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人阮籍,拒绝了武将司马昭的提亲,是为什么?

不拘礼教的阮籍,语不惊人死不休,用眼珠也能说话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鼎鼎大名的七位隐士,阮籍就是其中的一位。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与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六人共游竹林,七人隐逸旷达,为世人所知,后称这七人为“竹林七贤”。和当时的文人士子们一样,阮籍崇尚清谈和玄学,藐视礼教约束,是一个放浪形骸,孤高自傲的豪放派文人,他才思敏捷,擅诡辩,常常叫人拍案叫绝。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人阮籍,拒绝了武将司马昭的提亲,是为什么?


有一次,人们谈到有个人杀了自己的母亲,阮籍说:“哎呀,杀死父亲倒还算了,怎么能杀死母亲呢?”在座的人都怪他失言,司马昭问道:“杀死父亲是天底下极大的罪恶,你怎么认为是可以的?”阮籍说:“禽兽只是到自己有母亲,不知道自己有父亲,杀父亲的人和禽兽一样,但杀母亲的人就连禽兽也不如。”大家听了以后很佩服他的辩才,司马昭更是赞叹阮籍不愧有才名。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人阮籍,拒绝了武将司马昭的提亲,是为什么?


司马昭想为自己的儿子司马炎向阮籍提亲,阮籍是一个无心权势的人,他知道自己和司马昭不是一路人,于是饮酒作乐两个月,醉得不省人事,让司马昭根本没有跟他说话的机会,司马昭提亲之想才只好作罢。司马昭虽然欣赏阮籍,可是阮籍似乎却不怎么喜欢这个枭雄,看看两人的人生历程,就知道他们的志趣其实是天差地别。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人阮籍,拒绝了武将司马昭的提亲,是为什么?


阮籍用喝醉酒的方式解决问题还不止这一次。钟会多次去向阮籍求教关于时事的问题,企图从中抓到阮籍的把柄,可是阮籍每次都喝得大醉,也就避免了被陷害。可见阮籍对于来人的好坏目的,心中都如明镜一般,用糊里糊涂的方式蒙混过去,既避免了与对方发生冲突而打扰自己安静的现状,又能让对方知难而退,这就是阮籍对待一些不受他欢迎的人的一种处理方式。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人阮籍,拒绝了武将司马昭的提亲,是为什么?


阮籍不受礼教约束,对身边人也存有排斥与亲近之别,可是他不会轻易褒贬,表达议论总是很玄妙。这既是因为当时崇尚玄学之风而他自己也是此中人而形成的语言习惯,而这种习惯也可以让他的话更难被人抓住把柄来说是到非。其实,除了用嘴巴说话,用肢体动作也可以表达语言,现代手语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创造一门只有少数人知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阮籍就这么做了,他用自己的眼珠子来表达自己的喜恶褒贬。当他遇到一个教条呆板或因为别的原因自己不喜欢的人,他就用眼白看着对方,嵇喜来他家吊丧的时候,阮籍就用眼白看他,嵇喜不高兴地走了。嵇康听说了哥哥被阮籍轻视的事情,带上好酒和琴来拜访阮籍,阮籍则用黑眼珠看着他,表现得很高兴很欢迎,因为嵇康和自己一样是不拘泥俗礼的人,吊丧还带好物助兴,阮籍怎么能辜负对方一番好意呢?后来两人谈到嵇喜的事情,也是一笑了之罢了。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人阮籍,拒绝了武将司马昭的提亲,是为什么?


因为阮籍对礼教的轻视,一些尊崇礼教的人就十分讨厌阮籍。司马昭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应该是包围着教条礼法生活的,可是他非但不和旁人一样讨厌他,反而很欣赏阮籍,从他要娶阮籍的女儿做儿媳妇就可以看得出来。作为一个没有权势的文人,阮籍孤高自傲又轻视他人实在是很容易遭到迫害的。司马昭屡次保护他,认为阮籍是一个真隐士,一个没有武功却有一副正心肠的豪侠。不避讳、不掩饰,把冲突摆在面子上,这样做在教条者看来就是容易得罪人的行为,可是在当时的文人墨客心中,这就是一种真挚的表现,也是能够让他们寻到老庄思想中自然回归之感的途径之一。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人阮籍,拒绝了武将司马昭的提亲,是为什么?

在五十四岁那年,阮籍生病去世,临死前告诫学自己做派的儿子:“你的堂兄阮咸已经加入我们了,你就别再这样了。”阮籍深知自身行为的无可奈何,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超越他,活出自我。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人阮籍,拒绝了武将司马昭的提亲,是为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