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间“十元店”,叫老年优品


如果有间“十元店”,叫老年优品


“爱逛十元店的DT君”在他的文章【你为什么一次又一次走进名创优品?】中把消费者对于时下大众消费品的购买诉求总结为“代表面子的符号价值和代表里子的质优价廉,成为打动年轻消费者的最大要素,前者代表生活所需的情感和仪式感,后者代表脚踏实地的物质生活。”

这可谓是近来我见过相关论述中最为精准的归纳,的确,对于广大年轻消费者而言,“好看”又“便宜”的背后其实对应的是情感的满足和物质的约束。

或许在向来奉行单品策略的苹果引领下,差异化已经变得没那么重要,哪怕是烂大街的爆品,只要是颜值过关、质优价廉也能打动消费者。

在笔者看来,除此之外,如下两点也同样重要:

一是“买得安心”,贴牌销售的优势就在于成本可控的情况下以零售商品牌为厂家背书,提升了对其质量的信任度,小米是其中的典范;二是

“少即是多”,对于价格低廉且同质化较强的商品(必需品为主)而言,过多的选择未必更能促使消费者购买,反倒容易造成选择困难延缓其决策。

名创优品在这条物美价廉的道路上,已经成功以升级版“十元店”的模式打造出一个面向城市年轻群体的新零售行业范例。那么,如果当这套模式遇上中老年市场,是否能擦出新的火花?

可能你会疑惑,中老年人的购物习惯已经相当固化,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相对较差,一套基于商场的打法如何吸引到习惯于到就近街市、杂货铺购物的他们?

商品使用的个体和营销的对象从来都不一定是同一个人。举个不太恰当的类比,就犹如吃儿童套餐的是孩子,但付钱的基本是父母一般,最终使用老年产品的是父母,但购买的依然可以是习惯于逛名创优品的那群年轻人。

你是否曾想给爸妈买些礼物、日常用品而苦恼于无从下手?如果你心里的答案为"是”,那么请你往下看看这么一家名创优品模式下的老年优品是否能满足你的需求。


如果有间“十元店”,叫老年优品


理想中的“老年优品”

帅哥/美女,你好,welcome to 老年优品,以下笔者将依据4P的框架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向你介绍这家畅想中的中老年商品“十元”杂货店。

(1)Product-产品 :

核心思路是让年轻人也能轻松挑到爸妈用得舒服也乐于炫耀的产品。品类上主要围绕老年人的生活必需品,如老年时尚(衣物、鞋袜)、便利生活(老花镜、拐杖)、休闲锻炼(跳舞及扇类、练功扇)、辅助治疗(风湿酸痛药油、按摩仪)、高龄护理(坐便器、助听器)等类别;

模式上仍走“品类全、品种少”的爆品策略:与独立设计师合作保证具有网红气质的颜值和符合老人实际需要的功能,与大牌代工厂家合作贴牌生产保证去掉中间差价。

(2)Price-价格:

秉承“十元店”的核心思路,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把性价比作为每款产品的核心要义。与名创优品类似,对于高频更换的消费品类,把80%以上的商品控制在均价50元以内,让消费者尽可能“忘记”价格;

而对于高价耐用品,则以稍高于成本价的价格出售,不求利润只求做口碑。对同品类产品只提供几款选择,但定价具有一定的价格坡度以此进一步凸显低价爆款的优势。

(3)Place-渠道:

线下为主,线上为辅;商圈旗舰店(全品类)为主,社区精品店(日用品)为辅。中老年群体对电商的信赖度仍不高,购物习惯于现场尝试,所以即便目受众是作为子女的年轻人,也同样需要考虑线下门店的体验消费价值,而线上电商只作为渠道补充尤其服务于二次消费。

此外,可能各位都有所不知的是,名创优品2年时间全球开上千家点的背后,是其老板创立的30多个互金app,是“

唯快不破”般通过融资和加盟迅速进行门店覆盖营造火爆效应。

(4)Promotion-促销:

一方面,鼓励年轻人携父母前来购物,与老人家共同前往的购物可享受折扣优惠,以此鼓励孩子们当场表达孝心,同时便于挑选到老人家们喜欢且实用的商品;

另一方面,采取线上、线下拼团折扣的方式,抓住中老年群体对价格敏感度而广告厌恶度低的特定,鼓励他们组团购物,以此达到人拉人口碑传播带新客的效果。

不知道以上的描述是否打动到你,但至少是非常打到时常想表达点孝心却往往无从下手,甚至吃力不讨好的笔者。

如果有间“十元店”,叫老年优品


价值和风险双高的生意

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往往也很骨感。毋容置疑的是需求必然是存在的,想象空间是足够大的,样板在市场上也已存在,但如果真要成为一个落地的项目,依然有不少显而易见的难题要解。

首要解决的依然是产品问题,要设计中真正具有更高实用价值(比如更健康、更具保护性)而又符合中老年群体审美的产品,绝对不是像笔者这样在这里纸上谈兵那么简单。国内绝对不缺能生产的厂家,也不缺任何原材料,缺的还是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兼具科学及美学的工业设计能力。

其次名创优品依靠互金融资快速开店的打法似乎已经随着P2P浪潮的破灭而失效,要想在短期内把门店覆盖率做上去只能另辟蹊径;同时,多品类覆盖同样需要投入较大的产品研发成本,为保性价比只能延缓回收周期。由此可见,这事情基本只有如阿里般

现金流充足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亏损的大集团才有可能实现。

再者上述方案的核心目标群体其实是年轻人而非中老年人,隐含的基本假设是大部分年轻人是具有孝心乐意给父母买杂货的,但实际上这一点目前只是基于感性判断而非有数据验证的市场调研;而如若想直面中老年人,那么改变他们固有的消费习惯是最大的难题,店面的选址、装修、货架摆放,app的UI、交互等都需要进一步深究。

总结来说,这是一个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这也是一门已有成果借鉴模式的生意,但它同样是投入大、未知多、资金回笼慢的高风险挑战。

当然,容易做的事情永远不会成为留给你的机会。

满足为中老年人买到“物美价廉杂货”需求这个事,在笔者看来是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情。真心希望即便这个事不是你或者我完成,也将有某个他来完成。

如果有间“十元店”,叫老年优品



作者:君健,学金融的互联网人,爱折腾的热血青年。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UptoYo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