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瑰宝:临汾东羊村的东岳庙元代戏台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自汉代出现戏曲萌芽始,至北宋年间,山西各地活跃着诸如滑稽戏、影戏、歌舞戏、百戏、技艺戏等各种戏曲。到了元代,戏曲艺术日趋鼎盛,山西更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

历史瑰宝:临汾东羊村的东岳庙元代戏台

元代的临汾属平阳路,是元杂剧的发源地和繁盛之地。遍布临汾城乡的元代戏台、碑记存在着一个元杂剧发展时空序列。临汾元杂剧的地面文物也成为有元一代杂剧的发展史。

历史瑰宝:临汾东羊村的东岳庙元代戏台

临汾魏村三王庙(又称“牛王庙”)元代戏台反映了这种情况。三王庙始建于宋,戏台初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戏台前后两侧无山墙,观众可三面观看。清光绪三十四年(1898年),有重刻《牛王庙元时碑记》,记载了建庙缘起、元时三王庙及戏台概貌以及当时祭祀演出情况。

历史瑰宝:临汾东羊村的东岳庙元代戏台

元成宗元贞元年 (1295年)至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年),元杂剧在广大农村继续发展,既有了永久性固定的戏台,又有了专门的杂剧班子在各地流动演出。这个时期的戏台还有洪洞县上张村灵贶庙戏台、永济董村三郎庙戏台、尧都区东亢村圣母祠戏台、翼城县武池村乔泽庙舞楼等。

历史瑰宝:临汾东羊村的东岳庙元代戏台

元顺帝至顺元年 (1333年)至二十八年(1368年)。这时元朝统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起义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总体来说,元杂剧呈现衰落状态,但战火尚未延及临汾,社会较为安定,所以元杂剧还在继续活动,一直持续到元朝结束。

历史瑰宝:临汾东羊村的东岳庙元代戏台

这一时期,仍有新戏台建立起来,如洪洞县景村牛王庙戏台,其石柱迄今还在原处耸立;尧都区东羊村东岳庙戏台;襄汾县北膏腴村庙舞楼石碑;翼城县曹公村四圣宫戏台;尧都区王曲村东岳庙戏台;洪洞县南秦村玉皇庙戏台;襄汾县汾城社稷庙戏台等。

历史瑰宝:临汾东羊村的东岳庙元代戏台

襄汾县北膏腴村戏台修建于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是今天所知元代的最后一个戏台。其时距朱元璋攻占大都后回兵河东只有4年时间。临汾的杂剧活动贯穿了整个有元一代,是元杂剧最根本的基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