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瑰寶:臨汾東羊村的東嶽廟元代戲臺

山西是"中國戲曲的搖籃"。自漢代出現戲曲萌芽始,至北宋年間,山西各地活躍著諸如滑稽戲、影戲、歌舞戲、百戲、技藝戲等各種戲曲。到了元代,戲曲藝術日趨鼎盛,山西更成了全國戲曲藝術的中心。

歷史瑰寶:臨汾東羊村的東嶽廟元代戲臺

元代的臨汾屬平陽路,是元雜劇的發源地和繁盛之地。遍佈臨汾城鄉的元代戲臺、碑記存在著一個元雜劇發展時空序列。臨汾元雜劇的地面文物也成為有元一代雜劇的發展史。

歷史瑰寶:臨汾東羊村的東嶽廟元代戲臺

臨汾魏村三王廟(又稱“牛王廟”)元代戲臺反映了這種情況。三王廟始建於宋,戲臺初建於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戲臺前後兩側無山牆,觀眾可三面觀看。清光緒三十四年(1898年),有重刻《牛王廟元時碑記》,記載了建廟緣起、元時三王廟及戲臺概貌以及當時祭祀演出情況。

歷史瑰寶:臨汾東羊村的東嶽廟元代戲臺

元成宗元貞元年 (1295年)至元文宗至順三年(1332年),元雜劇在廣大農村繼續發展,既有了永久性固定的戲臺,又有了專門的雜劇班子在各地流動演出。這個時期的戲臺還有洪洞縣上張村靈貺廟戲臺、永濟董村三郎廟戲臺、堯都區東亢村聖母祠戲臺、翼城縣武池村喬澤廟舞樓等。

歷史瑰寶:臨汾東羊村的東嶽廟元代戲臺

元順帝至順元年 (1333年)至二十八年(1368年)。這時元朝統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轟轟烈烈的元末農民起義終於推翻了元朝的統治。總體來說,元雜劇呈現衰落狀態,但戰火尚未延及臨汾,社會較為安定,所以元雜劇還在繼續活動,一直持續到元朝結束。

歷史瑰寶:臨汾東羊村的東嶽廟元代戲臺

這一時期,仍有新戲臺建立起來,如洪洞縣景村牛王廟戲臺,其石柱迄今還在原處聳立;堯都區東羊村東嶽廟戲臺;襄汾縣北膏腴村廟舞樓石碑;翼城縣曹公村四聖宮戲臺;堯都區王曲村東嶽廟戲臺;洪洞縣南秦村玉皇廟戲臺;襄汾縣汾城社稷廟戲臺等。

歷史瑰寶:臨汾東羊村的東嶽廟元代戲臺

襄汾縣北膏腴村戲臺修建於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是今天所知元代的最後一個戲臺。其時距朱元璋攻佔大都後回兵河東只有4年時間。臨汾的雜劇活動貫穿了整個有元一代,是元雜劇最根本的基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