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老八鼓动十四入伙,他说我不会袖手旁观怎么理解?

小说:老八鼓动十四入伙,他说我不会袖手旁观怎么理解?

首先说明一下:应该是胤禵说:我也不会袖手旁观。不是我不会不管,大意相同,请大家勿喷。

这是一个梗。

如果参照当时的情景,老十四胤禵已经守墓多年,当年的大将军王在回京的那一刻,雍正继位后那一刻就被剥夺了职权,后年羹尧取代老十四,平定了西北叛乱,因为年羹尧触动了雍正的利益,也被雍正赐死在杭州城下。

年羹尧的大将军王位置随即被汉将岳中琪取代,不仅如此,岳中琪手下的班底也不是年羹尧的班底,更不是岳中琪的班底,而是雍正新晋的班底,这点,在岳中琪取代年羹尧的时候就说明了。

所以说,再过若干年后,到胤禩调兵逼宫的时候,胤禵的班底都不知道在哪里给人提鞋去了。胤禩此时找胤禵,不知道老十四胤禵还有多少资源可用。

估摸着这时候的胤禵连光杆儿司令的资格都已经丧失了,像老九老十府上可以到处摇舌搬弄是非的那大爷那样的人物只怕都找不着了。

老十四这时候唯一可用的资源,只怕就只有老四胤禛,雍正帝的亲弟弟,雍正亲皇兄的身份罢了。

那老八胤禩这时候为什么要找这个早已失去威风的大将军王呢?

老八与老十四在夺嫡的时候,看起来似乎是一伙,都属于八爷党的人,但是事实上,两人的心从来就没到一块儿去过。胤禵在西北当大将军王的时候,老八却派人安插在他的左右,被胤禵识破后,胤禵又来个反间计,二人明里似乎亲切得很,但是暗地里的较量很早就开始了。

二人心里都明白,时分时合其实早就影响了相互的实力,只是不好撕破脸而已,因为一旦撕破脸,双方的实力都大打折扣,那就更没有实力对付老四或者太子党了。

康熙六十大寿的时候,胤禵送了块儿天石,却要通过老八他们转交给康熙,这其中的意思可想而知。这丫为何不直接呈给康熙呢?后来就有了康熙大寿时候死鹰的事儿,康熙没有追究,是怕因此引起一个乱字。

老八胤禩用死鹰换了天石,这事儿老十四只怕是心知肚明,老康熙虽然没有追究,他老十四心里可明白。你老八把我当枪使了一回,跟没事儿似的,我可不是傻瓜。

总归是亲兄弟老四胤禛当了皇帝,好歹老十四不是其他的皇子,再怎么闹,雍正也不会把胤禵格外怎么样。虽然此时胤禵光杆儿司令都谈不上,就这身份,也是尊贵不已。

老八的来访其实在胤禵意料之中,这老两哥俩这辈子的争斗估计也该有个结果了,不然,老八胤禩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找他,找他这个只剩下身份的兄弟老十四。胤禵心中明白,老八与老四只怕是该到了结的时候了。

说实话,胤禵这时候是真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入伙的,他唯一的希望只怕是双方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出来振臂一挥,那老八老四就都傻眼了。

这,正是老八担心的地方。若说老八胤禩的九成胜算,胤禵的这点希望只怕就算两成。

说老八谨慎严密,这可能就算是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老八胤禩所以来到景陵,他想稳住胤禵,看看胤禵的想法。至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雍正早就洞察这一切,那是后话。

胤禵当然也知道老八胤禩的来意,他是害怕自己利用雍正亲兄弟的身份,在二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渔利。

这个利,还真是个天大的利。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话。像老十四这样的人精儿,自然明白得很。

如果这时候,他答应了老八,站在老八一起,估计胤禵自己都不会信,老八自然更不会信,那老八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看老十四的立场,不为我所用,至少也别掺和。

如果老十四站在老四一边,那老八只怕就要先对自己下手,铲除或防死了这个绊脚石,再图逼宫。老八能在康熙的寿宴上换死鹰,铲除或者防死老十四怎会做不出来?到那时候,就算老八老四打的不开交,老十四只怕也没有振臂一挥的机会。

所以,老十四的立场很重要。胤禵很聪明,焉能不知老八的想法。

所以,胤禵说了句:你们落下风的时候,我也不会袖手旁观。看似是站在了老四一边,实则是老十四保命之策,如果他不这么说,老八就会视他为逼宫的绊脚石,关键时刻除掉他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老十四有什么实力去管呢?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不过是老十四胤禵的聪明以寻求自保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