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吳謝宇從北大完美學霸到酒吧陪酒員的巨大落差?

昌於森


人的存在,既非隨機,亦非偶然!

人是一種動態的存在。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內驅力,或者本能,是人行為的決定性因素。個體的行為都是為了滿足這些驅動力——即使那些看起來很隨意的行為,依然是為了滿足本能需要而存在。因此,心理過程是引起人行為的原因。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所謂的天性是心理和無意識動力決定的。心理決定論認為心理活動是由持續的因果關係導致的,不存在偶發因素。無意識動力理論認為基本需求、慾望和衝動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也就是說,心理活動還在意識水平以下存在著。精神分析治療經常通過使用自由宣洩的方式對抗種種無意識衝突,以更好地促進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心理發展和應對技巧的改善,正是通過探索無意識和內部經驗的方式來理解人的行為。

人往往是自己本能的奴隸。

本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心理表現,指的是一種願望,源於我們所說的需求。例如,飢餓的需求導致了對食物的願望。這種願望就成了行為的動力。生存本能促使物種的繁衍,滿足對飢、渴和性的需求。弗洛伊德認為,人類的行為由基本的本能所推動,性衝動就是確保生存本能發揮作用的心理能量,人類行為的內驅力即是性和攻擊。

人格就像一個水利存儲系統,包括由驅力和現實導致的壓力、衝突和動力的調節機制。人就像能量系統一樣運轉,並將心理能量分佈到本我、自我和超我;人的行為就是這些能量通過無意識動力以及本能和生物驅動力決定的。 人格結構中某個部分得到的能量越多,其他部分得到的就越少。如果本我獲得了大部分能量,超我就沒有能力阻止衝動行為,自我也沒有力量去調節和尋求滿足衝動的現實方式。尤其是人生前五年的性心理事件,對成年人的人格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達到心理內部的平衡,我們需要深刻理解驅動人行為的內驅力。

總之,我們是因果關係的連續邏輯表現,不存在隨機發生的事件,也不存在偶然發生的事件。雖然心理事件之間可能表面上無關,但實際上卻是密切聯繫的,並依賴於之前的心理事件。實際上,我們思想中和軀體上的很多內容都是不為人知的,或者說是在意識水平之下的。因此,我們經常不能理解自己的思想或行為,必須依靠社會力量來增強或調節人的心理功能。

這正是教育存在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