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出上聯:東嶽廟,演西廂,南腔北調,紀曉嵐對的下聯很經典

中環文化精深,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祖輩們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對聯就是其中的一種。提到對聯我想大家都不陌生,馬上就要過春節了,貼春聯是必備的活動。

其實春聯就是對聯的一種衍生,只不過賦予了它更多的節日意義。對聯不像春聯,對聯適用於任何時間地點。在古代對聯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商鋪門口的招牌就是對聯,文人們想要比拼一下才華,也可以用對對聯的方式。

乾隆出上聯:東嶽廟,演西廂,南腔北調,紀曉嵐對的下聯很經典

最重要的一點是,對聯比起詩詞來說要簡單很多,就算你不是蘇軾這樣的大文豪,也能夠對出來一副對聯。因為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所以對聯文化的受眾面積廣,也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除了老百姓之外,古代的才子們也都很喜歡對對聯,如果說誰是級別最高的聯友,那麼一定是乾隆皇帝了。即便是帝王,也對對聯文化情有獨鍾。乾隆作為皇帝,擅長的東西有很多,例如寫詩就是他的一大愛好。

乾隆出上聯:東嶽廟,演西廂,南腔北調,紀曉嵐對的下聯很經典

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前人有才,還比他們高產,奈何他寫的詩晦澀難懂,很多地方為了押韻,不惜找來生僻字去充數,所以真正流傳下來的詩歌沒有多少。

不過乾隆留下來的經典對聯可不少,因為他身邊兒有一位大才子紀曉嵐,不論他出什麼上聯兒,紀曉嵐都能給他對出來。所以二人既是君臣,又是聯友,乾隆微服私訪的時候,也經常帶著他。

乾隆出上聯:東嶽廟,演西廂,南腔北調,紀曉嵐對的下聯很經典

有一次乾隆帶著大臣們去泰山祭祀,途中來了靈感,想出來一個上聯,他的上聯是:東嶽廟,演西廂,南腔北調。東嶽廟指的是泰山上的廟,廟前有班子在演西廂記,南北的口音都有。

這個上聯用了四個方位,乾隆出完上聯之後,叫來了紀曉嵐,讓他對一個下聯。紀曉嵐思慮了一番說到:春和坊,賣夏布,秋收冬藏。春和坊是一家店鋪,夏布指的是製作夏天衣服的布匹,這種布匹在秋天和冬天就要放起來。

下聯裡出現了四季,剛好和上聯相對應,對的既工整又巧妙。大家看完之後有什麼靈感?如果各位能想到更有趣的下聯,歡迎各路讀者前來留言討論,讓我們一起感受對聯的魅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