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混凝土樓板出現裂縫無外乎這兩種原因,學會以後就能避免

1、有規則裂縫

1)、樓板滲漏呈比較規則的網狀結構,與結構樓板中鋼筋網位置基本吻合;

建築混凝土樓板出現裂縫無外乎這兩種原因,學會以後就能避免

施工原因:樓面澆搗完成後,鋼筋、鋼管等荷載上的太早,造成樓板震動,導致混凝土與鋼筋之間握裹不嚴密;

主體階段應嚴格控制施工進度,樓板澆搗完成後至少24小時後上荷載;且荷載堆放位置採用方木或者槽鋼保護;(主樓搶進度,最快一次5天一層,應適當放慢進度;)

2)、沿安裝管線走向滲漏

建築混凝土樓板出現裂縫無外乎這兩種原因,學會以後就能避免

原因:

設計方面:板鋼筋採用分離式配筋,板中部位無上皮鋼筋,不利於裂縫控制

施工方面:PVC管與混凝土粘結力不強,施工中應採用扎絲與鋼筋綁紮牢固,且在單層配筋的部位建議採用鋼板網加強;最好採用KBG管,與混凝土結合緊密。

3)、支模方法不當,且拆模方式不對等原因造成滲漏

建築混凝土樓板出現裂縫無外乎這兩種原因,學會以後就能避免

施工原因:幾處滲漏位置是梁側模,支模時候採用鐵絲拉結,且拆模時直接用撬棍撬鐵絲,造成鐵絲處混凝土鬆動;

儘量不要採用鐵絲直接穿樓板的方式來固定模板,實在難以避免的,應在拆模時用鉗子剪,不能撬;

4)、樓板放線孔等預留孔洞位置裂縫

施工原因:原主體施工時樓板預留放線方孔,封堵時施工不細緻導致新老混凝土之間裂縫,滲漏;

放線孔封閉時周邊應鑿毛,清理乾淨後套漿,摻微膨脹劑封堵,並澆水養護;

2、無規則裂縫

1)設計因素:樓板鋼筋採用I級鋼,施工中踩踏變形較多,且很難調整,造成局部樓板上部保護層偏厚,容易出現裂縫,建議採用II級鋼;適當加密鋼筋間距,小於150mm。板的四個陽角及結構不規則的位置增加放射筋。

2)材料因素: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等也會影響裂縫的產生;供貨前嚴格審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石子(粒徑5-40mm)、砂(不得細砂)含泥量,適當採用粉煤灰、減水劑等外加劑,降低水泥用量,減少水化熱,避免溫度收縮裂縫。

3)施工原因:施工中的混凝土振搗、養護、抹面時間、上荷載的時間等等會影響裂縫產生。

混凝土澆搗完成,12小時內採用薄膜覆蓋,確保水分不流失,不需在終凝前的二次抹面;

​板上皮鋼筋施工後,應做好荷載控制,避免梁、板鋼筋重壓下變形,導致保護層過厚。樓板內電線管應綁紮牢固,不得過於集中,管邊至少2.5cm確保混凝土握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