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鼓励或奖励孩子?

挚爱144260600


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赞扬,而且,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父母的鼓励是不可省略的。我的女儿八岁了,我说说我是如何鼓励孩子的,比如她表现好的时候,我很少会说:你真棒,你太棒了,你真厉害,我觉得这些话用处不大,我会把孩子做的事情重复一遍,比如说,女儿你自己能把书包整理的整齐有序,进不了很多呀!比如说,女儿你知道看着弟弟不让他摔着,能够保护弟弟了。这样的陈述事情会让孩子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为什么会受到表扬。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也会慢慢的形成这些习惯,也会像父母那样分析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对您有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评论区相互交流,谢谢!


儿童礼仪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鼓励!

就在今天我女儿又开始情绪小波动,对未来的路很迷茫,觉得11年级课业多,活动多,还要标化考试,想想觉得很难,像在泥泞中走路,无法自拔。

我耐心地开导她,困难总是会有的,踏下心来,走好眼前的路。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就好。忙不过来时,分清轻重缓急,重要的,棘手的先完成,其它次之。遵循这个规律,不拖沓,不应付,保质高效完成,时间长了,定会理清思路,学有所获。

提醒一点:在她发小脾气时就让她爆发,耐心地倾听,用昵称呼唤她。谈心结束后我对女儿说小洋洋,这回舒服了吧!顺时她眉开眼笑!她回应其实我什么都懂,就想和妈妈撒撒娇。一片疑云飘走了!

我们由于是视频手触模不到,如果孩子在身边,轻轻地抚摸他的头,抱抱他,利用肢体语言互动交流,再加上暖心地语言鼓励效果更好。

至于表扬奖励孩子,不用承诺式的奖励。应该细心观察孩子,喜欢什么,当他有进步或表现突出时及时的给予物质奖励。比如他喜欢读书,就送他书籍,喜欢画画就送他画笔,喜欢弹琴就送他著名的钢琴曲,喜欢运动就送他运动鞋,女儿爱美就送漂亮衣服,蝴蝶结等等,总之要投其所好!要掌握分寸,不能经常性奖励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和意义。

希望能够帮到您!





洋妞在美国


关于鼓励或奖励孩子。我的理解是:看年龄段,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所采取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无非就是物质上与精神上。

我看到比较常规的办法就是达到多少分就奖励买"肯德基"、"麦当劳"或外面吃大餐之类,或者直接奖励金钱,或购买玩具、学习用品等等,这些可以归结为"物质奖励"。这种在一定的情况下直观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孩子们为了达到他们心中的"目标",努力学习去达到设定的目标。但坏处就是万一有一天没有"物质"作为基础呢?是否就没有动力呢?尤其是"读书学习"最终的目标是不是"变味"了呢?

另一种是"精神方面"的激励,还记得我们小时候也是为了增加几朵"小红花"而认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参加劳动,无私、主动帮助其他同学,长大了为了奖学金而努力学习,尤其是学校某些荣誉称号。目的是老师、同学的认可,更是给自己所付出一个交代!

记得当年思想家王阳明读书时期老师问同学们读书为了什么?大部门同学回答:赚大钱,当官,唯独王阳明说,为了做圣贤,得到老先生的青睐。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周恩来更是以"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正是这目标激励他成为我们敬爱的总理。

所以对孩子的奖励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精神鼓励为主,物质为辅。谢谢!





郑能量达人


很多时候用奖励教育孩子,立竿见影,可是次数多了,奖励好像就失去了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怎样正确地奖励,让其发挥最大的功用呢?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喜欢用物质奖励来收买女儿。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既然一个棒棒糖能让孩子听话,我为什么要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或者怒气冲冲地打她一顿呢?”

比如,朋友的女儿很喜欢画画,为了让她坚持下去,朋友每次都会给女儿一点物质奖励。可是后来,女儿变得好像对画画失去了兴趣。每次画画前,都会和妈妈讨价还价。

妈妈说:“你乖乖去画画,画完奖励你一个冰淇淋。”

女儿说:“不行,你不让我先吃冰淇淋,我就不去画画。”

最后,朋友屈服了,让孩子先吃冰淇淋。可是即使这样做了,孩子在画画时,依旧很不认真。朋友不禁问了:“难道奖励孩子错了吗?”

不仅是我这个朋友,很多爸妈都有这样的疑惑。当我们依赖于奖励时,会一不小心就破坏了孩子的内在兴趣,让孩子变得没有奖励就不愿意行动。

但是,当我们放下奖励,让孩子去做他不感兴趣的事情时,又好像很难实现。没有内在动力,还不给外在奖励,孩子怎么可能坚持下来呢?

所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奖励孩子,而是应该在什么时候奖励孩子,让奖励发挥预期的效果。

之前我在北京工作时,偶尔会去住在中关村的表婶家坐坐。有一次,我去表婶家玩时,发现他们全家人都一副特别严肃的样子,眼睛直盯盯地看着挂钟。

到底出了什么事?我心里特别纳闷,坐了一会儿,就感觉特别不安,想着我可能会打扰到他们,就提出告辞。

表婶这才解释说,梵高的画作要在北京展出了,他们想带着孙女去看,所以正等着在网上申请画展的入场券呢。

我知道,表婶的孙女阳阳平时特别喜欢画画,为了鼓励她,表婶他们也是经常带她去看画展,而阳阳也是在他们的鼓励下,绘画水平突飞猛进。

在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内在驱动力,我们就尽量不要用物质激励他。可能的话,可以给孩子一些相关的精神奖励,从精神上让他更富足。

很多爸妈都有这样的体会,想要帮助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养成必要的习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

在孩子没有内在驱动力的时候,我们要怎么通过外部的奖励来鼓励他呢?

依依玩过玩具后,总是不愿意自己整理玩具,妈妈做制定了一个奖励表格,收拾一次玩具,妈妈就画上1朵小红花,集齐4朵可以带她出去玩一次。

依依为了能多出去玩,整理玩具时变得非常积极,而妈妈也在一旁向她灌输收拾玩具的好处:“玩具整理好了,下次想玩时,一下子就能找到,多好呀。”

而且,每当依依坚持了一段时间,妈妈还会从品质上夸奖她:“你已经坚持自己整理玩具4天了,真棒,真的懂得坚持,也很独立。”

这种奖励持续了两个月,而依依也养成了收拾玩具的习惯,此时妈妈的奖励也逐渐减少,而依依整理玩具的行为,依旧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本来很喜欢做一件事,但是随着难度的增加或者练习的增多,孩子产生了畏难心理或者感到枯燥,想要放弃时,需要外部奖励强化动机。

硕硕进入幼儿园中班以后,我发现,他新换的衣服上,总会出现一张贴纸。一开始,我以为是不小心粘上的,想要帮他撕下来,结果他立刻制止了:“哎,你别撕呀,这是我们老师奖励我的。”

一问,我才知道,原来班里最近开始接触一些比较复杂的手工活动,为了鼓励大家好好学习,每当有小朋友可以完成任务时,老师就会在他们的衣服上贴一张贴纸。

我当时就想,在我们帮助孩子战胜困难时,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只是当孩子熟练以后,要注意及时培养他的内在动力,激发他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治标治本。

总结一下,当孩子能愉快地做一件事情时,我们就尽量不要用物质奖励破坏他的内动力;而当孩子缺少内动力时,我们就给一些额外的奖励,底线是奖励只能是辅助,决不能因此代替内动力的养成。


小灿亲子教育


谢谢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

就我个人的教学经历来看,小学生1-3年级学生最喜欢收到表扬和鼓励。比如一次上课比较认真了,老师表扬他了,他会非常开心;一次作业做的比上次好了,老师奖励一颗糖可以开心的非常激动。4-6年级后学生认知度提高了,如果老师说奖励什么东西,他们的动力和热情就没有1-3年级那么高那么积极。会觉得老师又在忽悠我们了,一颗糖就想打发我。我觉得有这种想法也实属正常,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孩子要求也在慢慢的提高。

初中和高中需要的鼓励大于奖励,因为他们自我意识很强了,了解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考试失败的时候,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将会是孩子不气妥再接再厉的动力。

其实,人的一生都需要鼓励。出来工作后,找工作难找到处碰壁或者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创业失败了,失恋了等等都需要身边的朋友和亲人的鼓励。这些言语也好行动也罢,都可以让人重新振作起来,走出人生低谷。

鼓励,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它就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鼓励,就像饥饿时期的一碗饭,让人饱餐一顿,打起精神来。

鼓励,就像寒冷中的一盆炭火,让人时刻倍感温暖。

鼓励相伴到老!


卿听你的心


大家好,我是培训师杨景云,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同时专注在企业培训和成人教育的培训师。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几点方法:

第一:学会放手

现在的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基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小孩摔倒了,家长会立马过去快速扶起来,其实这样的话孩子就会不思考,小孩子有自己爬起来的能力,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放手,同时给予引导,让孩子学会独立。

第二:学会聆听和提问:“对于这个事情你有什么想法?非常棒,大胆行动!”

现在的电子产品让孩子的思想快速成长,他们对于大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有独立的想法。作为成人我们要鼓励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有表达的机会,同时给与肯定,不要急于否定,听完后说非常棒,并鼓励他们,给他们实施的环境和支持,不管对与错,都要让他们先坐坐看。

第三:懂得欢庆,并准备意外小礼物。

不要和孩子讲条件兑换,很多家长会给孩子讲,你做到了什么,我就答应你买什么?这时候小孩子会当作是交易,当没有奖励的时候小孩子就没有兴趣。我们只有当小孩子做到了什么给他庆祝,偶尔准备一些小惊喜,让小孩子知道做好了还有惊喜,意外的小礼物,久而久之优秀就是一种习惯。

期望今天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提问者,大家关于这个话题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培训师杨景云


再好的奖励和鼓励都不如言传身教。

如果硬要说奖励鼓励的话,还是尽自己最大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吧。最起码孩子放学后能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孩子在作业时家长绝不能看电视、玩游戏,这个时间段家里有客来访的话尽量长话短说,诸如此类等等。

具体物质奖励的话就送书吧。具体什么书,网上都有各个年龄段学生的书单,这个不难找到。另外,送一部电子书阅读器比送iPad什么的更有意义。


星辰大海怪


非常有幸回答到这个问题。我专注于中西方文化和教育,通过两者的比较去解答到这个问题。

当孩子们做对事情,作为父母想要奖励孩子。孩子们不仅通过嘉奖得到鼓励,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去加强和规范孩子的行为意识。

奖励可以分为四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社会活动奖励。

(1)通过父母的行为奖励孩子,比如跟孩子击掌,拍背,摸摸肩膀和头,拥抱和亲吻,给个大笑脸之类的,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开心和支持。

(2)奖励额外的父母时光。孩子表现好,可以赢得父母一次难得相聚的时光,比如放学后一起和父母踢足球,晚安前的睡前故事讲述,带孩子去看喜欢的电影,和孩子过家家等。

(3)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可以奖励他和朋友相聚的次数。比如周末需要待在家里,现在可以周六与朋友相约去踏春或是游玩。

第二种方式是奖励物质。

(1)允许孩子选择特别的午餐。让孩子选择外卖或是在家做大餐的方式,让孩子做抉择,孩子会非常享受自己当家做主的感觉,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享受美食。比如平日里,家里严禁吃外卖,可以破例全家下馆子撸串。

(2)引导奖励物质的方向。不仅仅是玩具还有奖励学习用具,比如铅笔,书本,尺子,笔记本之类的,让孩子有意思这些学习用具也可以通过奖励得到。

(3)奖励孩子喜欢的东西或是活动。比如拼装乐高,蜘蛛侠的玩具等等。

(4)奖励孩子现金。比如做家务,按时完成自己的事情一周就可以得到10元不等的奖金,建立孩子的金钱观,学会如何赚钱和存钱。

第三种方式是口头表扬。

(1)鼓励孩子学会自我评定表现。父母用“非常棒! 好孩子!这个对了!”来表扬孩子,还不如引导孩子描述自己的表现去评价自己的表现。父母可以说“你看起来很开心这样子做”“我非常高兴你这样表现,你对自己很高兴哦”父母鼓励孩子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好过比父母直接夸奖。

(2)具体化表扬的内容。你很棒!哪里棒?怎么棒法? 这是沟通的有效方式,需要父母加强沟通的技巧。比如孩子画很好,父母可以说我喜欢你选的颜色。比如孩子学会分享了,父母可以说非常感谢你今天和朋友们分享了, 我想你的朋友会非常感谢你的。

(3)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表扬孩子。不要评论自己孩子好与坏,只有某个行为是好还是坏。

第四种方式是有效果地呈现孩子的行为。比如建立可视化的图表,让孩子更清晰自己的行为结果。国外有一些表格可以让大家参考。

此外,奖励孩子也要分年龄阶段,学龄前儿童可以用贴贴纸方式奖励孩子,小学阶段后的儿童奖励方式需要更换成可以延迟晚上睡觉的时间点,增加每周看电视的时长等~





修与英文世界


无论你的孩子多大了,你的赞美和鼓励会帮助孩子,提升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有时候必要的奖励也是很有用的,特别是你想鼓励他的良好行为表现。

赞美

赞美是当你告诉你的孩子,你喜欢她的某些行为。这样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分辨那些事好的良好的行为。

描述性的赞美是当你告诉你的孩子你喜欢它到底是什么。例如:你今天画的画真好看啊,特别是那棵树!描述性表扬能促进自尊和自信建立。

你可以赞美孩子在不同年龄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你可以赞美孩子离开幼儿园时,主动和老师们告别。你也可以赞美青少年回家在商定的时间,或在没有提醒的情况下开始做作业。

鼓励

鼓励和表扬告诉孩子继续努力。

表扬可以鼓励孩子为更好的完成目标而努力。你可以完成目标之前和期间用鼓励来帮助孩子更好的完成目标。例如,“告诉我你可以把你的玩具收起来”或者“我知道你担心考试,但你努力学习。不管结果如何,你努力做就是最好的”。

有些孩子,特别是那些不太自信,比其他人需要更多的鼓励。鼓励对于稍大些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奖励

奖励是一个良好行为的循环。这是一种说“做得好”你的孩子做了好事后或一个好行为。你可以奖励一个吻或一个拥抱,也可能是一个惊喜或额外的特权。

奖励会使你的表扬和鼓励变得更为有效。大多数行为是受结果的影响,所以当你奖励孩子这种的行为,这种行为很有可能在未来再次发生。

如果你想使用一个结构化的方法来奖励,您可以给孩子制定一张图表来告诉孩子做了什么事可以得到什么奖励。

用赞美来改变行为

您可以使用赞美作为一个工具来帮助改变不好的行为,代之以理想的行为。

第一步是看的时候,你的孩子表现出你认为是良好的行为。当你看到了这个行为,或其他你喜欢的行为,需要立即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告诉你的孩子你喜欢什么行为。你可以赞美孩子,鼓励他继续努力。


沐溪宝贝


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必须要深入内心。不深入孩子内心的教育不是好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