伴心室起搏。INR為1.4。頭部CT平掃顯示右側大腦中動脈(MCA)的高密度血管徵象和缺血性卒中的早期徵象(圖1a)。覆蓋頭部到心臟的CT血管造影(CTA)和CT灌注成像(CTP)顯示右側MCA近端阻塞,MCA供血區域存在明顯灌注不足(圖1b,c)。

双能CT血管造影:鉴别心源性卒中的新方法

圖1 患者入院和隨訪時的頭部CT圖像。

上排為入院時圖像。a圖為CT平掃,顯示有早期缺血性卒中徵象(紅色橢圓),b圖為CTA,顯示大腦中動脈近端閉塞(白色箭頭),c圖為CT灌注(CTP),顯示右側大腦中動脈(紅橢圓形)供血區灌注不足。

下排為隨訪圖像:d圖為CT平掃,顯示兩側大腦半球都存在缺血改變(紅、藍色橢圓),e圖為CTA,顯示無可見的閉塞,f圖為CTP,顯示左頂葉區(藍橢圓)出現新的灌注缺損。

CTA顯示患者還存在兩個心內血栓,分別位於左心室和左心房(圖2a-c)。在採用碘背景和低kev單能重建的DECT血管造影圖像上,左室血栓顯示的更為清楚。此外,雙側頸內動脈均可見到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但無明顯狹窄。

双能CT血管造影:鉴别心源性卒中的新方法

圖2 患者入院和隨訪時的心臟雙能計算機斷層掃描(DECT)血管造影圖像。上排為入院時左心室雙腔視圖CTA,下排為腦卒中復發後的隨訪圖像。a、b、c圖分別為入院時的常規(120kv)、40 kev和碘背景下圖像,顯示2個血栓,分別位於左心耳(白色箭頭)和左心室(黑色箭頭)。d、e、f分別為隨訪時的常規(120 kv)、40 kev和碘背景下圖像,分別顯示心室血栓減小(黑色箭頭),而左心耳血栓無改變(白色箭頭)。

經過靜脈使用rt-PA及後續的血管內治療(採用了penumbra抽吸系統),患者在到達急救室1小時後,成功實現了MCA再通。

在血管內治療數小時後,患者出現意識惡化和呼吸衰竭。頭、胸部CT平掃分別排除了腦出血、肺炎或氣胸。由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聲窗受限,TTE檢查沒能提供確切信息。

第二天清晨,神經系統檢查顯示患者出現四肢癱瘓。常規CT複查顯示其左側大腦半球出現新的低密度影和灌注不足(圖1d-f)。而DECT血管造影顯示,與入院時的DECT血管造影相比較,患者的左心室血栓明顯縮小,LAA血栓的大小則沒有改變(圖2c-d)。DECT血管造影未見動脈閉塞。此時,該患者已沒有積極的治療方法可選,隨後於當天死亡。未進行屍檢。

討論

DECT血管造影證實本例患者存在MCA閉塞和2個心內血栓,提示後者可能是其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發病原因。早期卒中復發後的重複成像顯示左心室血栓減小,可認定其為患者卒中復發的原因。

據統計,由心源性栓子引起的腦卒中約佔所有缺血性腦卒中的20%-30%。而心房或心室功能不全所致的血流瘀滯和心內血栓形成,則是心源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時明確患者有無心臟機械功能受損或房顫(AF);並準確評估卒中患者有無心內血栓,及其心內血栓的形態、特點,對於腦卒中的病因診斷及防治有重要意義。

目前,人們主要依靠經胸超聲心動圖(TTE)或經食管超聲心動圖來評估患者是否存在心內血栓。然而,由於解剖結構複雜,要通過TTE排除左心耳(LAA)血栓,存在很大困難。因此,已有人建議使用心臟CTA代替超聲,來評估腦卒中患者的心內血栓狀況。

與經食管超聲心動圖相比較,由心電圖觸發的心臟CTA在心內血栓評估方面具有相當大的診斷價值,但其對於左心耳血栓的檢測特異性仍然有限,因為左心耳部的低衰減可能是該區域血流緩慢所致的類似血栓表現,而非真正的血栓。

儘管這類血液慢流偽影可通過預先給予造影劑來加以避免(例如,本例患者在CT灌注時的第一次造影劑團注,就提供了這種預造影背景),但相比之下,使用具有分裂能量層的DECT血管造影,可進一步提高心內血栓和血流瘀滯之間相互鑑別的準確性。例如,與120kv圖像相比較,本例患者的心內血栓在40kv圖像上最為明顯,而且在碘譜圖上沒有顯示碘吸收,這充分顯示了使用雙層探測器的DECT,在檢測此類患者中的良好價值。

結論

本文病例突顯了通過CTA對急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心臟評估的潛在益處;以及DECT血管造影在心內血栓檢測和鑑別(與心肌壁和緩慢的造影劑流動相鑑別)方面的重要價值。但將心臟DECT血管造影置於急性腦卒中的成像方案中是否有益,還需有更大的研究來加以證實。

醫脈通編譯自:Kauw F , Dankbaar, Jan W, Habets J , et al. A Change of Heart: Yield of Cardiac Imaging in Acute Stroke Workup[J]. Case Reports in Neurology, 2018, 10(2):118-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