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之源:太陽,請問您從哪裡來?

作為太陽系中心的太陽,是地球上光和能量的主要來源。八大行星,以及小行星,流星,彗星,都在圍繞這顆巨大的火球旋轉。太陽的表面由氫、氦,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如鐵、鎳、氧、硅、硫、鎂、碳、氖、鈣和鉻組成,其表面溫度高達5780 K(5506.85 ℃)。這顆恆星距地球約1.496 x 10^11米。現在,讓我們走進這顆巨大而炙熱的天體,探究她的誕生。


萬物之源:太陽,請問您從哪裡來?


雖然我們目前並不知道關於太陽如何形成的確切信息,但我們認為她是在十億到二十億年前形成的。根據天文學家們的說法,太陽中的氫伴隨著宇宙大爆炸而生。換句話說,太陽和宇宙的其他部分同時誕生。在宇宙大爆炸時,這些氫凝結成巨大的雲層,成為了眾多星系的起源地。而一些氫被釋放,開始漂浮於我們的銀河系之中。


萬物之源:太陽,請問您從哪裡來?


太陽上出現的C3級中等耀斑(在左上角的白色區域可見),一個太陽海嘯(右上角可見波狀的結構)和多個絲狀的磁力線從恆星表面離開。

隨著時間推移,在一些意外的推動下,這些自由漂浮的氫開始集中併為太陽和太陽系的形成埋下了伏筆。漸漸的,太陽和太陽系變成了由氫原子和氦原子以及塵埃組成的緩慢旋轉的分子云,並在自身的重力影響下向內塌縮,加速旋轉。它的過度高速旋轉最終導致自己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圓盤。


萬物之源:太陽,請問您從哪裡來?


太陽系的行星和矮行星。圖中僅大小按比例繪製,距離不依比例。

圓盤的大部分質量聚集在其中心,形成了一個氣體球。球體持續不斷的從外部吸引物質,導致進一步的壓縮,進而使得球體的溫度和內部壓力劇增,以至於原子在內部發生核聚變。這便是太陽破殼而出的開始。那些球體之外的部分就變成了行星和太陽系的其他部分。


萬物之源:太陽,請問您從哪裡來?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獵戶座星雲,一個寬約20光年的“恆星搖籃”,可能近似於太陽形成之前的前太陽星雲。

相關知識

太陽系形成於45億6800萬年前的大型分子云的引力坍塌區域中。這個初始的元氣可能有數光年大,並且誕生好幾顆恆星。由於是典型的分子云,其成分主要是氫與一些氦,還有前幾代恆星融合的少量重元素。當這個區域將形成太陽系前,被稱為前太陽星雲,坍縮時因為角動量守恆,使它轉動得越來越快。中心,集中了大部分的質量,成為比周圍環繞的盤面越來越熱的區域。


萬物之源:太陽,請問您從哪裡來?


收縮的星雲越轉越快,它開始變得扁平,成為原行星盤,直徑大約200AU,在中心是高溫、高密度的原恆星。行星經由盤中的吸積形成,在塵埃和氣體的引力相互吸引下,逐漸凝聚形成越來越大的天體。在太陽系的早期可能有數以百計的原行星,但因合併或摧毀,留下行星、矮行星和殘餘物構成的小天體。


萬物之源:太陽,請問您從哪裡來?


硅酸鹽和金屬的熔點很高,只有它們能在內太陽系的溫度下保持固體形態,這些物質最終組成了巖態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由於金屬成分在原始太陽星雲中只佔據了一小部分,類地行星都沒有發展得很大。凍結線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位置,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形成於凍結線的外側,這裡的溫度很低,揮發物質能以固態形式存在。


萬物之源:太陽,請問您從哪裡來?


這一區域的冰比組成類地行星的金屬和硅酸鹽更多,所以該區域的行星發育得很大,可以捕獲大量的氫和氦,它們是太陽系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太陽系中餘下的那些不可能組成行星的物質聚集在小行星帶、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區域。尼斯模型解釋了這些區域的形成原理,以及外側的行星可能在形成後又受到各種複雜引力的作用才到了它們現有的位置。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