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之家鄉印象

清明,正成為中國人又一重要節日,其氣氛,氣場,氣勢,已有趕超春節之狀。因為其時草長鶯飛,軟風暖陽,正是踏青賞景之時。大家又沒有太大的經濟開支,無紅包的發放,長輩的催婚,親朋緊會的苕喝傻吃。最主要藉此機會,祭祀祖先,順帶扯些野菜,一舉多得。故清明的農村,狹窄的村道堵滿了小車,漫山遍野是人們歡怏的身影,已然將清明的悲切拋在一邊了。

這些年環境確實有改觀了,到處是農莊,苗葡,池塘,花木養眼,山水怡情。農田己基本消失或荒蕪。到處是一片片的圍田養蝦,栽花種草。農民們完全脫離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或走他鄉,或入近郊,或進莊園,打工掙錢,雖然有些辛苦,但總好過守著幾畝薄田。如今物質極大豐富,物價極度高昂,非勤勞能致富,唯捷徑通幽境。

我所在的家鄉,幾乎只有二成的田地用於種植作物,其中有一半植蓮,俗成湘蓮或太空蓮。年青人要麼在上學,要麼打工去了。剩下的勞力中,多部份從事育苗,移栽,挖樹,鋸樹,養護,運銷等與苗木相關的勞動,一小部份養魚,養蝦,下地籠等漁事,剩下的都是老頭老太,幾乎沒有閒人。

房屋破敗的很多,幾乎沒有人翻新。從城市出來,沿途是一片霧茫茫的天空,到處都是林立的高樓,有沒有人住我不知道。這些房子基本都是近郊的好田好地,被拿來開發。一方面,城市的擴張佔用了大片農田,農民象徵性拿了些補償。另一方面農業生產性價比失衡,又導致農田轉產或者荒蕪。農民暫時過著瀟灑自在的曰子,若有些變故或者亂象,吃飯可是有些問題的。

同村的蔡老跟我說,現在的社會真是好,我們老年人不幹活還有錢,真的想不到。可是農村人現在都不種田,買米買菜吃,他看不懂。其實我也看不大懂,也許是國家的一步大招。不過社會確實進步了,變好了,人民的日子富裕了,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永遠不會再現了。我們衷心感謝黨和政府,帶領人民走句富強文明的康莊大道。

清明節之家鄉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