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之老 --江西省永修縣虯津鎮敬老院院長陳前進與老人的故事

老人之老--江西省永修縣虯津鎮敬老院院長陳前進與老人的故事

人都會老去。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讓我們乘坐虯龍到修河岸邊的江西省永修縣虯津鎮敬老院,去聆聽陳前進院長探索醫養結合、精益管理、貼心服務,讓老人重披婚紗、孝道遠播的幸福故事。

老人之老  --江西省永修縣虯津鎮敬老院院長陳前進與老人的故事

圖片為:座落在修河岸邊的虯津鎮敬老院

醫養結合 盡力解除老人病痛

俗話說:年輕時人尋病,老年時病尋人。

敬老院裡的老人,送走了歲月,染白了鬢髮,留下了病痛,大都處於亞健康狀態,還有不少老人長期經受著病痛折磨。

敬老院的老人不僅需要得到人格尊敬、生活贍養,還需要得到暖心醫護、解除病痛、身體健康。

虯津鎮敬老院是永修縣唯一的一所由醫生擔任院長的敬老院。

這位院長名叫陳前進。他年過五旬、中等身材、濃眉大眼、滿臉堅毅,內心卻充滿著孝道柔情。

陳前進出生在修河岸邊的虯津鎮張公渡村。他的父親陳光煌希望這個兒子好好讀書走入仕途,將來光耀門庭、輝煌家族。然而,陳前進似乎對讀書入仕沒有什麼興趣,倒是對當醫生治病救人頗感興趣。於是,他初中畢生後就跟隨師傅學醫治病、遊走四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陳前進對醫學專著、民間偏方十分著迷,苦心研究、學業有成。不久,他便成為了中西醫結合、遠近聞名的好醫生,曾榮獲江西省衛生廳授予的"全省優秀鄉村醫生"殊榮。

就像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一樣。陳前進天然不是敬老院院長,但敬老院院長天然是陳前進。

陳前進與敬老院結緣始於2003年"非典"肆虐於神州大地之時。那時的永修縣為了防範"非典"嚴防死守,限制人員流動。

面對罕見疫情,氣氛十分緊張,連年輕人都很鬱悶,可想而知,敬老院裡的老人尤其是身有病痛的老人是何等恐慌和痛苦。

時任張公渡村衛生員的陳前進得知附近虯津鎮敬老院的一些老人有病無法得到醫治時,心急如焚,便不顧自身安危,揹著醫藥箱欣然前往敬老院義務就診,為老人解除心理恐慌,治療生理疾病。從此,陳前進與敬老院的老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心繫敬老院的老人們,此後不時來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為老人檢查身體,治療疾病。敬老院老人們對陳前進有口皆碑,美名遠播。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當前任院長年老退休,鎮裡公開招聘院長之時,陳前進的名字躍入了鎮領導的視野,經過一番考察面試,陳前進優於其他候選人而勝出。

2011年,陳前進走上早已熟悉的有著八九十名無兒無女老人的虯津鎮敬老院院長崗位,結緣於初心夢想起航的職業。

在敬老院,陳前進的醫療專長有了用武之地,他的孝道仁心得到了盡情發揮。

關於陳前進醫養結合,為老人看病治療、解除痛苦的故事很多很多,這裡選取兩例分享讀者。

虯津曾經是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虯津人民配合中國軍隊給日本侵略者以重創。慘無人道的日本侵略者在修河岸邊踐踏國際公約使用了大量的生化武器,給當地軍民造成了重大傷亡並且遺害長遠。

餘發炳老人就是日本侵略者生化武器的受害者。他因感染絲蟲病,雙腿潰爛難以痊癒。進入敬老院時,雙腿常流濃血,並伴有低燒,長期遭受著病痛無情地煎熬。

陳前進將餘發炳老人納入特級護理名錄,為他四處尋醫問藥,親自幫助老人清洗潰爛創口,定期打針、敷藥和理療,使老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讓老人舒展了愁眉,露出了笑容。

餘發炳老人逢人就說:我雖然無兒無女,陳院長比親生兒子還要孝順體貼,感謝共產黨派來了好院長!

畢慶喜老人由於年輕時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年老後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症,只要病痛一發作,就疼痛難忍,多年臥床不起,忍痛嚥下腳難沾地、步履維艱的苦果。

畢慶喜剛來敬老院時情緒低落,只要病痛一發作就厭倦打針吃藥,甚至產生過輕生的念頭。

陳前進經常來到他床前陪伴開導,幫助他堅定戰勝病魔的勇氣,樹立生活的信心。陳前進憑著豐富的行醫經驗,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為他治病,還親自上山挖藥,為他煎藥、打針、按摩、針灸、熱敷。經過5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和護理,畢慶喜老人的病慢慢好了起來,現在可以下床活動了,體質也得到了不斷增強。

畢慶喜常說:是陳院長讓我重新站起來了,我今生無法回報,如有來世,我將好好報答陳院長。

金碑銀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為了老人們的幸福,陳前進可謂是付出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傾訴了千言萬語。

他不僅經常邀請省、市、縣、鎮醫院醫師、護士來院為老人體檢、義診、建檔,而且與第39屆南丁格爾獎獲得者、江西省南昌市第一醫院原護理部主任章金媛女士建立聯繫並且成為了忘年之交。

80多歲的愛心大使章金媛被虯津這片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被陳前進的愛心故事深深感動。近年來,章金媛女士每年都帶領她的志願者團隊來到虯津鎮敬老院看望老人,為老人們普及養生和健康知識,進行心理疏導,不斷提升敬老院醫養結合水平,增強老人們的幸福感。

虯津鎮敬老院醫養結合的模式得到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與表彰,成為永修縣乃至九江市敬老養老護老領域的榜樣。該院連續8年被評為永修縣民政系統先進單位。陳前進院長2015年被評為九江市"最美民政人"。

精益管理 良策激活枯井波瀾

莊子有言:"哀莫大於心死"。即人最可悲哀的事莫過於喪失信心,麻木不仁。

這些經歷了人生滄桑,無兒無女,進入敬老院的老人,也許他們年輕時曾經夢想美好、豪情萬丈,而當被歲月風霜染白了鬢髮,刻錄了悲傷,進入敬老院之後,許多老人破滅了夢想、消蝕了豪情,消極地等待著人生歸宿。

人們普遍認為,敬老院是一個難以管理的單位,因為生活在這裡的是飽經滄桑、失去自信、缺少激情的特殊群體。

如何管好敬老院,是陳前進魂牽夢縈的課題,他常常被這個課題從睡夢中驚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上任伊始的陳前進,為了進一步提升敬老院管理水平,他虛懷若谷,尋經覓寶,走出去,請進來,拜訪了永修縣、九江市多家敬老院,努力探索敬老院的管理之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思考之後,陳前進的思路逐漸清晰。他多次召集盧忠生、張福義、陳平、董國華、江運旗、袁小琴、張磊等管理人員展開頭腦風暴、統一思想認識,為培育虯津鎮敬老院文化奠基,為創建虯津鎮敬老院品牌築魂,為形成虯津鎮敬老院模式立規,為提升虯津鎮敬老院管理軟實力使勁。

經過一段時間的碰撞、激盪、討論,虯津鎮敬老院文化內核、敬老精神、規章制度、行為規範等文化軟件應運而生、躍然紙上。

孝老光榮、敬老高尚、幫人快樂、助人上善"十六字"成為了敬老院的文化內核,並作為標語口號書寫在了敬老院顯眼的位置。

熱愛、團結、奉獻、帥美、和諧"十字"成為管理人員的敬老精神。

多看看老人、多陪陪老人、多黏黏老人、多想想老人、多誇誇老人"五多"成為管理人員的道德規範。

多進老人房、多聽老人言、多給老人講、多替老人想、多幫老人做"五多"成為管理人員的行為模式。

……

他們還逐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並通過檢查考核評比落在實處,使敬老院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管理實踐中,陳前進漸漸體會到,要想達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僅靠管理者的積極性遠遠不夠,還需要激發被管理者的積極性。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的理論已經成為過去時,如今新時代的"和諧號"之所以能夠達到時速三四百公里,產生質的飛躍,不僅得益於火車頭帶動,而且得益於每節車廂的協調驅動。

陳前進創新實施了老人們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成就的"三自"管理模式。

按照陳前進的說法,即使是一口枯井,也要讓它激發起波瀾。

他把老人召集到一起,提出了自己的夢想初心,宏願大志和工作設想。

老人們聽其言,觀其行。

老人們發現這位新院長確實與眾不同,是一個有孝心、特真誠、肯琢磨又實幹的人。

老人們逐漸認可了陳前進,大家以院為家,與陳前進的心貼在了一起。

人心齊,泰山移。

經過量材適用、民主推薦,分別選聘10位老人擔任了生產、財務、文體、消防、食品、調解、養殖、衛生、禁菸、接待等方面的小組長,並將各位組長的大照片張貼在了宣傳櫥窗,對這些老人來說既是責任、義務也是榮譽。因此,老人們的潛能被激活,正能量得到弘揚,各項管理由下而上、上下結合得到了加強。

文體小組長錢翠蘭雖已年過七旬,但活潑開朗,聲音甜美,慈祥的臉上留下了美麗的烙印。她曾經是鄉村的文藝骨幹,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隊員,甜美的歌聲留在了那一代人的耳畔。敬老院喚醒了她的回憶,她成了敬老院的文體明星。只要她一聲召喚,老人們就會在她的導演下上臺表演或在臺下鼓掌助威。敬老院的文體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財務小組長陳德思年輕時擔任過生產隊幹部,工作認真負責、勤勤懇懇。他擔任敬老院財務小組長後,每天負責食堂蔬菜、食品驗收,還負責徵求老人對食堂用餐的意見,工作一絲不苟,受到大家好評。

養殖小組長朱四勤和生產小組長李朝炳善於謀劃、不怕吃苦,帶領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將敬老院種植養殖搞得風生水起。

敬老院的8畝果園、15畝菜地、兩口魚塘年年喜獲豐收。每年出欄肥豬20多頭、養殖母雞上百隻,年創造純收入6萬多元。肉、魚、禽、果、菜等農副產品基本實現自給。初步形成了山上種果、岸上養豬、水中養魚的立體開發格局,探索了一條以院養院、改善生活的養老新途徑。

我們走進每位老人的房間,在門上就可以看到星級評比一覽表。他們將工作要求逐項量化,每月進行考核評比。有的擁有五顆星,有的只有四顆星、三顆星。因為有了考核評比活動,爭取榮譽,多得紅星、力爭上游在敬老院中悄然展開。因為人都是有尊嚴的,誰都不願落在別人後頭。

據副院長董國華介紹,現在院內環境優美,地面整潔,很難看見亂扔菸頭的現象。一旦地面有菸頭,連那位精神不太正常的老人都會撿起扔進垃圾桶。文化、制度已經內化於老人們的自覺行動。

民主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成就的"三自"管理在虯津鎮敬老院蔚然成風、成效顯著。

被激發出潛力的敬老院,呈現出一派團結和諧、庭院優美、欣欣向榮的景象。

貼心服務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有一則北風與南風比賽的寓言。北風說,你看,路上有一個行人,誰能讓他脫掉大衣,就算誰贏。南風笑了笑,同意了。於是,北風立即呼嘯而起,想刮掉行人身上的大衣。可是,不僅沒有刮掉行人身上的大衣,反而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緊。溫暖的南風則用暖風吹拂著行人並且不斷加溫,行人不由自主地解開了紐扣,然後脫掉了大衣。結果南風贏得了這場比賽。這個寓言告訴我們:溫暖勝過嚴寒,貼心勝過苛責。

陳前進院長為人謙虛低調,常說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只有認真做事、貼心服務才能對得起敬老院的老人。

毛主席曾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

4月的一天中午,我們走進整潔的用餐大廳,只見老人們各自擁有固定的飯桌,抽屜裡收藏著自己的碗筷餐具和口味佐料。

明亮的廚房裡,乾淨利索的女炊事員鞠新萍正在烹製著豆泡煮豬肉、清炒捲心菜和油條青菜湯。賞心悅目、香氣撲鼻的午餐令人食慾大增。

鞠新萍引領我們走進一間儲存間,讓我們出乎意料地看到了48小時的食品留樣。這項當下還未普及的食品管理制度卻早已在這所敬老院裡啟動實施,由此可見,敬老院對老人的健康、生命是何等的關愛啊!

當我們問起幾位就餐的老人對敬老院的伙食滿意不滿意時,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每天有葷有素,又營養又衛生,我們都非常滿意!"

2018年1月27日,一場罕見的大雪壓壞了供電線路,北風呼嘯,寒冷侵襲,停電停水,敬老院90多位老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陳前進帶領管理人員立即啟動應急措施,將蠟燭、木炭等照明、取暖物資預備充足,並冒著風雪從山下水井提水進院,連續三天每天提水100多桶,保證了老人們的正常生活。

屋外滴水成冰、寒風刺骨,陳前進和他的團隊用赤膽孝心為老人們驅散黑暗,輸送溫暖,營造了幸福和諧的生活。

為了讓老人們在敬老院生活得舒適便利,陳前進可謂是苦思冥想、嘔心瀝血。

每位老人居住著一個單間,享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走進老人的房間,儘管空間不是太大,但收拾整潔,擺放定置,每個房間統一配置了電視機,桌子、椅子,並且可以接待客人。

為了利用空間,陳前進親自為老人們設計了多功能床,將原來的床腳墊高了兩寸,可放置大塑料盒,以便盛裝常用物件,平時塞進床底不佔空間。他別出心裁設計了床頭活動抽屜,供老人放置藥品、衛生紙等常用物品,還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設計了活動床板,以方便如廁之用。

老人之老  --江西省永修縣虯津鎮敬老院院長陳前進與老人的故事

圖片為:敬老院的多功能床、檔案櫃、午餐菜品、食品留樣

可謂是處處用心皆學問,貼心服務暖人心。

陳前進帶領我們參觀了敬老院檔案室,只見一排整齊的櫃子裡放置著一本本老人的檔案。我從中隨意抽取了幾本,只見老人們的個人簡歷、入院手續、體檢情況等一應齊全。

令人意外的是隨意抽出了麻洲村叔叔家鄰居董顯財(我們稱其小名為崽俚伯伯)的檔案資料,曾聽叔叔說起過崽俚伯伯進了虯津鎮敬老院,前幾年去世了,後事辦得挺風光。崽俚伯伯雖已在敬老院去世多年,但檔案資料仍然保存良好。這是對生命的尊重。老人若在地有靈,定會含笑九泉!

為了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敬老院購置了音響設備,經常組織文藝演出,既有老人們自編自演的節目,還邀請社區、學校的文藝團隊來院為老人表演。讓老人們常與歡樂和笑聲相伴。

敬老院還與附近的江西楓林涉外經貿職業學院建立聯繫,成為該校學生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學院青年志願者經常來到這裡為老人掃洗、聊天、拉家常,把老人當成自己的親人。他們在給老人提供志願服務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閱歷,培養了高尚情操,踐行了孝道仁愛。

陳根同學激動地說:陳前進院長身上充滿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正能量,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敬老院是我們有益的人生課堂,我將要在公益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做一個有益於國家,有益於社會的人。

讓老人快樂、為老人圓夢,儘量滿足老人精神層面的需求,是敬老院管理人員的心願。

他們用心傾聽老人的心聲,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因老人們無兒無女,有的老人產生了想認乾兒子或乾女兒的心願。陳前進和管理人員知道後,就在親友圈中積極徵求,萬一徵集不成,院裡的管理人員就主動做老人的乾兒乾女,滿足老人的心願。

有些老人因為有了乾兒乾女,解除了後顧之憂,為死後有人披麻戴孝而深感幸福。

2017年4月27日,91歲的張友意突發腦溢血,在醫院搶救了6天5夜。陳前進和管理人員輪流陪護在老人身旁,直至搶救無效去世。此後他們又忙前忙後,為老人辦理喪事,送上臨終關懷。

這方熱土,孝風盪漾,真情永駐。

重披婚紗 重拾人生幸福情緣

敬老院是個特殊的家庭組合,成員都是鰥、寡、殘老人。

2017年11月20日,《江西日報》以《敬老院的"三個別稱"》為題報道了陳前進院長的感人事蹟。這三個別稱即:"紅娘"、"醫生"、"孝子"。在這裡我們來說說陳前進當"紅娘"的故事。

陳前進常想,作為敬老院,僅讓老人吃好穿好住好有物質享受還遠遠不夠,還要響應黨的號召,在新時代要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夕陽如同朝霞美,老人也應享有幸福情緣。

一些老人在敬老院相處日久生情,但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又難於啟齒。陳前進則樂於當起了"紅娘",將有情人的手牽在了一起,幾年來共促成了8對老人結為夫妻,走進婚姻殿堂。

2018年6月25日,是一個平常的日子,而對於虯津敬老院來說卻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

這方青山綠水間充盈著歡笑與喜慶,範茂喜與錢翠蘭、胡華春與陳儉蘭、鄒友傑與許冬秀、江龍建與歐美芳、蔣樂東與蔡蘭英、陳水義與周秀英6對老人的結婚典禮在多功能禮堂舉行。

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6位新娘身披婚紗、濃妝淡抹、異常美麗;6位新郎西裝革履、精神煥發、興高采烈。

陳前進院長主持了這場特殊的婚禮,他比新郎官還要激動和幸福。他的美好祝福贏得了老人們尤其是"新人"們熱烈的掌聲和幸福的淚花。

老人們感慨地說:"大半輩子出門一把鎖,進門一個人,沒想到老來還能有個伴。"

老人之老  --江西省永修縣虯津鎮敬老院院長陳前進與老人的故事

圖片為:敬老院為老人喜結良緣舉行集體婚禮

我們在敬老院見到了鄒友傑老人。當談起他在敬老院找到老伴的喜事時,笑得合不攏嘴。

他說,年輕時也相過幾次親,但由於自己性格內向、家境貧窮,一直沒有結婚成家,打了大半輩子光棍,做夢也沒有想到老了老了,進了敬老院能夠找到老伴當上新郎官。這要感謝陳院長對我們的關愛。

當我們問起:老伴對你好不好、生活幸福不幸福時,他連聲說了幾個:"很好!很好!幸福!幸福!"

在這幾對老年伴侶中,有一個姐弟戀的故事廣為流傳。

76歲的文體小組長錢翠蘭的美麗與柔情深深吸引著比她小9歲的範茂喜。起初翠蘭大姐以年齡不般配為由拒絕了茂喜小弟的丘比特之箭。但茂喜小弟對翠蘭大姐的追求無比執著。只要一有機會就向翠蘭大姐獻出殷勤誠意,尤其在翠蘭大姐生病期間照顧有加、體貼溫存。翠蘭大姐的心扉終於被茂喜小弟的真誠撞開,有情人終成眷屬。

陳前進說:當地有句老話叫做"少年夫妻,老來伴。"這些鰥、寡老人也渴望愛情,希望有另一半。如果能夠促成情投意合的老人組成家庭是一件好事,盡力將他們人生殘缺的圓畫圓滿無疑是一件善事。我們還會繼續努力牽線搭橋,樂做紅娘,讓更多的有情人美夢成真。

聽完陳前進樂當"紅娘"的故事,應當為他點贊鼓掌。

孝道遠播 蕩起一方惠風和暢

修河是永修人的母親河。永修人最懂得知恩圖報,這個稱呼了百年的"永修"即蘊含"泮臨修水,永蒙其利"之意。

虯津,是一個"龍"鍾情眷顧的地方。

不知是被這裡的美麗風景所吸引,還是為和善的人文所鍾情,這條從修河源頭黃龍山奔騰而下的 "黃龍"在此挪騰身姿,改變方向,久久不肯離去。於是這段河流顯現出"虯龍"大寫意,故此就有了"虯津"之稱。

虯津鎮敬老院依山傍水,是一塊風水寶地。

以前,老人去世後或安葬在縣城公墓或其他地方,老人們心存後顧之憂。為此,陳前進通過積極爭取,得到了鎮政府和上級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劃轉5畝山地,投資4萬餘元,在敬老院後山建起了一座敬老院公墓。8年來先後有10位老人安息在青山綠水之間併為他們豎立了墓碑。

我國是一個重視禮儀的國度。葬禮無疑是人生的最重要的禮儀之一,故有"亡者為大"之說。

敬老院一旦有老人去世,便按當地喪事風俗認真操辦,老人雖然無兒無女,院裡管理人員為老人披麻戴孝,全院老人為亡人送行。

虯津鎮敬老院的工作得到了多方好評,成為了永修縣、九江市的先進單位和學習的榜樣。

九江市民政局局長彭雅平多次深入虯津鎮敬老院調研指導,他說:陳前進院長是一個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做實事的人。虯津鎮敬老院工作思路清晰,管理規範。他們在實踐中提煉的文化、精神、制度、規範處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宗旨,並且具有可操作性和示範性,值得全市敬老院學習借鑑。

永修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鬍世祥是虯津鎮敬老院老人們的老朋友,這裡的每個角落留下了他春夏秋冬的腳印,寄託著他對老人們的悠悠牽掛。他對虯津鎮敬老院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給出的評價是:陳前進院長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用心做事、管理有方;管理人員顧全大局、團結共事,恪盡職守、優化服務;院民以院為家、遵守院規,互幫互助、和諧相處;院內環境整潔、井然有序。

老人之老  --江西省永修縣虯津鎮敬老院院長陳前進與老人的故事

圖片為:陳前進院長在九江市敬老院院長培訓班上介紹經驗

胡世祥書記不僅是一位善於總結的領導,而且是一位大力弘揚正能量的高手。在縣民政局的主導下,虯津鎮敬老院的管理經驗已在全縣大力推廣,陳前進多次在永修縣和九江市敬老院院長培訓班上傳播經驗介紹做法,贏得點贊鼓掌。

虯津鎮黨委書記淦小林、鎮長趙業鋒十分重視敬老院工作,盡力解決敬老院的實際問題,大力推介敬老院的文化、精神及管理經驗。虯津鎮成為永修縣居家養老的試點鄉鎮,現已在麻洲、張公渡等村進行了居家養老試點,陳前進承擔起了幾個居家養老試點單位的業務指導重任。

分管副鎮長盧友明經常利用節假日來敬老院看望老人,傾聽老人的心聲,對敬老院的工作進行指導、鼓勵。

2019年4月9日,我陪同陳前進院長等來到了麻洲村熊家頤養之家,陳前進與熊家頤養之家理事長熊運進等進行了工作交流,並安排護理員張磊為頤養之家的20多位老人測量血壓、檢查身體。陳前進還為老人們送去了幾大桶(箱)菜籽油、牛奶等食品,老人們見到陳前進都非常熱情,顯然,陳院長沒有少來熊家頤養之家。

陳前進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很滿,因為他的目標很遠大,他希望能為更多的老人過上幸福晚年而努力。

亞聖孟子在與梁惠王討論治國方略時留下了"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千古名言。

敬老院不正是"老人之老"的善地和人生保障的港灣嗎?事業成敗,關鍵在人。陳前進院長職業崇高,善莫大焉。

虯津,自古民風淳樸、孝風盪漾。新時代的虯津鎮敬老院美名遠播,影響深廣,在這方土地上唱響了一曲曲雄渾的敬老孝老大合唱。

虯津震興超市老闆熊運進從2007年以來,春節和重陽節期間同愛人、子女一起到敬老院慰問老人,為每位老人贈送價值幾十元的食品,十多年來堅持不懈,孝心可嘉。

企業家胡沛若樂於孝敬老人,自2009年以來,每年都為敬老院捐贈五六千元物品,即使在企業經營遭遇困難時,捐助善舉不曾中斷,有時自己不能前來,便委託愛人李桂群送達。

在外地工作的李洪菊、李洪英,自從2011年以來,每年都到敬老院獻愛心、送溫暖,為老人們捐贈五六千元禮品。

……

陳前進並非只有高興的事兒,他也有憂愁的事兒。他告訴我,當前虯津鎮敬老院最大的問題是由於資金有限,建院時老人的房間沒有衛生間,老人們要到公共廁所如廁。老人身體虛弱起夜較多,碰上數九寒天,老人尤其是殘疾老人起夜上公廁十分困難,希望能儘快為近百個房間進行改造,增加衛生間,這筆費用將近一百萬元。由於數額較大,民政部門財力有限,短期內難以立項。

陳前進為此而寢食不安。這是一個大孝子的憂愁。

我向陳前進表達了深深敬意,並告訴他,我們一起同心攜手,把您的憂愁告訴政府,告訴社會,告訴更多的愛心人士,大家一起來為革命老區的敬老院化解這道難題。對於國人來說,慈善公益猶如春天的種子,隨時都會發芽生根開花結果,涓涓細流將會匯成愛的海洋。因為陳前進的憂愁就是政府的憂愁,是我們大家的憂愁。我們有理由相信,他的憂愁、難題將會得到有效化解。

陳前進激動地說,如果能夠完成虯津鎮敬老院衛生間改造項目,我將為愛心人士刻碑紀念,讓芳名永存。

採訪結束後,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修河岸邊的虯津鎮敬老院,揮手告別了一張張老人們的笑臉和期待的目光。

走出院門,擁抱故鄉最美四月天,沐浴著春暖花開,惠風和暢。舉目望見敬老院上空祥雲環繞。

我不禁想起,在我國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提前迎來老齡化的今天,如何做好養老工作,解決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孜孜牽掛。虯津鎮敬老院,院長陳前進不正是踐行夢想、破解難題的探索者嗎?

如果多一些像虯津鎮敬老院一樣的敬老機構,多一些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天空多一些祥雲,我們的祖國,不就是一個祥雲環繞吉祥如意的祖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