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在文坛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如何评价他对文学的贡献?

醉心创作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受到当时正在该校执教的沈从文的指导,并在创作风格上深受其影响。1948年出版小说集《邂逅集》。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任编剧,将沪剧《芦荡火种》改编为京剧《沙家浜》。1963年出版少儿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新时期以来,出版有《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蒲桥集》、《晚翠文谈》和《汪曾祺文集》(4卷本)等。《大淖纪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艺术地表现美,再现健康的人性,是汪曾祺创作的审美追求。写人物身上积淀的中国文化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德,写亘古传承的人性之美,是贯穿他的小说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也是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创作主体心智的艺术化体现。小说创造了一种美好欢快的人生场景写了荸荠庵小和尚明子和庵赵庄小英子之间一种朦胧的对爱的感觉。明子面相清俊,聪明伶俐,字写得好又会画。小英子长着一双清亮的眼睛,美丽善良,热情大方。一对小儿女天真无邪,一起薅草车水,一同划船进城,扯起脆亮好听的嗓子唱歌喊号子。踩荸荠时,小英子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明子看着她留下的脚印,萌生了一种从没有过的感觉。在小英子身上洋溢着率真纯朴的人性,她在乡间自然的生存空间中成长,少有少有封建礼教的束缚,“感情的发育是非常健康的,没有经过扭曲”,她不要明子去做方丈,敢对明子说“我给你做老婆,要不要?”这种自然健康的人性光彩,给作品增添了一种优美的意蕴。

《大淖纪事》中挑夫的女儿巧云生得秀美如花,她深爱小锡匠十一子,却遭到地方武装中的刘号长的野蛮蹂躏。但他们不顾任何阻拦地走到了一起,为此小锡匠差点丢了性命,仍是执著地坚守着那份属于自己的爱。小说中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大淖人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他们顺应生命和个性的自由舒展而自在地活着,不受传统的道德贞操观束缚,只用一个标准“情愿”来决定感情的是非,这为巧云性格的形成,以及她与十一子曲折的爱情故事的发生做了必要的铺垫,这不仅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由本质的重要性,而且也体现出作者对民间文化和道德意识所持的审美立场。

汪曾祺的语言有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味,淡泊悠闲,叙若家常,却功力深厚,体现出洁净、质朴、精炼、典雅的特点。他很少使用华丽的辞藻,多采用白描和短句,以看似平常的语言,组合起美的意象,显示清逸冲淡的情致。作者还汲取文言和方言口语的长处,形成自成一体的语言特色,将一种淡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发挥到极致。


美食家106


汪曾祺,中国著名作家,散文家。主要作品《受戒》《大淖记事》等。这些百度一下,就OK了。对于其文学成就,已经有诸多文学评论。个人认为汪老的作品独居个性,散淡,平实,生活气息浓郁,让人想读,喜欢读,有行云流水的自然美感,毫不雕饰的质朴光华。这是在众多作家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这种风格非常接近沈从文先生。只是个见,愿向各位老师学习。


潘加红国学易经


这个问题我之前回答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