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的人生出奇迹 西香瓜里谋致富

走进宁安市兰岗镇——

折腾的人生出奇迹 西香瓜里谋致富

折腾的人生出奇迹 西香瓜里谋致富

■古塔田源家庭农场是兰岗镇三产融合的典型,“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示范项目。“一产,瓜果蔬菜种植,二产农产品深加工,三产,冷链仓储、采摘旅游”。

■兰岗镇的永政村、兰岗村等周边瓜农种瓜技术普遍提高,瓜的品质也越来越好。有不少瓜农在农闲时,把种瓜的技术输出到了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很多老人对西瓜最早的记忆,是那种青皮浅纹的大西瓜,个头叫一个就得20斤左右。兰岗瓜农叫这种西瓜“新红宝”。近日,记者来到了这个全国闻名的“西香瓜之乡”——兰岗。兰岗西香瓜产业的发展在大家的预料之中,然而,实地踏查之后,其发展之迅速、技术之创新、理念之先进、思想之开放大大超出记者的预料。兰岗人富了,富的那么自信,富的那么智慧。

兰岗镇地理位置优越,鹤大高速、201国道像两条玉带从兰岗镇并行而过。牡丹江及其支流穿越小镇蜿蜒东流。汽车驶离宁安市,大概再有十几分钟的路程就来到了兰岗镇。201国道两侧一座座果蔬大棚排列整齐。可别小看了这些不起眼的大棚,在兰岗,这种种植方法已经普及,生产效益遥遥领先裸地种植,并且得到一个官方认可的名字——棚室经济。

在兰岗,棚室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全镇共有大棚987个,占地面积2160亩。兰岗镇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兰岗村、永政村交界的古塔田源家庭农场。他们把温室、冷室两种大棚,利用到了极致。

反季错时巧挣钱 三产融合挣大钱

古塔田源家庭农场是兰岗镇三产融合的典型,“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示范项目。“一产,瓜果蔬菜种植,二产农产品深加工,三产,冷链仓储、采摘旅游”,兰岗镇党委书记郭成这样简单概括古塔田源的经营模式。

上面的介绍也许过于概括,但来到农场,你却会有深刻的体验。古塔田源家庭农场的大门就在201国道旁,西瓜造型的大门别具特色,进门可见平整的路面,整齐的瓦房、宽阔的广场,小桥流水、水池假山,俨然一个度假山庄。农场的负责人高波拿出让她引以为傲的妙香草莓热情地招待我们。

妙香草莓果然名不虚传,个头大小适中,色泽红艳惹人喜爱,甜度十足,口感甚佳。关键是采用有机种植技术,利用瓜果、秸杆等农余产品堆肥发酵产生的酵素给果蔬去虫、杀菌,完全无公害。草莓摘下来就可以吃,完全不用担心有什么化肥、农药、防腐剂。

高波介绍:“4月初吃到草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草莓已经上市4个月了,棚室里油桃再有10天左右就可以上市,毛桃在5月初也会上市。一些新鲜的蔬菜在春节前就已经大量上市,销往牡丹江等地市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温室投入较高,农场采用种植高附加值产品方式,快速收回成本。农场的另一个绝招就是错时生产,反季销售。由此带来的效益大幅度提高。冬季上市的草莓可以卖到三四十元一斤,马上要上市的油桃、毛桃利润也十分可观,春节期间上市的蔬菜价格翻番的涨。能提前一到两个月上市的西瓜、香瓜也能卖到一个不错的价格。2018年,农场年销售收入1200万元,实现纯利润380万元。

与高波闲聊的同时,我们参观了她的60栋温室大棚。草莓棚室内,一颗颗草莓果实已经长大,还未泛红。在桃树棚室内,一颗颗桃子果实被纸袋精心的包裹着,再过十几天即可上市。一条笔直的甬道将60座大棚分在两侧,甬道用地砖铺设,十分平整。甬道上空架起拱型围架,这里夏季将爬满各式瓜藤,成为孩子们嬉戏的乐园。

2018年,农场在采摘游一项,增加收入达到40余万元,发展采摘游,成为高波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在院内广场的一侧,树立着一个舞台,今年春夏这里将举办宁安市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即古塔田源第四届采摘节。

棚室地处永政村,2018年开工建设的3000平方米冷库则与棚室相邻,分列在兰岗村。引入新的投资后,高波的冷库也将成为发展的重点方向。未来将要建成的2条生产线,一条烘干一条冷冻,主要做西瓜酱、地瓜烘干、冷冻果蔬深加工。这样就规避了瓜果生鲜抵御风险能力弱的弊端,使滞销、品次、不易储存的产品可以通过深加工,避免损失的同时,增加收入。很多农产品深加工的附加值比优等品的收入还要高。


折腾的人生出奇迹 西香瓜里谋致富

折腾的人生出奇迹 西香瓜里谋致富

西瓜越种越小 钱包越来越鼓

西香瓜是兰岗镇农业的主打特色,兰岗镇最不缺乏的就是种瓜技术、种瓜能手。论种瓜技术、瓜的品质,彩华100号绝对是兰岗镇的上乘。相同品种的瓜,彩华100号可以卖到市场普通价格的10倍,而且,西瓜从开园到罢园一直一个价,供不应求。

提到彩华100号不得不提它的当家人齐彩华,一位十分健谈的中年女强人。从妆容看,齐彩华绝对颠覆你对瓜农的印象,俨然一个城里人,绝对看不出她已经年过50了。在兰岗镇,如果不是在务农,从村民的那种自信的状态、幸福的样子,整齐的打扮,你就会感受到,城乡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羡慕起农民丰实的小日子来。

齐彩华26岁大学一毕业就回家种瓜,一种就是28年。村里人评价她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当别人还种着传统的新红宝西瓜时,她就爱琢磨试着种点新奇特的品种,研究种瓜技术的改良。这种爱钻研、爱创新的精神,成就了她现在的事业——彩华100号品牌的创始人,宁安市彩华西瓜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齐彩华带领110户农户共同创业致富,2018年合作社收入达到3800多万元,齐彩华个人收入也突破了300万元。

春季的最后一场大雪融化后,瓜地里的便道变得特别泥泞,脚底粘满了泥土。来到彩华100号的温室大棚,正赶上西瓜育苗作业。满棚的西瓜苗,绿油油的一片。蹲下细看,才发现了不同。棚里一小块地,单独罩起一层塑料薄膜,里面是培育的很小的西瓜苗。另外一侧长得比较壮实的苗,仔细看它是西瓜苗架接在另一种较粗装的根苗上的。作业的人介绍,考虑到土壤的轮作周期,西瓜苗是不会直接摘种到瓜地里的。每年它都会架接到不同的根苗上。现在架接的就是葫芦苗。

据齐彩华介绍,彩华100号的瓜好吃,那是跟她精细的田间管理有关的。每年她都会为瓜地铺一层羊粪再铺一层沙子以改良土壤。羊粪可以透气,沙子则可以增加地温。精细的田间水肥管理再加上人工或蜜蜂自然授粉,造就了西香瓜的优秀品质。在田间,齐彩华还告诉记者一个判断西瓜是自然授粉还是激素授粉的小窍门——看瓜把。瓜把如普通织毛衣的钢针粗细,则是自然授粉;如果像筷子那么粗,就是激素授粉了。

在齐彩华的带领下,永政村、兰岗村等周边瓜农种瓜技术普遍提高,瓜的品质也越来越好。有不少瓜农在农闲时,把种瓜的技术输出到了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在兰岗镇,瓜农还紧跟潮流,做起了西香瓜的线上生意。近三年,彩华100号通过线上平台顺丰大当家将西瓜卖到了全国各地,除了西藏、新疆,全国的客户当天下单,第二天就能吃到新鲜的兰岗西瓜。彩华100号的精品礼品瓜,个头还不到5斤重,一个包装两个瓜,价格能卖到100元,特别受线上客户的欢迎。近3年,彩华100号线上销售量直线增加,收入增长30%以上。瓜农还普遍通过微信朋友圈卖瓜,线上销售比重越来越大。

目前,兰岗镇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在家乡的活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高。

折腾的人生出奇迹 西香瓜里谋致富

活络的农村经纪人

除了西瓜、香瓜产业,兰岗镇的蔬菜种植产业发展迅速。圆葱、马铃薯、辣椒等经济作物占比越来越高。2018年秋季,伴随蔬菜生产的需求,兰岗镇在东升村修建的宁安市最大的一个恒温架子货保鲜库建成并投入使用。

保鲜库的“老板娘”李淑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保鲜库总面积7133平方米,设计容量可存储15000吨蔬菜,七个库眼全部采用架子存货,既增加库存容量,又能保证蔬菜储存质量,避免损伤。按照1吨货120元的价格计算,满载的情况下,可收入180万元,除去30万运营费用,一年利润可达到150万元。

别以为恒温保鲜库的作用小,兰岗的大菜农、各地专业批发蔬菜的商贩去年靠这个保鲜库赚了不少钱。秋季大面积收获的蔬菜,由于量大往往卖不上好价钱。在恒温保鲜库存上一段时间,打个时间差,等价高的时候再出货,就能多赚不少钱。零上2度左右的恒温库,土豆、圆葱在库里存上一冬天都没有问题。

东升村的恒温保鲜库还解决了当地不少用工问题。旺季的时候,每天库里的大货车排着队装车卸车,用工量很大。乡里乡亲少量的蔬菜想储存的,只要库里有地方,李淑云也乐意免费帮个忙。

和当地的村民聊天,记者了解到。李淑云俩口子,也是能折腾的人。年轻时种地也赔过不少钱。这么多年摸爬滚打,李淑云摸出了门道,为兰岗的菜农和全国各地菜贩子牵线搭桥,既帮农民出了货,也帮菜贩子找到了好的货源。李淑云成了兰岗镇小有名气的农村经济人。

如今的东升村三合盛恒温保鲜库,俨然已经成了一个蔬菜大货栈。在李淑云的撮合下,来自天南海北的菜贩子、村里的大农户适时存货,适时运出销售。保鲜库气温低冷,带动的生意却十分火热。

晨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尚余全 崔皓 记者 李学斌 摄影报道

[行者手记]

三产融合把能挣的钱挣足

此次宁安市兰岗镇一行,最深的感触就是兰岗人太会赚钱了。围绕一个产业,做精做透,把能挣的钱想办法挣多挣足。

古塔田源家庭农场,在一次与媒体合作草莓采摘游的活动中,发现了商机。原来这些长在大棚里的水果蔬菜,不仅摘下来能赚钱。它们生长过程,农民劳作的过程都能成为一种资源,成为城里孩子研学旅游的基地,休闲采摘的好去处。一次不经意的尝试却触动了乡村振兴的神经,歪打正着走上了三产融合的正路。

兰岗人的西瓜不愁卖,但他们不满足,研究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往高附加值、高收益率的方向发展,率先通过线上平台,把产品卖到了全中国。彩华100号的精品西瓜搭上顺丰大当家的顺风车,今年还要研究进驻到京东商城的大平台。

每年全国两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农业问题。有国家政策的扶植,兰岗人发展农业的底气会更足。

都说折腾的人生出奇迹,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这些成功的乡村致富人,他们靠的不仅是折腾,还有那种对家乡的热爱、对农村的坚守,对事业的钻研。兰岗人,在农业致富的道路上,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晨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尚余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