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2017年,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前,我谷歌了下非洲的地图。

有几个国家的名字曾多次出现在新闻中,其中包括乍得东部的邻国苏丹,2011年宣布独立,现在南北分而治之。

有一幅著名的摄影图片,画面中一个瘦骨嶙峋、上半身裸露的小女孩,躬着身子将头扎在地上,不远处一只秃鹰等候着女孩的死亡。

这幅作品正是由凯文·卡特摄于1993年的苏丹。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饥饿的苏丹》

凯文·卡特拍摄于1993年,苏丹

回过头来看这两年,整体大环境并不宜人。但我始终认为,这两年的经历给了我了解另一个世界的窗口,拉低了我对环境的心理依赖度。

这些见识让我更加相信:

如果你有意愿去学习和思考,任何一个国家的生活体验,都会成为我们成长中的养料。

在每个落脚锻炼出的视野和格局,都会帮助我们在不同环境下管理自己的成长。

本文作者常娜,毕业于世界最古老商学院ESCP欧洲高等商学院。相信每个人的精进都是一部史记,要像创业CEO一样,经营自己的成长。个人公众号:“创客史记”(id:chuangkeshiji)。

精神资源

成长格局的基础原料

五月的非洲还处在旱季,当我走下飞机,一股热浪袭来。

乘车驶往公司营地,沿途近一个小时的“风景”和那幅作品《饥饿的苏丹》有些相似: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枯黄的乱草,不见一点鲜活的颜色,沿路泥土搭建的房屋,一层外墙围着,却能从外面看到院子里。

看不到生机和希望。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在一片枯黄的旷野飞驰一路,终于见到一点绿色,那是此行的生活营地。

后来得知,营地的绿化有专人维护,因气温高、干旱,每天都要浇水。这才意识到眼前的绿色多么来之不易。

从生态的角度,持续的炎热高温固然是植物生长的不利因素,但水源充足时,植物依然可以抵抗高温酷暑。

在沙漠里建造绿洲并非天方夜谭。问题是,是否有资金和技术开发地下水源和建设灌溉系统。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曾参与联合国千年计划等项目的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走访了很多非洲国家。

他发现极端的贫困使一国的发展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人力、物力去改变现状,剩余不多的储蓄只能维持基本生存,因而落入贫困的陷阱。

由此形成恶性循环,难以摆脱限制一国的发展的困境。

因自然环境恶劣、政府腐败低效,使国家没有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导致生产低效,饥饿和疾病剥夺了处在贫困下国民的生存可能。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没有资源投资未来,使得一个国家和民族慢慢丧失了发展潜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当地人只能活在当下,无力去构建长远。

决定你走多远的

是成长的格局

去非洲,就像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里英雄诞生的一路。

坎贝尔在研究宗教、神话和人类历史后发现:

人的成长过程虽处在不同的时代、地域、文化,但成长都是蜕变为英雄的一路,英雄的冒险总是遵循一个共同的模式。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学习和职场的“英雄思维”也指成长中的过程思维,需要经历各种挑战、问题、困难和诱惑,在打怪升级中实现自我价值。

虽然最后回到了物理上的起点,但过程中收获的隐形财富会融入为我们成长中坚实的骨肉。

说到底,就是学着应对未知事物,长远规划自己的选择。

每一次出发,无论是在另一所城市求学、开始新的职涯或出国游历,都会面临起初的不安。

我们意识到自身的软弱,在对抗命运过程中,学着战胜过去的自己。

游吟诗人莱昂纳德·科恩在他的歌曲里唱道: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最近,一位学弟拿到阿尔及利亚一家企业的管培生岗位,跟我咨询到底这个工作机会是不是应该考虑?

他是一个懂得规划自己的人,却不够自信,缺少对自己具备的掌控力的确信。

我回复他,每个工作岗位和经历,都是一路走过来的财富。

因为环境不能完全造就人,环境只是某种程度上影响人,每个人最终的走向,都是自己心智的选择。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曾被《时代周刊》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他提出两个圈:关注圈和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通过管理自身的心智和时间去扩大影响圈。

被动消极的人,习惯于停留在“关注圈”,过于投入在找他人和外在环境的弱点和问题,易抱怨外在因素,为自己的无为寻找托词。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史蒂芬·柯维

限于环境束缚的思维,会因环境的局限而限制个人的选择,这是由外部到内部反馈的机制。

相反,对环境的掌控力,是一种由内而外去分析环境,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扩大影响力。

只看到外部环境的局限的人,也是生活中懒惰的思考者,他们顺从环境给与的,而不去努力在这个有限的条件中,创造机会。

区分每个人成长的,正是每个人在应对环境的心智和如何有效提炼生活的能力。

格局

是建设性地管理成长资源

惠普公司前CEO卡莉·菲奥里纳曾用到“distillation”总结成长,意思是“提炼、蒸馏”,她说生活就是一个提取精华的过程

卡莉在斯坦福大学求学的时候,选了一门课程,每周要阅读一部关于中世纪哲学的著作。

平均一周她要读1000页的材料,在周末将1000页提炼成2页纸的内容。这个过程,是在探寻这些哲学著作最深入和本质的内容。

她后来在工作中意识到,将1000页提炼到2页纸的能力,对她发掘事物本质的能力可以延伸到方方面面。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卡莉·菲奥莉娜在麻省理工学院演讲

毕业后,卡莉就职一家公司,每天就是接电话、打字、整理文件,但卡莉从中看到了两个好处:

首先,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可以承担房租的开销。

其次,从这些文职日常工作中学到了东西,了解一个企业里最基层的员工的需求,企业如何对待基层员工以及相应的会产生什么影响。

她说:

世上并没有坏的选择,只要从中学到东西,有人简单停止了选择。任何人都能让过去比未来更好,如果他们停止选择的话。

我们从任何事情都能提炼出值得学习的东西,在提炼中去芜存菁、探索真我、成熟心智。

维也纳精神学家维多克·弗兰克曾被关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经历了无数屈辱的对待和死亡威胁后,总结出如何用意志应对苦难: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道路的自由,也就是用自己的心智去重新认识外部环境,用积极的心态减少限制因素对我们的消极影响。

同时,发掘一切可以被利用的资源。有一种能力,就是去学会分析环境,再让自己驾驭环境。

写在最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探寻着人生的三个境界,也是人在获取智慧、走向成功需经历的一段旅程。

开始的茫然,行进路上的艰辛,坚持过后悟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一种过程的力量。

成长,受两种力量作用:一个是自己的心智,一个是环境。

环境的力量虽然对最初塑造一个人有其影响力,但最终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人的,仍是自己的选择。

在任何环境下,我们都有自由选择心智和态度的能力。这样的能力,让我们能够选择和提炼生活中任何经历。

这个能力别人不会剥夺,也剥夺不走,但我们自己,不应忘记并学会使用。

在“逆境顺境中成长的人,

有什么不同?

LinkedIn领英招聘新媒体运营实习生啦~~~

社交媒体达人、文字狂热爱好者、脑洞如黑洞的蛇精病……通通到我们碗里来!后台回复关键词

“新媒体”获取职位信息。

LinkedIn领英欢迎你的加入

本文作者常娜,毕业于世界最古老商学院ESCP欧洲高等商学院。相信每个人的精进都是一部史记,要像创业CEO一样,经营自己的成长。个人公众号“创客史记”(id:chuangkeshiji)。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影视截图和纽约时报,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9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