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队兵强马壮,主力八旗军为何没有装备弩,而且非常喜欢弓箭?

繁华万里


一、火器的普及。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八旗军以冷兵器见长,他们弓马娴熟、骁勇善战,但在他们身上却很少见到火器的影子。

然而实际上,八旗军装备了大量的火器,由于弓箭与火器的大量应用,八旗军对弩并不看好。不过在云贵高原,气候潮湿,又多雨季,火器一受潮,还不如烧火棍。因此,西南地区还是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弩。

二、八旗军的考核标准里没有弩

在清朝八旗军考核标准中,弓箭、火器、火炮、盾牌和朴刀是八旗军的必修项目,没有弩。

三、弩射程不行


弓箭的射程远,好弓300多米,木质弓也能射到200多米。在奔驰的马上射出去,可能会更远一些。这对于只有几十米射程的弩来说,完全是碾压!

四、弩装填速度太慢

弓箭装填速度快,一次也可射出多支,连发你弓箭往往令敌人难以喘息。如果把弓比做m4a1,那弩也就只能是打一枪拉一次枪栓的汉阳造了。

而弩虽射击精度高,但射出一箭后,再次装填就很容易悲剧,尤其在颠簸的马上,往往只射一箭,就光荣了。所以,“一箭将军”是没有人肯做的。

骑兵在进入对方射程后,为了不做活靶,必须在万马奔腾中不断变换位置,并连续射箭来压制对方火力,这样也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若用弩,是万难做到的,能做到的恐怕只是秒变“刺猥”,最终被马踏如泥。


五、弩做不到远距离箭雨覆盖

弩近射比较准,但不能进行抛物线似的远程箭雨覆盖。若八旗军只装备弩,一来失去了打击对方的先机,二来在对方密集的火力覆盖下,便如置身覆巢之下,鲜有完卵了。

六、八旗军的弓箭带三种箭头

一种适合远射,箭头细长,火力覆盖专用;一种是专射马的近射箭,(简称“马箭”)箭头短粗;一种专放火和放信号弹的“火箭”。(😂人家八旗都开上“火箭”了)

据说和八旗骑军作战挺恐怖,往往还没看清八旗军的模样,便被几百米开外的箭雨干倒一批人;稍微近些,又被“马箭”干倒一批马;再来个火烧连营,这仗还怎么打?与蒙古骑兵如出一辙!

另外,清军与明军对阵时,清军八旗以骑兵为主力,明军通常步军布阵。


比如戚继光百战百胜的鸳鸯阵,一队11人,前面是两盾牌手挡箭,后来两个狼筅手和旗手,狼筅长且多刺,能刺能扫能搂,基本上狼筅一忽拉,敌人倒一片,并且狼筅上还涂毒,见血封喉。狼筅后面是长枪和刀。

这种阵形把倭寇打的魂飞魄散。曾经有一战,创过戚家军无一伤亡,倭寇死伤过百的辉煌战绩。

八旗骑兵应对这种阵形,首先使用远弓进行火力压制, 然后骑兵边射箭边冲锋,明军阵形大乱之际,八旗骑兵便冲进去进行屠杀式的砍杀。

戚继光发明的鸳鸯阵

虽然明军装备了大量火器,但因射程太短,在八旗骑兵远距离密集箭雨的覆盖下,已经伤亡过半了。

而绿营军因为装备各方面不如八旗军,为了提高战斗力,绿营军装备了不少弩箭。

那时候的明帝国已经日落西山,十营九空,将领吃空饷,号称几万人的兵所只有几百人,平时也不练兵,根本没有战斗力。火药被偷出去卖钱,兵器锈了,弓也拉不开。

只有戚继光的戚家军、袁崇焕的关东军等还有些战斗力。但在沈阳之战中,几千戚家军被几万八旗军包围,几乎全军覆没。

那时,戚继光已经去世了。想当年,戚继光曾经带八千戚家军出关,把五万蒙古铁骑打垮,是何等的威风!


小熙为人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满清也是装备弩的,只是不算多。

为什么?主要弩的作战对于八旗的骑兵来说有缺陷。

众所周知,弩的杀伤力强,训练简单,精度高,是相当厉害的远射武器。

可惜,弩自身存在一些巨大的缺陷。

弩的射速慢,因为重新上弦很麻烦,需用用尽全身力气先拉弦再上箭,不如弓箭那样随时可以连珠发射。

在马上 重新上弦很困难,而且弓箭火力中断也会导致灭顶之灾。

因为骑兵的弓箭就射程来说,相对步兵弓箭并没有优势,进入射程以后必须不断游走,连续射箭压制对方才行。一旦你的火力中断,自己就很容易中箭死亡。

弩的另一个问题是,射程不远。

弩的设计决定了它以直射为主,不能做弓箭那种大抛物线的远程覆盖性射击。

而在骑兵大兵团作战中,这种密集的远程覆盖性射箭是极为重要的,可以有效打散步兵集团,为下面的骑兵冲击提供有利的条件。

骑兵如果只装备弩,就很容易被步兵集团火力压制,处于下风。

弩的最大优势就是容易训练,对于满清八旗兵来说意义不大。

因为满清八旗兵是从小训练骑射,到了成年已经训练10年以上,非常精通了。

八旗的兵力也有限,不会像汉人一样可以无限制征召农民成为士兵,需要容易训练的弩。

因为以上的种种,所以八旗兵用弩并不多。

八旗作战初期,作战是以骑兵为核心的。明军通常结阵防御,八旗首先使用弓箭对明军阵型进行压制。

一旦明军阵脚松动,立即派出骑兵强攻。

这些骑兵以很快的速度冲击,同时连续射出大量的羽箭,对明军造成杀伤以及破坏他们的防御阵型,随后冲入步兵阵型内进行砍杀格斗。

如果是冷兵器格斗,明军步兵当然不是骑兵的对手,借助马匹的冲击力,八旗骑兵1个人可以对付好几个步兵。

如果是远距离射击,明军当时主要装备弓箭和大量火器,其中火器比如三眼铳之内射程太近,只有25米左右,会遭到八旗骑兵射程外的密集箭雨杀伤,还没短兵相接就死伤大半了。

这就是八旗兵得以获胜的法宝。

但如果八旗骑兵使用的是弩,那么这种战术立即大打折扣。箭雨的密集度大大减少,杀伤力也减弱。如果不能在较远距离杀伤大量明军,尤其大乱明军防御阵型,骑兵冲锋过去也是比较危险的。

以三眼铳为例,它的射程虽近,但可以连射三枪,可以杀伤多个敌人。


萨沙




弩曾经是古代军队经常使用的一种武器,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弩和韩国弩已经非常出名的。尤其是秦国步兵组成的弩阵,堪称是东方六国军队的噩梦。在秦汉时期,弩的地位同样重要。到了三国鼎立时期,诸葛亮发明了诸葛连弩,堪称了古代版的重机枪。由于能够连发,魏国骑兵对弩非常恐惧。在隋唐时期,弩的地位开始下降。由于都是职业军人,隋唐时期的军队更喜欢使用弓箭。弓箭的操作难度比较低,而且使用比较方便。到了宋朝时期,弩的地位疯狂提高,宋朝应该是最注重弩的朝代。



在与辽国、西夏等政权作战的过程中,屡屡出现弩的身影,甚至到了无弩不战的地步。 元朝统一天下以后,由于自身军队更喜欢使用弓箭,弩的地位再次下降。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制作复杂的弩已经开始绝迹,因为根本没有市场。到了明朝统治时期,当时,火器已经开始逐步崛起。明朝军队对火器情有独钟,装备了大量的火器。由于在威力上和射程上,都不如火器。虽然明朝军队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弩,但地位不高。由于部分技术失传,明代弩的科技水平并不算高。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清朝,清朝军队以弓马娴熟著称。



其主力八旗军的很多官兵都喜欢弓箭,因此,清朝军队装备了大量的弓箭,对弩并不喜欢。此外,清朝军队装备的火器数量并不算少。 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中,清朝军队以冷兵器为主,对火器非常排斥。其实,清朝军队装备的火器并不少,但火器的水平处于停滞状态,这才是主要原因。在雍正皇帝在位时期,清朝八旗军颁布了新的考核标准。根据标准的要求,弓箭、火器、火炮、盾牌和朴刀,成为八旗军的必修项目。由于火器的大量普及,清朝军队对弩并不注重。不过在清朝的云南、贵州等地,由于气候比较潮湿,而且多以山岭和丘地为主,火器的使用有很大的限制。



尤其是雨季,对火器的限制非常大。因此,清朝西南地区的部队装备了一定的弩。其实,火器和弩并不矛盾,就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缅甸军队就同时装备了弩和火器。 当时,清朝军队一败再败。缅甸军队装备了很多短弩,而且弩箭上涂抹了毒液,清朝骑兵经常吃亏。此外,缅甸军队装备的火器很先进,基本上都是从东印度公司进口的。前线的清朝将领们返回京师以后,一直要求乾隆皇帝“提高清军的火器水平和质量。”对于将领们的要求,乾隆皇帝的回答是“骑射乃立国之本。”




与八旗军的情况不同,绿营军的装备不如八旗军,为了提高自己的战斗力,绿营军装备了一些弩箭,而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都出现了绿营军使用弩箭的情况。 随着火器的发展,弩箭逐步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尤其是清朝军队仿制了德国毛瑟步枪以后,几乎见不到弩箭的身影。



其实在现代战争中,弩箭仍有很大的作用。对于一些任务特殊的部队来说,使用枪械容易暴露目标,使用弩箭则更加合适。在世界很多国家的特种部队,都会装备一些弩箭。目前,一些特种部队就装备了一些最新型的弩。请注意,弩的价格并不便宜。一把具有现代科技的弩,造价超过了5把95式自动步枪的总和。由于弩的杀伤力太大,弩箭目前属于严格管制的物件。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