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赴邊疆,進藏區,科技扶貧下真功!

“五一”是勞動者的節日,勞動者是最美麗的。4月28日,在2019年陝西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大會上,國家稅務總局楊淩示範區稅務局榮獲陝西省五一勞動獎狀;楊淩示範區科技創新和轉化推廣局唐偉同志榮獲陝西省五一勞動獎章;陝西化建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張珂電氣儀表班組和楊凌人力資源中心市場就業創業部榮獲陝西省工人先鋒號。為展示楊淩示範區獲獎集體和個人的良好精神風貌,發揮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楊凌融媒體中心推出“中國夢·勞動美 ”先進事蹟系列報道,敬請關注。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唐偉同志的先進事蹟。

中國夢·勞動美 | 唐偉:赴邊疆,進藏區,科技扶貧下真功!

唐偉主要事蹟

唐偉,男,36歲,中共黨員,現任楊淩示範區科技創新和轉化推廣局主任科員。該同志自2010年進入科技系統工作以來,立足履行好國家賦予楊凌的農業科技示範推廣這一重要任務開展工作,始終愛崗敬業、埋頭苦幹,矢志不移地為示範推廣事業默默奉獻,曾榮獲楊淩示範區先進工作者、優秀工作人員、優秀黨員等稱號,多次被評為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工作先進個人。講政治,敢擔當,勤於學習探索;始終在思想上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注重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宗旨意識濃厚,黨性觀念強;在思想和工作作風上,牢固樹立奉獻勝於一切的人生觀、事業重於一切的價值觀,自覺做到忠於職守,奮發有為,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求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個人品德方面,他為人正直,待人誠懇,為人和善,樂於助人。注重通過學習充實自身工作能力,經常向區內有關科教專家請教問題,經常與領導、同事溝通想法。

建制度、立規範、工作基礎不斷鞏固

中國夢·勞動美 | 唐偉:赴邊疆,進藏區,科技扶貧下真功!

​他先後起草出臺《楊淩示範區面向旱區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工作規劃》、《關於鞏固完善六種模式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示範推廣水平的意見》、《楊凌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管理辦法》、《楊淩示範區農業科技示範推廣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楊凌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首席專家管理辦法》、《楊凌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巡查制度》、《楊淩示範區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效益統計與測算辦法》等制度性文件,為楊凌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工作朝制度化、規範化奠定了基礎。通過不懈努力,大學推廣、產業鏈、科技特派員、農業科技培訓、媒體和展會推廣水平不斷提升,產業鏈推廣企業、法人科技特派員隊伍不斷壯大,科技服務“1+7”平臺作用日益顯現。9年以來,楊凌產業鏈示範推廣企業發展到61家,法人科技特派員發展到65家,楊凌1000多名楊凌科教專家和15000多名獲得楊凌農民技術職稱證書的“土專家”活躍在全國各地推廣一線。

建基地、搭網絡、示範推廣成效顯著

中國夢·勞動美 | 唐偉:赴邊疆,進藏區,科技扶貧下真功!

​面向旱區發展楊凌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與旱區有關地區建立農業科技協作關係是楊凌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工作的重要基礎,9年來,楊凌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由2010年的117個增加到2019年的318個,覆蓋全國18個省(區),遍佈基地的遠程服務視頻點將基地與楊凌通過網絡相連接;楊淩示範區與西藏阿里、山東濱州、青海海西州、廣西百色等共30多個市縣區建立了農業科技協作關係。這些數字記錄了唐偉同志的工作歷程,辛勤的工作換來的是豐碩的成果。2018年楊淩示範區面向旱區的示範推廣總面積超過9000萬畝,示範推廣總效益超過230億元。

赴邊疆,進藏區,科技扶貧紮實開展

中國夢·勞動美 | 唐偉:赴邊疆,進藏區,科技扶貧下真功!

​積極推動示範推廣與科技扶貧相結合。制定了《楊淩示範區面向國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及新疆、西藏科技扶貧實施方案》。通過建基地、搞培訓,將專家、技術、品種與當地需求有機結合,帶動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2016年實現陝西56個國定貧困縣楊凌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全覆蓋,2017年實現橫跨陝西、四川、重慶、甘肅、湖北、河南6省市的秦巴山區連片特殊困難片區75個貧困縣區楊凌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全覆蓋。截至目前,在全國有扶貧任務的省區建成基地達到314個,覆蓋秦巴山區、六盤山區、呂梁山區、南疆四地州、西藏等7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片區,為面向全國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貢獻“楊凌力量”。唐偉同志兩次赴西藏阿里地區工作,克服高寒缺氧,積極推動項目建設。2018年,阿里普蘭縣60畝設施農業為主的楊凌-阿里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成投用並通過驗收。2016年10月新疆民豐扶貧基地建成至今,推廣20多個品種和技術,培訓維族農民超過5000人次。截至目前,建在南疆四地州的楊凌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達到3個。2019年,還將進一步深化楊凌農科助力脫貧攻堅,聚焦陝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區,通過基地帶動、專家指導、科技培訓等大量具體工作的開展,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在履行好國家賦予的使命開展農業科技示範推廣的同時積極探索科技扶貧新路徑,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旱區現代農業發展、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做出更大的貢獻。


記者:魏爭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