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外國人當成鬼,更別把他們當成神!

前不久,筆者和一位長期在中國生活的美國朋友埃文思聊到2001年的中美撞機事件。他說,儘管撞機事件讓中國飛行員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當時大多數普通美國人卻認為中國應負主要責任。

埃文思表示,其實只需將遇害中國飛行員的親人悲痛的畫面放給美國人看,他們就會真切瞭解到中國所受到的傷害,美國的輿論就可能倒向中國這一邊,“畢竟,美國人也是人,能夠體會失去親人的痛苦。”

“外國人也是人”這似乎是一個不言自明的事實。

別把外國人當成鬼,更別把他們當成神!

這裡面有著幾個方面的含義:外國人和我們一樣,既沒有那麼可怕,也沒有那麼高尚;有壞人,有好人;有人自私,有人慷慨;大多數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擁有許多整個人類共通的情感。

然而,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古至今,中國人很少真正把外國人當人。過去有北狄、南蠻、西戎、東夷之說,對外國人有長毛、倭寇、鬼子之稱。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人或把外國人當成鬼,或把外國人當成神,鮮有將其視為同類者”。

別把外國人當成鬼,更別把他們當成神!

這種心態給中國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後果。在中國的大門被列強的大炮打開之前,封建統治者和中國國民沉浸在天朝大國的夢想之中,對西方世界發生的一切視而不見,沒想到西方的“長毛鬼”會趕超自己。這種漠視讓中國未能跟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大潮。天朝大國的夢想被徹底擊碎之後,中國人開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很多茫然的中國人依靠對外國人的咒罵來尋找心理平衡,這種解恨心理逐漸讓國人喪失客觀辨別世界的能力。旅居韓國的著名愛國華僑韓晟昊先生對中國人常把外國人稱為“鬼子”曾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分析。

他表示,中國人常說的“外國鬼子”,細細品味一下,其中倒含有一番“敬畏”的含意。因為在中國的語境中,鬼讓人既敬又怕。

別把外國人當成鬼,更別把他們當成神!

近20年來,中國創造了世界矚目的經濟騰飛。國力的提升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人的弱者心態。直至今日,仍有不少中國人不把外國人“視為同類”。這造成了兩個直接後果:一個是媚外,一個是排外。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這些人缺乏自信,更缺乏對他人的瞭解。

回到文章開頭埃文思所說的話,中國在撞機事件中的宣傳工作沒有做到位,正是忽略了這個事實,外國人也是人。說服他們、打動他們、理解他們,都要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

中國人什麼時候能真正把外國人當成一樣的人了,中華民族才能真正由弱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