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中的三个“卖国求荣”亲日派的下场

今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签订“二十一”条时的外交次长,时任交通总长)、陆宗舆(签订“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时任币制局总裁)和章宗祥(时任驻日公使)。

“五四”中的三个“卖国求荣”亲日派的下场

曹汝霖

曹汝霖(1877—1966),字润田。原籍浙江,生于上海。幼年入私塾,18岁时,以第五名的成绩考中秀才,后入汉阳铁路学堂就读。1900年赴日本留学,鼓吹君主立宪,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后就读于早稻田专门学校、东京法学院(中央大学前身)。日本中央大学法律政治科毕业,1904年归国,回国留学生考试第二名,法科进士,成为当时有名的洋翰林,为能干的“知日”专家之一。任法律馆纂修官、工商部候补主事、民政部财例局提调,1905年,慈禧太后和光绪曾召见。后任宪政编查馆编制局副局长,1911年春任清政府外务部副大臣。

民国成立后,1913年由袁世凯指派他为第一届参议院议员。同年8月任外交部次长。1915年1月参与同日本公使谈判“二十一条”。1916年4月任交通总长,后兼署外交总长,并任交通银行总理。1917年1月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兴业等银行借款500万日元。

1917年7月任段祺瑞内阁交通总长。次年3月兼任财政总长,又向日本大宗借款,充作军饷。1918年秋,不惜丧失山东铁路主权,向日本再次借款。他依仗在交通、财政方面所踞要职,成为新交通系首领。1919年初任钱能训内阁交通总长。

“五四”上午,大总统徐世昌设午宴,替章宗祥洗尘,由钱能训国务总理、陆宗舆、曹汝霖作陪。会上知道了学生游行的事。后来躲在总统府的曹汝霖和章宗祥,决定还是回家。两人同乘一辆轿车驶出总统府到达北京东单东部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游行学生游行到北京东城赵家楼街曹汝霖住宅,曹汝霖已躲。学生将章宗祥痛打。

曹汝霖先潜往东交民巷法国医院,一天后又躲进同仁医院,后又搬到北海团城(当时团城由京绥铁路局管辖),闭门谢客。1919年冬,避到天津德国租界居住。赵家楼修葺后,全家搬回北京仍居此处。但曹仍以天津居住为多。1922年,他于灯市口同福夹道又盖起一座新楼,后他又搬到天津。同福夹道宅寓则租给丹麦公使作为公使馆,只留下后院,家人改从箭厂胡同后出入。1937年始将此处宅寓卖掉。这期间他任井陉正丰煤矿公司董事长。1928年后,寓居青岛。

抗日战争时期,章宗祥又依附日本当了汉奸,任新民印书馆董事长、“中日恳谈会”会长、伪华北临时政府最高顾问、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居上海,先被短暂囚禁,后释放。1949年去台湾,后去日本、美国,著有《一生之回忆》。1966年8月死于美国底特律。

陆宗舆

陆宗舆(1876—941)字润生,1876年7月5日出生于浙江观潮胜地海宁盐官。其父早年经商。陆宗舆1899年21岁,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1902年归国,任清进士馆及警官学堂教习、巡警部主事。1905年6月1日参加学务处举行的第一次考验游学毕业生,获举人出身。

1904年4月东北设行省,他管东三省盐务,使盐课(税)年收入从50万两白银激增至160余万两,受到清廷召见和赏识。

1906年冬,随载泽出国考察宪政,为二等参赞,得徐世昌的赏识。1907年调任奉天洋务局总办兼管东三省盐务。1908年升候补四品京堂。1909年进京任宪政编查馆馆员。1910年年10月,被选为资政院议员。1911年秋任交通银行协理、印铸局局长。武昌起义后,任清政府度支部右丞并代副大臣。清帝退位后,转入北洋政府。

1912年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袁世凯总统府财政顾问。1913年当选参议院议员。同年12月被任命中华民国驻日公使。1915年初由袁世凯派遣,与陆徵祥、曹汝霖一起与日方代表日置益谈判,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6月8日,他在日本东京与日本换文批准该条约。

1917年8月,任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总理,多次经手向日本借款。陆宗舆在日本寺内正毅内阁授意下,以中华汇业银行总理的名义代表日本兴业等三银行先后与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曹汝霖、农商总长田文烈签订了“有限电报借款”和“吉黑两省金矿及森林借款”合同,共五千万元,将中国有线电报财产收益和吉黑两省的森林金矿资源抵押给日本。

五四运动中,他与曹汝霖、章宗祥同被群众斥为卖国贼。在群众的压力下,1919年6月10日,被北洋政府罢免。

消息传至海宁,海宁县商界、农会、县教育会等发出公开信,怒斥北洋政府“辱士养奸”,5月13日在硖石召开各界人士万余人参加的大会。大会一致决议开除陆宗舆乡籍,通电全国,陆宗舆成了没有籍贯之人。

六月间,海宁乡人又集会决议勒石3块,分立于盐官镇(陆宗舆的出生地)的邑庙前、北门外和镇海塔旁(即观潮胜地海塘边),碑刻“卖国贼陆宗舆”六字。消息传至北京陆宗舆,陆宗舆以重金贿赂县知事,嘱毁碑,乡人群起而阻止,县知事也不敢强行胡为。8月16日,北洋政府内务部行文县知事销毁碑石,民众得知电内务部,斥为包庇卖国贼。直至徐世昌任总统时下令,才被强行拆除这三个碑。1985年,海宁在清理场地时,发掘出一块“卖国贼陆宗舆”石碑。该碑存于海宁市博物馆。

陆宗舆下台后即到天津作寓公。1921年在天津日租界鞍山道建起了3千多平米的豪宅,取名“乾园”,含有“浩瀚乾坤、汇聚一园,人杰地灵、颐养千年”之意。这些卖国贼还可以做“官”,1925年后他曾任临时参政院参政。1927年7月清逊帝溥仪由张园迁居于此,为取静观变化、静待时机之意,便把“乾园”更名为“静园”。

日本全面侵略中国后,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陆宗舆被聘为行政院顾问,再次附逆为汉奸。但身体不持,1941年6月1日病死日本。

章宗祥

章宗祥(1879—1962),字仲和,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获明治大学法学士学位。1903年回国后,赐进士出身。在北京京师大学堂任教。曾任法译馆,修馆,工商部候补主事、民政部财例局提调,宪论编查馆编制局副局长等职,为清政府编商法。曾于1905年与董康合译《日本刑法》,并为清政府编纂商法。1909年任北京内城巡警厅丞。曾参与审理谋刺摄政王载沣未遂案。宣统二年任法律编纂局编修,内阁法制院副使。

1911年武昌起义后,受袁世凯派遣随唐绍仪 往上海参加南北议和谈判。1912年袁世凯任总统后,章宗祥先后任总统府秘书与顾问、法制局局长、大理院院长、司法总长兼代农商总长等职。

袁世凯死后,1916年6月,出任驻日公使,在段祺瑞指使下,与日本政府秘密谈判,出卖国家的领土与主权。

1916年9月2日为筹措军费,访晤日本内阁谋士西原龟三,表示北京政府同意以济顺、高徐二铁路由日本垫款修筑及胶济铁路由中日合办为条件,要求日本借款4000万日元。

1916年9月24日日本外务大臣后藤新平向他递送处理山东各问题换文,内称:日中合办胶济铁路;沿铁路线日军,除济南留一部分外,余均集于青岛;胶济铁路巡警队本部及枢要车站并巡警养成所内,应聘用日本人;日本现设之民政署撤废等。25日,章宗祥复文称:“中国政府对日本之提议,欣然同意。”9月28日章宗祥与日本兴业银行总裁小野英二郎签订济顺、高徐铁路2000万日元借款预备合同。

1917年与日本正式订立《中国陆军共同防协定》和《中国海军共同防协定》,使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得以“共同防”为名,控制我们东北和蒙古的广大地区。1917年秋,在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和国务总理段祺瑞的指使下,一天内向日本签押了三笔共计六千万日元借款,把我国的铁路、矿产及其他权益出卖给日本。对日本政府向我们提出的让日军继续占领济南和青岛。控制山东的无理要求,也由北洋政府授权,他在9月24日的复照上表示“欣然同意”。

1918年6月到9月,北洋政府一共向日本借款五次,共一亿元。1918年与日本订立“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从1916年至1918年,段祺瑞及北京政府公开或秘密地向日本借款,总额达5亿日元左右。

“五四”中的三个“卖国求荣”亲日派的下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游行群众要求北洋政府罢免三大卖国贼亲日派官僚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的职务。“五四”当天游行队伍中一面大白旗上写着的一副“挽联”: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敦余孽死有头。下署;“学界泪挽遗臭万古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游行的学生把白旗送到他们家里去。游行学生游行到北京东城赵家楼街曹汝霖住宅,曹汝霖已躲。章宗祥被发现,学生将其痛打。

章宗祥被免职后,湖州各界人民于6月召开大会,宣布开除章宗祥的乡籍,宣告出族。并决议查封其家产,供地方经费使用。此后,章宗祥1920年担任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总理、1925年任北京通商银行总理。1928年后,寓居青岛。1931年3月汉奸王揖唐邀章到北平出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1942年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伪电力公司董事长。

1945年日本投降后,迁居上海,以汉奸罪被捕。1962年10月1日在上海病逝。著有《东京三年记》、《日本留学指南》、《任阙斋东游漫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