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你看過的第一部黑白電視的品牌是什麼,證明你已不再年輕了?

樂導網創


一臺14寸飛躍牌黑白電視機,陪伴了我整個的童年。就幾個臺,單拉桿式天線,旋鈕式調臺,每天晚上鄰居家的小朋友都會來我們家一起看電視,《家變》,《敵營十八年》,《加里森敢死隊》,《蝦球傳》…………滿滿的回憶,時間真快呀,轉眼之間40多年過去了。那時候雖然物資貧乏但是充滿了快樂,為了換個臺有時候還會吵得臉紅脖子粗。現在可好,一人抱個手機,誰也不理誰。


水榭嵐煙


九零後、零零後對黑白電視這個稱呼,肯定會比較陌生,也會認為那只是對畫面的一種處理方式而已。


記得我們家買電視機的時候,應該我已經上小學了,哥哥在上初中。幾十年過去了,那時一家人圍在一起看電視,和哥哥搶頻道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長大後,離開了家,家裡的電視也是換了一個又一個。只到前兩年,父親去世,在父親的遺物中才發現了,我們家裡的第一臺黑白電視機。那是一臺17吋的鶯歌電視,後面的電視天線已經遺失了,電源線也是用絕緣膠帶纏過多次。

後來我也在想,我們家換過大大小小的電視機十幾臺,為什麼父親偏偏只留下了第一臺最小的電視機?也許那也是父親的一種情懷在裡面吧!父親當過兵,為人和善。他的兄弟姐妹多,爺爺去世早,家裡的重擔落在父親肩上,退伍後,部隊安排父親在縣城工作,父親書讀得少,他的上面有一個會讀書的哥哥,可因為那時社會上講究家庭成份,當時爺爺在世的時候,被評為上中農,大伯高中畢業後也因此沒能有好的工作安排。

父親為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我的大伯),毅然放棄了縣城的工作,找部隊幫忙讓弟弟頂替了自己的工作。回到農村後,父親一邊要農耕,一邊又要照顧全家人的生活。日子一天天過去,家裡的兄弟姐妹都成家了,爸爸也在別人的介紹下認識了母親,再後來,哥哥、我和妹妹相繼出生了。


那段日子應該是父親最勞累的,地裡的農活和我們的讀書,是父親和母親最不願輸給別人的地方。別人家有的東西,別的孩子買的新衣服、新書包,父親就通過在村上的一個工廠沒日沒夜地乾重活,去換取我們想得到的一切。

轉眼我也上學了,村裡也有人家買了電視,並且村裡有人說,父親的哥哥在城裡混得可以,為什麼不讓哥哥買一臺,父親當時不懂什麼是電視,對村民的話也沒有說什麼,父親騎車到鎮上後,打電話給自己的哥哥(大伯),問清情況後,父親回到家後,也沒向大伯要電視什麼的。父親戒掉了抽了多年的煙,後來才知道父親是為了給我們買一臺電視機。

父親終於給我們買了一臺電視機,我們也是相當的興奮和驕傲。由於當時的年紀小,對父親的辛苦和付出也不知曉,只是覺得那段時光是幸福的。

也許就是這件事後,父親與大伯間的聯繫越來越少,其中的緣由也是父親過世後,母親告訴了我們。當然父親也沒有責備大伯的意思,只是父親在那時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沒能再幫到自己的哥哥。當我們成家有了子女後,把父母接到城裡,父親還一直在我們面前唸叨,城裡壓力大,什麼都要花錢。也許這句話,一方面是在告誡我們要節儉,另一方面也是在想念著自己的親哥哥。

父親是肺癌晚期,在和病魔鬥爭了幾年後,父親突然給我說,想去大伯家坐坐。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很少去大伯家。那天,父親讓我在大伯家附近找了一個好一點的酒店,到大伯家接上了大伯大媽兩人。父親還讓我點了一個粉蒸肉,其他的菜都是我安排的。菜飯上桌後,父親給自己的哥哥夾了一塊肉,並告訴我,這是大伯最喜歡吃的。那頓飯,我看到了四位老人的開心和幸福!


從大伯家回來後,父親去世了,臨走時,父親眼角流下了淚水,我知道,這是父親的一種解脫,也是父親的一種不捨。父親留下的那臺電視機,是父親的驕傲,也是父親心中對大伯的一種怨(雖說當時他們間的對話,我們已無從知曉),可父親從來都沒在我們面前提過。父親能在有生之年,完成了與大伯的見面,我想也許只有他們兩個老人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

父親的這臺電視,我也會一直保存下去。太多的故事和情感,也只能交給時間了。

歲月催人老,人生如過客!

珍惜現在,好好生活!


大話西遊402


第一次看電視是珍寶島之戰(1969年)的新聞,在縣廣播站,一幫人擠在一間屋子裡,家父扛著我站在最後,屏幕大約是7吋~9吋,實際上就是顯示器,如果是國產的就應該是天津出產的北京牌。

後來再看電視就是1975、76年了,當時是文革末期,有幾部新拍的電影在北京電視臺(央視的前身)播放,記憶最深的是周恩來逝世的新聞,一般是到某些單位去看,比如縣糧庫、城郊的生產隊去看,屏幕大的有24吋,據說是羅馬尼亞進口的。

家裡買電視機,是在1979年年底,從日本進口的夏普牌,12吋的,460元一臺;當時還有日立牌的,便宜50元,跟家父去買時,還糾結了一下價格,畢竟50元接近家父一個月的工資啊!最後還是咬了咬牙。

第一次看彩電,是在大學的飯堂裡,看過的節目有李雪健出演林彪的話劇《九一三事件》,還有中國男排、女排的比賽,看過之後也上街去遊行,喊過“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不是在北京。

自己買電視機是結婚的時候,上海出產的金星彩電,18吋立式帶遙控。這是自己的第一臺電視機。

說了這麼多,真的暴露年齡了。


俺那旮沓


我家的第一臺電視沒有牌子,大約是1978-1979年父親自己組裝的9英吋電子管黑白電視,木製機殼。中周、變壓器、偏轉線圈和高壓包全是他自己纏繞,中周的外殼也是用牙膏皮或鋁片自己敲制。由於當地只有中央信號差轉,所以電視只具備一個頻道的高頻振盪電路,沒有安裝高頻頭,銅箔卷高梁杆製成的室內天線。可以說是當時縣城內第一臺民用電視,很多單位和機關都沒有呢,更不用說百姓家中。

我看到的第一個電視節目是足球比賽,宋世雄解說的。印象最深的是動物世界,小小的我見識了獅子、大象和長脖鹿,令我大開眼界。每年除夕都是晚上12點之後包餃子,因為滿屋全是人,每人都坐著小板凳。

父親是1951年開始自學無線電和電工,在我心目中他無所不能,他永遠是我的驕傲。他的所做所為,深深地影響著我這個“小電工崽子”。

頭些年想恢復維修收藏了的,但因年頭太多,很多元件鏽蝕嚴重放棄了,也沒留下影像,著實可惜了。


腰包不鼓手空空


也來說說自己的第一部黑白電視機吧。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一九七一年吧,中國的電視廣播還剛起步。成都市只能叫試播,只有一個二頻道黑白信號,每天只播3至4個小時,白天沒有節目,晚上7點開始播放新聞聯播節目,然後播放一部電影就結束了。那時市場上已有2個品牌的電子管黑白電視機賣,即天津產的“北京牌”和上海產的“上海牌”,價格都是700多元一臺,而當時我們十年工齡的國企職工的工資也才30多元,也就是說不吃不喝得2年工資才能買得起一臺。作為普通職工肯定是買不起啦,但我要說,中國的工人正像偉大領袖毛主席所說的一樣,“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我作為那個年代“成都無線電工業學校”畢業的中專生,又在某大型通訊設備製造國企工作,於是萌生了自己動手裝配電視機的念頭。當時“北京牌”、“上海牌”電視機的電路圖資料都還沒有公佈,手中唯一的資料就是文革前出版的《電子技術》雜誌上的一篇製作直放式示波管電視機的文章。我在自己家中,硬是依靠一把電烙鐵,一個手搖鑽,一個萬用表,製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用園型示波管作為顯示屏的電子管電視機。兩年後,隨著成都紅光電子管廠開始生產電視機顯像管,我們可以買到國產的電視機顯像管了,自己終於在家裡裝配出了同買到的黑白電視機有著完全一樣收看效果的電視機了。要說我的第一部黑白電視機是什麼品牌,那就是“自力更生”牌吧。


電笑馬蘭


我家買的第一臺電視機是1982年我32歲時買的,沒有牌子的。那是我們這裡無線電二廠一個工人師傅組裝的100元。

三年以後我買了一臺14吋的《長虹》彩電,八個預選器那種。1380元(記憶的)還另搭兩條劣質香菸(我不抽菸的),那時候這1380要我們兩口子不吃不喝一年半的工資呢。

我現在正在看的(算一心二用吧)是1999年三月我買的《王牌》TCL29吋的電視機。那時候買的是放起的樣機,少300元,2900元。二十年了,修過三次,一次是顯像管的管腳壞了,二次是場屏的一個電阻擊穿了,三次是電源部分擊穿了一個電容器。原件都不管錢,人家開車或汽車來,要開機、檢查,挺麻煩的,雖然是熟人,我修理費照付。40、30、30,共100元。


虎嘯zhouyichang


我不記得那個電視📺叫什麼牌子的了,記得是木頭殼子的黑白電視機,那是我大概四五六歲的時候,爸爸賣了黃豆,在北京騎自行車買回來的,我們這離北京六七十公里吧!那會都把農村的東西騎自行車,帶到北京去賣了換錢!再買一點家裡用的東西。早上兩三點大人們就搭伴騎車出發,晚上在一起趕回家,如果東西賣不了,還得住一晚上賣完才回家!那一代人,很是辛苦的。我老丈人,是有正式工作的,我們沒事聊天,他說他年輕的時候也去過,那會不知道什麼是低血糖,就知道自己很餓,到飯店點的餃子,餃子上了自己眼前都發黑了,差點暈倒。說實話就是累的+餓的。和我們說,我還依稀記得,和我女兒他們說就如同天方夜譚一樣,他們理解不了,那會的人會過那樣的日子😊那一代人,是真吃過苦受過累!現在好了退休了,在家頤養天年。好好享享清福吧!

電視機還真能體現出你的童年,是什麼年代的。不想現在家家都是五六十寸的大液晶電視,想看什麼一搜都有啦。我小時候電視機就那麼幾個頻道,還不是總有節目,看最多,就是那個大院球和雪花,那會農村的電也不是總有,我記得小時候總停電,一來電興奮的不得了。那個撒歡往家跑,看電視去呀!我們家在村裡買電視算比較早的,下午放學一屋子小孩看動畫片,晚上就把電視搬到院裡去看電視劇,(因為屋裡已經坐不開了人太多)我記得是播放霍元甲吧!想想過的真快,三十多年了,唉😔老了

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戀紅塵。

紅塵看破此生後,不負如來不負卿。



竇玉樹


丹東菊花電視機,不是買的整機,是購件人工組裝的。咳咳,順便說一下,不是我家購買和組裝,是鄰居家購件組裝的,每天晚上到人家蹭電視看,院子裡立著天線杆,畫面或聲音不清楚時得有人出去轉一轉天線杆調整角度,黑白電視淨是雪花點。主要節目:大西洋底下的來人、鐵臂阿童木、排球女將、霧鎖南洋、血疑,再後來一休、上海灘、萬水千山總是情、人在旅途、霍元甲、渴望、編輯部的故事……





消融子


我記得非常清楚,1979年我們家買了一臺日本聲寶牌12寸黑白電視。當時中國和日本關係很好,不知為什麼,當時工廠突然來了一大批日本電視,價格是550元人民幣,當時家裡哪有這麼多錢呢,工廠說凡是買電視的,工廠都可以給借錢,我父母就向工廠借了500塊錢,自己貼了50塊錢買了這臺電視,當時為了能收到信號,工廠組織全廠職工,不論男女老少,人人都要背磚頭上山頂建電視插轉檯,全廠放假背了三天。當然,對我們小孩來說也是快樂的三天。收看電視時,因信號經常不好,有時候也模糊不清,而且頻道極少,但對我們那說,能在電視上經常能看到道電影,那也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啊!


南北人生67


我第一次看到電視天線是1969年。那時候我們剛剛上中學,在清真寺院裡上課。寺院內有一棵百年老榆樹,那上邊有一根王串形狀的天線,他們說那是電視天線。第一次知道電視能演電影也是那一年。我家後院是省模範監獄,有一次我的同學說她在監獄裡看電視了,演的是電影白毛女。我第一次看到電視節目是在74年,我們單位電工自己裝了一個9吋黑白電視,沒有外殼,全部零件擺在炕桌上,用電線連接各個零件,演的是舞蹈節目,沒有聲音。我第一次看到電視是76年周總理逝世,我們居民委是先進居民委,市裡獎勵一臺日本松下29吋電視機,信號很不好,在大院裡直播追悼會實況,看的不很清楚。我第一次在家裡看電視是79年,媽媽用父親平反單位發的撫卹金買的臺灣產雪蓮牌17吋黑白電視機,看加里森敢死隊,左鄰右舍都來看,家裡很擁擠,很熱鬧。我第一次看彩色電視是上電大的時候,29吋日立彩電。看到審判江青,她的臉紅紅的,我們以為她活的很好,但是老師說是電視機顏色沒有調好。說到現在,我家已經換了三代彩電了。飛利浦,長虹顯像管電視已經賣了,一個50元。現在我的臥室是長虹42吋等離子壁掛電視機,我老伴臥室是32吋熊貓液晶電視,客廳是65吋飛利浦液晶電視。這三臺電視機都是無線上網,牆上沒有各種線礙眼。其中等離子電視在春秋供暖停止的時候成天點著,能提高室內溫度,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