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戰爭系列之九:法國遠東艦隊傾巢而出,劍指福建水師!

01

近代以來,中國軍隊發展軌跡是這個樣子的:

綠營→湘軍→淮軍→北洋軍→國民革命軍→解放軍→

鎮壓太平天國之後,烜赫一時的湘軍逐漸裁撤。緊接著捻軍席捲北方,李鴻章的淮軍漸漸成了大清的頂樑柱。

從1862年淮軍成軍,到1900年聶士成部覆滅,淮軍縱橫晚清三十八年,是當時中國事實上的國防軍,偌大的中國主要靠淮軍維持安全與穩定。

在此期間,淮軍參加三次大的對外戰爭,分別是中法戰爭、中日戰爭以及抵抗八國聯軍。作為一支從舊式向新式過渡的軍隊,淮軍的戰績可以說是一年不如一年,這也是一個歷史的必然。

軍隊的戰力,是綜合國力最好的體現。靠晚清的國力和現狀,是打造不出來世界一流軍隊的,也不用抱太大希望。

中法戰爭打響後,中國自東南沿海到西南邊陲的幾千裡國防線受到了法軍的威脅,淮軍理所當然的奔赴前線,承擔起了保衛大清領土與主權完整的歷史任務。

02

北寧慘敗,北圻局勢崩壞。

對於清廷而言,當務之急是派救火隊長趕赴前線收拾敗局,穩定局面。

派誰去呢?

清廷吸取了之前文官誤事的教訓,決定派一個真正能打的人力挽狂瀾。選來選去,最終選定了湖南巡撫潘鼎新

潘鼎新何許人也?

潘鼎新,安徽人,淮軍將領,其所部“鼎”字營,乃淮軍五大主力之一

淮軍五大主力有:

中法戰爭系列之九:法國遠東艦隊傾巢而出,劍指福建水師!


中法戰爭爆發後,潘鼎新調任湖南巡撫,負責二線防禦,隨時準備支援西南前線。

徐延旭戰敗,被革職拿問,替補潘鼎新出場。

潘鼎新到達前線後,大刀闊斧整頓防務,三下五除二就穩定了局面,清軍很快從戰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士氣為之一振!清軍摩拳擦掌,準備和法國佬再戰一場。

法國人在幹什麼呢?

對法國人而言,北寧之戰後,北圻可謂舊貌換新顏。

有人甚至高呼:華人在北寧之失敗,將使清廷瞭解自1882年以來所採取之對抗政策已毫無所獲!

得了便宜,自然還得賣乖。巴黎的一些議員提議:乘勢拿下臺灣島、海南島、或者舟山群島,以此逼迫清國屈服。一旦清國屈服了,割地賠款通商傳教統統都不是問題。

孤拔也說:想打勝仗是對的,奮鬥的方向,但是最好先定一個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消滅南洋水師

法國總理茹費理拒絕了鷹派升級戰爭的建議,他認為越南已經成了法國的囊中之物,主要目的已經達到,犯不著和清國徹底撕破臉。

況且,根據情報顯示,不管是山西之戰還是北寧之戰,法軍打的都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戰後,清國也沒有被嚇倒,反而更加積極的調兵遣將,欲與法軍再戰。

茹費理根據情報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在北圻的戰爭中,清國並未使出全力,如果攻擊清國本土,那戰爭性質就變了,對兩國都沒有什麼好處。所以,現在應該通過和談的方式,讓清國承認法軍的勝利果實。如此,你好,我也好。

和談嘛,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

說簡單,是因為目的和方式簡單,不外乎討價還價,尋找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錢。

說複雜,是因為顧慮和技巧複雜,需要揣摩對方手裡的底牌,需要用心理學知識分析對方的行為和意思,需要該打哈哈的時候打哈哈,需要該摳細節的時候摳細節,等等。

茹費理想和大清議和,於是他找到了自己的朋友福祿諾,福祿諾是法國海軍駐中國-日本海支隊一艘巡洋艦的艦長,這支分艦隊長時間駐紮在天津,所以,福祿諾和李鴻章等中國官員的關係處的比較融洽。

與此同時,在中國海關稅務司工作的高級打工仔、著名社會活動家崔德林(英籍德國人)也捲入了談判中。

03

在正式談判之前,福祿諾要求清國拿出和談的誠意。

什麼意思?

首先,請清國撤換駐法公使曾紀澤

為什麼?

曾紀澤是著名的鷹派,他經常發表聳人聽聞的言論,恐嚇法國人民。

另外,曾紀澤還收買外國報紙,對法國大打輿論戰,他還經常寫文章揭露法國的傷疤,老拿普法戰爭

挖苦諷刺法國,嚴重傷害了法國人民的自尊心。

我們認為,曾紀澤是阻礙中法兩國和平友好的障礙

你們還有什麼要求?

我們希望清國知道,我們主動和談並不是示弱,希望清國不要藐視法國,要知道,是法國打贏了戰爭而不是清國。

現在,法國的地盤已和中國西南三省交界,法國想整清國易如反掌。清國西南三省素有匪患,如果法國支援這些反政府武裝,恐怕清國的邊疆會永無寧日!

大清:這是下馬威嗎?

法國:看你們怎麼想。

軍機處:同意換掉曾紀澤,具體談判由李鴻章負責。

談判很順利,5月6日開始談判,5月11日就簽訂了和約,即《中法簡明條約》

《中法簡明條約》的內容確實很簡明:

清國放棄越南,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佔領;

清國駐紮在北圻的軍隊調回邊界;

法國不要賠款,但清國需開通邊境貿易,法國商品可以從廣西雲南運往內地;

法國與越南發生關係時,不能出現有損清國威望面子的字眼。

三個月後,雙方各派全權大臣制定詳細條款。

和平似乎來了!

法國很高興,開始收縮兵力,並打算從越南撤軍。

清國也很高興,「體面」的甩掉了越南這個包袱。

和平真的來了嗎?

歷史如此平鋪直敘,就沒有什麼值得玩味的了。就在中法簡明條約簽訂後一個多月,北黎衝突爆發,中法戰爭第二回合開始。

問題出現在哪裡呢?

還是條約。

04

福祿諾急於完成這個歷史性任務,得到巴黎的表揚,所以沒有和李鴻章推敲細節。李鴻章認為既然已經停戰,細節以後可以慢慢扯皮,所以也同意先弄個簡明條約。

問題來了,中文本條約和法文本條約意思有很大出入。

■按照法文條約,清軍應該撤回國內,但是按照中文條約,是撤到邊界。什麼是邊界?可以在界這邊,也可以在界那邊。

■按照法文條約,清國要開放邊境貿易,但是按照中文解釋,邊境和邊界一樣,可大可小,看你怎麼說。

■最後一條,法文條約要求三個月內解決所有細節問題,但是中文版寫的是三個月之後,再談細節。

漢語無疑是世界上最優美最深刻的語言之一,但是不得不承認,漢語的豐富和靈動恰恰給漢語挖了一個很大的坑——嚴密性不夠,容易產生歧義

舉兩個栗子,少兒不宜。

我頭像牛逼嗎?

像。

世界上有一種很美好的東西叫做愛。

哦。

與此相對應的是,法語是世界上最嚴謹的語言之一。

由於法語很嚴謹,所以國際上重要文件都是用法語書寫的,聯合國將英語定為第一發言語言,法語為第一書寫語言

有了歧義,又沒有良好的溝通機制,矛盾遲早會爆發。

前面說過,為了配合議和,法軍收縮了防線,清軍方面呢,潘鼎新正在前線賣力幹活,在他的指揮下,諒山一線的清軍開始向越南推進,這一推進不得了,竟然推進了諒山以南一百多里。

現在條約簽訂了,法國人開始收穫勝利果實,他們也向北推進,準備接管越南邊境兩省,此前,他們被告知,清軍駐紮在諒山、保勝一線。

6月23日,杜森中校率領一支法軍經過艱難行軍,到達了諒山以南的觀音橋附近,在這裡,法軍意外的發現了可愛的清軍。

杜森:閃開!

清將:沒有朝廷的命令,不能撤軍。

杜森:那是你們的事,我的任務是接收諒山和高平。

清軍:容我們向北京請示一下,你也知道,我們大清通訊基本靠吼,所以需要時間,這樣吧,六天之後給你答覆。

杜森:切,聽著,一個小時後,我們將繼續向諒山方向進軍,你們看著辦。

談判結束。

法國人開始準備上路,清軍則準備送法國人上路。

正當杜森中校率領700多法軍通過觀音橋時,遭到了3000清軍的伏擊。

法軍長途跋涉而來,本來就被熱帶叢林折磨的半死不活了,根本擋住幾千以逸待勞的清軍,戰鬥最終以法軍撤退而告終,這就是有名的觀音橋事件北黎衝突

05

北黎衝突後,法國指責清國背約,清國指責法國提前行動,兩國開始大打口水仗。口水仗顯然於事無補,解決問題必須靠行動,於是雙方都開始危機公關。

大清主動將軍隊撤到了諒山一線,法國則同意談判解決問題。

鑑於李鴻章和福祿諾已經鬧翻了,所以這次軍機處指令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曾國荃和法國人談判。

曾國荃是曾國藩的弟弟,關於這位老兄的事蹟,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比如主導天京屠城、搶劫洪教主積蓄等等,通過這些片段我們就可以判斷出曾國荃的小火爆脾氣——他老人家上馬砍人還行,玩外交談判就有點張飛繡花了。

更何況,曾老九還是一枚極其強硬的主戰派,和談?談你媽個鳥!

談判開始!

法國人:北黎衝突,清國應該負全部責任。

曾國荃:放你娘···,大清沒責任。

法國人:你們不用狡辯,賠償法國3500萬兩白銀,此事就算了。

曾國荃伸出了五個手指。

法國人:你要砍500萬兩?

曾國荃哼了一聲,抖了抖手掌。

法國人:你只賠500萬兩?

曾國荃:50萬兩白銀,給陣亡的法軍士兵每人買副棺材,辦個葬禮,多的錢就當烈士撫卹金吧。

法國人:曾大人真會開玩笑!法蘭西艦隊打遍全球,現在孤拔將軍率領的遠東艦隊就遊弋在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上,彈指間就可以打下任何一座城市。我也給曾大人交個底:希望曾大人看好基隆、福州等地,否則,到時候丟了,可是要花錢贖回的!

曾國荃:奉陪到底,不送!

8月7日,美國調停中法關係失敗,8月8日,清廷照會法國駐華公使巴諾德:大清已經仁至義盡,絕不會再退讓,你們看著辦。

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讓大炮來辯論吧。

法國並不想和大清進行全面戰爭,所以他們並沒有進軍渤海威逼京津的打算(也擔心列強幹涉),這也就是法國為什麼沒有像第二次鴉片戰爭一樣進攻北京的原因。

戰爭已經被限定為局部戰爭,具體而言,就是利用海軍攻佔中國沿海幾個城市做質押,逼迫清政府就範。這次軍事行動的總指揮還是孤拔,與上次不同,現在的孤拔已經是中將了。

法國人選定了兩個目標,就是上文中所說的福州和基隆。福州,有清國最強大的水師,是大清國的痛點所在;基隆,有煤礦,可以為法國艦隊提供燃料補給。

戰火不可避免的燒到了中國東南沿海!

接下來的故事,就和大家所熟知的常識無縫接軌了。

敬請期待下篇:馬尾海戰&劉銘傳守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