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看小说需要做笔记吗?

榕江春


一般来说,我们看工具类的非虚构书籍,做阅读笔记的习惯会多一些,但是小说做笔记的习惯还是比较少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对小说也做一些阅读笔记的话,一定会很快的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不仅让我们快速理解小说内容,也让我们加深了对小说的深刻印象,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具体怎么做小说的阅读笔记呢?我通常会用一些这样的方法。

第一,给小说做结构拆解。

阅读完一本小说后,我们可以针对这部小说的结构做一个简单的拆解,可以利用列提纲分析的方法。拆解内容可以包括:小说采用的什么写作手法,比如叙述,还是倒叙,还是插叙之类。小说分几个章节来写,小说每一章写得内容是什么,都有什么主题立意。

等到把这些用拆骨架的提纲的方式列出来后,你对小说的结构和内容就很清晰了,一本书能这样学习和阅读,对我们的帮助会非常大。

第二,给小说内容做立意总结。

这也就是说,提炼一下小说的精华和立意,看看小说具体表达了一个什么问题,对读者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有了这个整理总结文章立意的能力之后,我们不管阅读什么书籍,都会很快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很快提炼出作者写作的意图,也会锻炼我们的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第三,摘抄文章中的金句。

这一步尤其对于写作者来说特别需要。摘抄那些经典的金句和名人名言,并把这些句子记忆下来,慢慢的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可以让写作者在写文章时游刃有余,驾驭文字的能力越来越强,也会提高我们的文采。


所以说,给小说做阅读笔记,很有意义。很多文学作家之所以功力深厚,也是经常保持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果你想深入阅读,然后快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多做阅读笔记是一个非常快的捷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用!


遇见安苒


你认为看小说需要做笔记吗?

对于我来说看小说一定需要做笔记,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当时记住的知识,过几天就忘了。

著名学者钱钟书生前就是“笔记大王”,他的全部外文笔记本共178册,累计34000多页。中文笔记的数量,与外文笔记不相上下。钱钟书不但爱读书爱记笔记,还喜欢写“日札”,日札共23册、字的总数大约2000多万。创造了人类读书笔记字数的记录。

据杨绛的《我们仨》中记载毛泽东的秘书胡风还经常登门拜访、请教钱钟书修改文中的字。

过目不忘只是一时,真正的读书做学问必须做笔记,书到用时方恨少,一方面讲的就是读过的书如果不及时做笔记,整理,过后需要引用时就不能及时找到出处,如果记录下来,找时肯定比较方便。

做笔记,也是再创作,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





励志小屋


我认为看小说最好做一下笔记,但这是因人而异,如果想从小说里边学到一些东西,那么你就做笔记。如果只是无聊,想看看小说打发一下时间,那做笔记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愿你是想从小说里学到东西的那种人。

读小说做笔记,没有固定的模式,你认为哪地方有用就可以记哪个地方。根据我自己读小说的经验,我把小说分为中国古典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一般情况下我很少去读外国小说,因为我总感觉那是外国的文明,对我自己没啥用处。

读中国古典小说,我最喜欢《三国演义》里边的精典赋文,比如《铜雀台赋》,还有诸葛亮的《至后主刘禅》,《劝学篇》等我都做了笔记,还有我读《水浒传》时,水浒传每一回开头,都有一篇精美的诗词,我都把它记录下来,反复读这些诗词,对自己的诗词修养,那是有很大帮助的,还有《西游记》,《红楼梦》,《岳飞传》我也用同样的方法记录。读现代小说,我很少记录,不是我不想记,我总感觉时代不同了,有些事情已经不是象书里描写的那样了,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是不一样的。

读当代小说,我把它分为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两种。无论是哪种小说,里边的事件我认为全是真实的,若是假的决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作者可能把很多人发生的事件,集中在一个身上了。所以我就挑自己最喜欢的事件记录了下来。我最喜欢的是中篇小说,当我看到一个精美的中篇小说时,我会把围绕主人公的事件,大部分记录下来,有时甚至全部记录下来。这对自己掌握如何规纳事件,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总之,你想从小说里学什么,你就记什么。





寂语堂斋


这个看自己有没有时间,还要看自己读的是什么小说,比如《百年孤独》不做笔记我都不知道谁是谁,只有把人记下来脉络才更清晰。


闲来zhi谈


我认为做笔记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北方叶子哥


因人而异吧。我自己认为好的小说就做笔记。


加西亚mm


小时候不但记,还背过,牛B要靠吹的,光看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