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吃虧討好別人?小心!你可能是被下了"詛咒"!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都有這樣一類人:他們特別喜歡幫助別人,只要別人需要幫忙,他們總是熱情的伸出援手。但是他們過得並不快樂,

因為他們滿足了所有人,卻唯獨沒有滿足自己。他們感到難受卻無法停止,一旦停下來,他們就會感到非常內疚。

我的朋友小琪就是這樣一個人,無論是誰請她幫助,她幾乎都會接受。比如說,同事的工作完不成了想讓她幫忙,她會接下來;朋友想讓她陪著一起去醫院,她也會同意;甚至有一回,她明明請了假,領導讓她利用休息時間去跑一趟銀行,她也同意了。小琪其實並不想去,但是不知道如何拒絕。

小琪一方面喜歡幫助別人,另一方面卻又不喜歡麻煩別人,能自己搞定的事情堅決不找別人。小琪最近要搬家,她都是一個人完成的,因為她覺得麻煩別人很不好意思。甚至,連房東提出幫助搬家的請求,她也拒絕了。她寧可把自己累趴下,也不會輕易向別人求助。

心理諮詢師雅基•馬森認為這些"喜歡委屈自己討好別人的人"都被下了"詛咒",一種只允許自己對別人好,不允許接收別人幫助的詛咒。雅基•馬森發現中了這種詛咒的人並不少,比如天才作家蔣方舟就曾經自曝"我因為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了,而成了一個諂媚的人。"

雅基•馬森給這種詛咒取了個有意思的名字:"可愛的詛咒",並且聯繫了一名工作數十年的同事一起破解詛咒。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她把這些總結經驗寫成了一本書——《可愛的詛咒》。

總是吃虧討好別人?小心!你可能是被下了

一、可愛的詛咒是怎樣產生的?

原因1:童年遺留的潛意識

在社會上生存,不可避免的要跟很多人打交道,比如父母、長輩,在進行公司後,還會跟領導、同事相處。與人相處時,有很多規則要遵循,這些規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生存,避免很多麻煩,但是有一些規則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過時了。

可惜的是,有一些規則已經被深深的存在了我們的腦海裡,遺留在了我們的潛意識中,對我們的行為產生了影響。比如,我的父母很早就告訴我:"撿到錢後要趕緊花掉,不然就會帶來黴運。"聽起來有點迷信,甚至非常可笑,認真想想簡直毫無根據,但是為什麼我們還會遵從呢?

因為這些潛意識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形成的,那時候作為孩子的我們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父母說什麼就相信什麼。這些潛意識植入腦海後,我們很少對它進行處理,它就一直埋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

原因2:幼年的低自尊經歷所致

孩子的想象力總是非常豐富的,他們會將原因毫無關係的事情聯繫起來。比如,媽媽今天給我零食,是因為我表現得好;媽媽今天罵了我,是因為我表現不好。孩子不知道的是,大人的情緒與孩子並沒有關係。孩子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認為只要自己好好表現,大人就會對他好;如果大人對他不好,那說明自己表現得不夠好。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失去自我,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需要別人的肯定才能緩解心裡的不安。這兩種經歷,最終會導致兩種傾向:"憤怒逃避者"、"肯定追求者"。

憤怒逃避者害怕衝突,他們會想辦法避免一切可能發生的衝突和尷尬情景,所以他們拒絕麻煩別人、不做讓別人討厭的事情。認可追求者是個無時不刻想要討好別人的傢伙,他們表現得體貼、善解人意,非常迫切的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有"可愛的詛咒"的人,大部分都是兩者的結合體,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影響著他們的行為。

原因3:杏仁體的恐懼記憶

無論是憤怒逃避者還是認可追求者,其實都是面對恐懼時所產生的反應。年幼時,孩子面對大人的憤怒幾乎什麼也做不了,他們只能遵守一些看似合理的規則來保護自己,比如討好父母或者表現好一點。

這些處理恐懼的方式都被大腦中的杏仁體記錄了下來,當下一次發生類恐懼情緒時,杏仁體就會採取同樣的處理方式。杏仁體並不知道我們已經長大了,有更好的方法處理恐懼了,它會讓我們採取討好或者避免衝突的方式進行處理,這就是可愛的詛咒難以改變的原因。

總是吃虧討好別人?小心!你可能是被下了

<strong>

二、先了解自己,再破除恐懼

想要破解魔咒,我們需要先了解自己,方法有兩個:

步驟1:寫日記

很多人都有寫日記的習慣,比如每反省日記,寫工作日記等等。對於可愛的人來說,最適合的日記是"一日三好式",也就是每天在日記中記錄三件做得不錯的事情,並且寫下對應的好品質。比如,我今天聽了寫作課,說明我是一個熱愛學習、追求上進的人。

在寫日記時,可以留意自己的情緒,把那些心裡想到但沒說的話記下來,然後給自己的負面情緒打分。堅持一段時間後,你會對自己有一個更清晰的瞭解,知道自己有哪些優點,以及被壓抑了哪些想法。

步驟2:畫自畫像

當你對自己有一定的瞭解後,就可以開始畫出更清晰的自畫像了。打開一張空白的紙,畫上一個小人,給小人穿上一件大大的衣服,待會兒我們要在衣服上寫上小字。在小人周圍畫出一些直線,在線上寫上你給別人的印象,比如喜歡笑、很少拒絕別人、友善好相處。

寫這些的時候沒有太嚴苛的要求,只要是你認為應該做但是又很有負擔的事,都可以寫上去。接著,我們在小人衣服上寫上內心的真實感受,比如討厭、怨恨、疲憊等等。寫完後,你將得到一個表裡不一的小人畫像,這就是你的內心感受與外在表現的矛盾。

前面的兩步其實是在為第三步做鋪墊,所以最好不要跳過,否則你又很可能變回原來的自我。

步驟3:找到評價源

每個人心裡都有兩個評價源,一個來自於自己,一個來自於外界。可惜的是,對於可愛的人來說,外界的評價源幾乎佔滿了整個評價體系。他們聽到不到自我評價,需要通過別人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形象,所以他們經常討好別人。

通過寫日記和畫自畫像的方法,可以建立起內在評價源,讓我們看到內在評價源。接下來,我們需要找到外界評價源的聲音都是誰發出來的。仔細看一下日記中那些你沒能說出口的話,如果說了會發生什麼。

在這個過程裡,你會聽到一個抗議甚至訓斥的聲音,仔細想一下,他們說了什麼?是誰發出來的?你會發生這些聲音都不是自己的,他們可能來自老師或者父母。知道了這些聲音來源,我們就能對他們進行隔離。

同時,內在評價源也需要進行升級建設,方法很簡單,將你想到的"應該"都變成"可以"。比如說,"我應該對大家友善一點"改成"我可以對大家友善一點"。"應該"表示即使不願意也必須要做,是一種強硬的態度;而"可以"則表示選擇,你可以自由決定。擁有了一個強健的內在評價源,就擁有了底氣,也就可以避免成為"憤怒逃避者"和"認可追求者"。

總是吃虧討好別人?小心!你可能是被下了

三、擺脫可愛詛咒的行動

批評的聲音來自別人,我們可以通過強大的想象力打敗他。比如,幻想發出聲音的人是個猥瑣的傢伙,你可以大膽的向它宣戰,嘲笑它的失敗。也可以想象你的偶像在面對這些事情時,他會怎麼處理,用他們處理方式把批評的聲音打回去。

這些方法可以幫你有效的對抗恐懼,你還需要奪回發表言論的權利。在面對面的交談中,語言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更多的是動作、神情、姿勢表達出的態度。當人們身體站直,挺胸抬頭的看著對方時,別人會感覺到你的自信,這使別人更容易聽從你的建議。

另外,不要"總是保持微笑",雖然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是從進行心理學上來說,微笑其實是一種服從的意思,有點類似於狗狗露出肚皮。當然,如果你喜歡笑的話,你可以微笑,但不必逼著自己微笑。

在拒絕別人時,可以嘗試"我知道,但是"的句式,這可以幫助可愛的人更好表達自己的觀點。

如果你的恐懼十分嚴重,可以採用系統脫敏法,將恐懼進行分級,然後一級一級的挑戰上去。比如,拒絕別人的請求是一級,那麼跟別人吵架就是十級,將一到十級的事情全部做一遍,就能大大降低你對恐懼的敏感度。

為了讓自己更瞭解自己真正該擔負的職責,你可以嘗試畫一個責任餅圖。比如,一個項目由4個人一起負責,但是你一個人擔負了大量的工作,你可以畫一個餅圖,將3分之1的責任歸到領導身上,剩下的3分之2由4個同事均分。最後,你會發現在這個項目中,你其實只用擔負很小的責任。

現在,你可以跟同事們好好談談了,要求他們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也許談判會失敗,但是你勇敢的面對了恐懼,避免了成為"老好人"。你可以再好好總結一下,思考一下談判為什麼會失敗,總結出規律下次再進行嘗試。

很多人對於"拒絕友善"有很深的誤解,認為一個人如果"拒絕友善"就是變成一個自利自利的小人。但是《可愛的詛咒》卻告訴我們,這種想法是一個"可愛的詛咒",我們之所以產生這種想法,是因為我們的大腦裡遺留著過時的死板規則。想要破除"委屈自己討好別人"的詛咒,我們必須拋棄這些死板的規則,建立一個遵從內心的新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